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子宮肌瘤的症狀有哪些?何時該考慮手術治療?

子宮肌瘤的症狀有哪些?何時該考慮手術治療?
Photo Credit:問8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雌激素是子宮肌瘤生長的必要條件,懷孕時雌激素分泌增加,以及長期服用避孕藥也有可能會使子宮肌瘤增大。在更年期停經後,大概5-10年的時間會慢慢萎縮。

文:韓健明(現任禾馨台北民權、禾馨楊梅怡仁醫院、台北博仁海扶中心主治醫師)

子宮肌瘤源自子宮的平滑肌,根據估計,所有婦女一生中約有近三分之一者有子宮肌瘤,是女性骨盆腔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其惡性的機率約只有萬分之八,多發生於生育年齡的女性。

2010年國際婦產科聯盟把肌瘤分成10種,但是仍然可以分為4個群體:

子宮肌瘤依照位置分布分為以下幾種:

  1. 漿膜下(subserous)
  2. 黏膜下(submucosal)
  3. 子宮肌肉層內(intramural)
  4. 子宮頸(cervical)或闊韌帶(intraligmentary)

子宮肌瘤的臨床症狀

1
Photo Credit:問8

其症狀和子宮肌瘤的發生位置有關,但其實大部份有子宮肌瘤的女性不會出現症狀,有些人甚至終其一生都不會知道自己有子宮肌瘤。多是進行例行性的超音波檢查時「意外」發現的,而較大的肌瘤,可藉由內診時發現變大、變硬、或是外型不規則的子宮而發現。大多數的案例藉由內診或超音波即可確診。

最常見的是子宮肌肉層內的肌瘤,當大到一定程度時,骨盆腔會感到壓迫與疼痛。第二常見的是漿膜下的肌瘤,其特色是可以長得很大,可能壓迫到子宮周圍的器官,例如膀胱或直腸,造成頻尿或便秘,有些患者看起來甚至像有孕婦的凸肚。

而黏膜下的肌瘤雖然通常不大,卻可使子宮收縮不完全,在經期時無法止血,而導致爆量或不規則的子宮出血,甚至嚴重痛經。只有極少數,約3%的案例與不孕相關,可能與子宮肌瘤壓迫到輸卵管有關,或子宮黏膜下肌瘤阻擋受孕有關。

子宮肌瘤預防與治療

子宮肌瘤的切確成因,目前醫界仍無答案,僅知雌激素是子宮肌瘤生長的必要條件。也因此,子宮肌瘤少見於初經前,懷孕時雌激素分泌增加,以及長期服用避孕藥也有可能會使子宮肌瘤增大。在更年期停經後,大概5-10年的時間會慢慢萎縮。

處理方式需視肌瘤所引發的症狀而定,對於肌瘤大小不大,症狀輕微不影響生活品質者,定期3-6個月回診追蹤觀察即可。針對肌瘤引起的出血或疼痛,可以藉由藥物加以控制。止痛藥可以改善疼痛,口服避孕藥及黃體素,可舒緩經痛和經血過多的症狀,但無法讓腫瘤變小或消失。

而荷爾蒙抑制藥物,可降低血中雌性素的濃度,縮小子宮肌瘤的體積,缺點是服用期間可能會出現類似停經的症狀,且在停藥後可能再度復發:例如需要自費的恩惜膜。惟恩惜膜藥物使用大約在3-6個月,而且需要每個月檢測肝功能。而恩惜膜是否對肌瘤合適,尚須考量肌瘤位置、大小、年齡、生育需求做綜合衡量。如果不希望停藥後一段時間再度變大,可以考慮服藥後接受海扶治療維持效果。

另有子宮長效性投藥系統蜜蕊娜(持續分泌黃體素4-5年),在接受肌瘤手術後的患者可以延緩肌瘤復發。

對於某些症狀嚴重,藥物控制不理想或無效者,就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2
Photo Credit:問8

手術適應症包括:經常大量出血、合併貧血;子宮肌瘤過大(>5cm)、變大太快,而懷疑是惡性腫瘤者;出現嚴重的壓迫症狀(例如頻尿、便秘、腎水腫);或是影響生育(無合併其他不孕問題)等。

如果完成生育需求而症狀嚴重者,可以考慮全子宮切除術,肌瘤就沒有再生的可能。若仍有懷孕打算者,則可行肌瘤切除術以保留子宮,但約有1/3復發的可能。手術的方法有傳統的開腹手術、經內視鏡(視肌瘤位置選擇腹腔鏡或子宮鏡),或是動脈結紮等,還有在下段篇幅會提到的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及海扶刀手術。

手術治療新選擇

  • 自費的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不但兼顧腹腔鏡的優點,精細的機械手臂讓醫師能執行更靈活的動作,且因為傷口小,術後疼痛較少,術後一到兩天即可出院回家,休養一週後多能返回自己的工作崗位。
  • 海扶刀(也是自費):又稱高強聚焦超音波(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從體外將超音波聚焦在體內的子宮肌瘤處,讓焦點區域局部產生高溫,使肌瘤組織壞死,無需劃開皮膚、也無穿刺傷口,是一種新型非侵入性的無創治療。(延伸閱讀:海扶刀治療
  • 冷刀子宮鏡手術:特別針對長在子宮內膜正中央的特殊位置肌瘤:黏膜下肌瘤(造成經血爆量,經痛的大魔王肌瘤),冷刀子宮鏡從陰道經由子宮頸進入手術,肚皮沒有傷口。

子宮肌瘤,需要依據大小、位置、症狀、年齡來做治療的綜合考量,客製化治療是目前醫學的趨勢。

本文經問8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