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物質主義」時代的文青旅者,把貧窮當成一種浪漫的炫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不管嘴上怎麼說,那些人也同意消費主義世界裡以貌取人的道理,但卻不能平白表現資源不足的自己,為了物質只好犧牲食物,圓場的技巧,就是在閒聊旅遊經驗時見縫插針表演「自己有錢不隨便花」的態度。
隨著廉航的普及化,以往只能等轉職或長特休盡情旅行,但現在無論三天泰國按摩按到廢、五天日本環球影城購物旅、還是環歐三十天睡背包客棧等,都變得幾乎是唾手可得,玩法也各有千秋。
以台灣島民的物價而言,到東南亞國家旅遊一星期,可以絢爛式的花錢而毫無後顧之憂,累了就去按摩,彷彿觀賞時靠在身邊人肩上相依偎的夏日煙花,放好放滿後各自解散,徒留整夜的煙硝尚未散去——那是歸國後的信用卡帳單;如果是到較近的日本,省下的長途機票錢、通通灌在迷死人不償命的可愛小物,一、二千日圓看似無害,只是林林總總買下來,常逼人得在驚安殿堂多買一個行李箱。
歐洲,肯定是這三類中公認最豪奢的,但若遊歐三十天全部睡背包客棧,城市內到哪都用走的、不搭車,一天只外食一個PITA餅,也能看見另種庶民風景——這也是現下最夯的「壯遊」。就像是那首老妹才懂唱的「旅行的意義」,沒有你離開我,而是與根植島嶼的自身脫離,花散於異國,最後是開枝散葉或就此花謝各自精彩,旅行真正的美,自己懂就好。
文青式炫貧?旅行其實是人生經驗暗局競賽
相對於上一代對於金錢的價值觀偏向「物質主義」,強調例如存錢買房、買地、買股經濟的安全感,這一代的年輕人過得不特別奢侈,只是再怎麼努力、活得像乞丐十年,才能存到買房的頭期款,於是,住在父母打拚的房子長大的年輕世代,在不虞匱乏的物質生活裡,相較於辛苦打拼半輩子買到兩棟房子的祖父母和父母,轉向尋求自我實現與個人經驗的追求。
歡迎光臨小清新的「後物質主義」。
無論你同意與否,當代的旅行充斥消費主義符號,從行李箱開始就必須講究,無堅不摧RIMOWA還是收納大師真空包?讓我們開門見山說吧,在人生道路競賽上,消費至上的社會裡是貌取人的,人們光明正大比較工作、頭銜、手錶,堂堂的炫富,但在競賽暗局中比的卻不是誰最有錢,既沒炫富、也不裝窮,比的是「異於他人的人生經驗」,甚至還有一些「炫耀貧窮」的道理。

炫貧型文青意不在交換旅行資訊,或許也不意在你說話的內容,他們的重點在從你每句話中借題發揮,找到機會抱怨旅遊勝地觀光客太多、什麼地方已經被玩壞了,到哪家當地真正划算的餐廳吃飯才內行。更重要的是,在你提起在某地吃了碗八百日圓的拉麵時,毫不留情地回應你「太貴了」,那接話的速度和力道就像準備充分的妙麗等待老師丟出問題一樣,並且享受你聽到「太貴」後的驚訝表情,即便是非常細微地,對方嘴角此刻正微微上揚。
原以為是萍水相逢的旅行閒聊,沒想到是這樣,見識到那微微上揚地嘴角你才恍然大悟「啊,原來是個局呀!」
這時候,最好不要打壞文青的炫貧雅興,如果你試圖反駁「我覺得拉麵一碗八百日圓很便宜啊!」那就深陷此局至萬劫不復,文青將顧不得場面話,偷笑的嘴角直接失守,急於開示就算在大城市也有一碗六百日圓以下的拉麵可以吃,再加碼抱怨日本物價高,並且偷渡銀行提款手續費高昂等無關拉麵的話題。
此刻,你彷彿誤上賊船,偷偷望向旁邊,原來離岸邊已遠去,文青式炫貧那股勁兒是奮不顧身、飛蛾撲火地,理性與禮貌全失,乍看之下,你以為他痛恨當下旅行的異國度,差點觸動惻隱之心可憐異鄉遊子時又被拉回現實,原來對方不誠心抱怨,只是藉此表達自己有錢不隨便花的高尚,氣勢如虹,逼迫你必須俯首稱臣、為自己「盤子」的行為道歉。
愛玩又愛抱怨?到頭來,要取捨的原因好像就是「不夠有錢」
所謂旅途過客,大家應該明白萍水相逢的禮節,應該止於禮地好好聊聊彼此喜歡的事物,互道一聲晚安、淺淺微笑,清爽無痛不沾黏,有禮地結束話題。怎知文青如此離經叛道,理性與感性齊失手,傲慢與偏見全端上,異國景點與民情在他眼裡,都成為烘托文青遺世獨立的台子,你冷眼旁觀他搭了這個台。
而當你回復冷靜,仔細思考為何文青這麼討厭異國還要來這裡旅行或當交換學生?為何文青抱怨物價高又要外食?為何文青抱怨貧窮又要出國?即便文青抱怨拉麵很貴,但你篤定他會花更多錢買設計錶、買真皮文件夾、買書衣等等一切你也認為合理價值的好東西,這些好東西,通常也正和五天四夜東京行或曼谷行的璀璨購物之旅的目標雷同。
不過文青們的高招,就在假裝八百日圓的拉麵不划算,而只有他們才懂的真正好東西,才應該這樣買。

所有人都同意,旅行的意義自己懂就好,但能真正身心靈付諸實行的人卻不多。
因為不管嘴上怎麼說,那些人也同意消費主義世界裡以貌取人的道理,卻不能平白地表現出自己為了物質而犧牲食物,圓場的技巧,就是在閒聊旅遊經驗時見縫插針表演「自己有錢不隨便花」的態度,藉此掩飾自己在以貌取人的資本主義社會中「輸人一截」的窘態。
後房奴世代的我們都是小清新,流著父母那輩物產豐饒下的血液,盡情地追求自我實現,好比說旅行。或許正因如此,未嘗過真正的貧窮滋味的文青難免「浪漫化」了貧窮,過膩了台北咖啡館式的文青生活,遠赴他鄉繼續咖啡遊牧,在對外宣稱各式貧窮,唾棄觀光客式的絢爛之旅,反其道而行炫耀貧窮,炫耀自己買到很划算的東西,大讚物美價廉的純正日本貨,說到底,想的還不就是島民最愛掛在嘴上的CP值?
文青最後回過神來,發現自己站在職人手作皮件店裡,等待免稅收據。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好想住桃園!市民最有感的「宜居智慧城市」發展秘辛大公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城市該如何串聯企業、社會及公民組織,創造永續價值?依據關鍵議題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市調結果,帶大家一窺國門之都「桃園」,為了宜居智慧城市付出哪些努力。
桃園作為臺灣與世界接軌的第一站,面對永續未來的國際共識也採取了諸多措施,期盼能藉此逐步實踐「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
城市宜居的關鍵是什麼?過半民眾認為「交通運輸」政策影響最有感
這次問卷中,我們以「城市居住的理想藍圖」為題,詢問網路民眾最重視城市發展的哪些面向。結果發現,不分年齡性別,多數民眾對「宜居城市」都有相當類似的想像,最重視的三個方向分別是「大眾運輸與交通便利性」(52.9%)、「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38.8%)及「社區安全與治安狀況」(33.7%)。
不論上班通勤、日常生活,還是旅遊觀光,「移動」都是行動的必須過程。一座城市是否宜居便利、能否永續發展,很大程度取決於整體運輸系統的設計規劃、市政措施完善與否。這次市調也發現類似的結果,像是談到近期桃市府讓民眾最有感的施政項目時,有將近四成的民眾選擇了「基北北桃通勤月票都會通」以及「鐵路地下化工程及捷運路網建設」等交通相關的政策。
另外,根據本次調查顯示,16-40歲的族群較為重視「教育資源的質量與分配」、「政府服務的效能」以及「文化節慶與娛樂活動的豐富程度」;41-60歲的桃園民眾則較為重視「醫療服務與設施品質」、「居住環境周邊設有公園綠地」以及「友善高齡者、身心障礙等群體的設施」;而詳加檢視近一年來桃市府所推出的政策或活動,許多也正好對應到前述的需求,例如「國中小營養午餐免費」、結合科技執法的「靜桃專案」、舊城區改造、參觀人次破千萬的「世界客家博覽會」、擴大肺癌篩檢、加速設立市立醫院及特色診所、興建7座旗艦型公園與推動「高齡友善換居社宅專案」等,是桃園民眾除交通類別以外的有感施政措施。

而針對整體都市發展,今年由張善政市長召集成立的「未來城市空間發展會報」,也開始著手短、中、長期的舊城再生規劃,並布局城市大型公共建設,關注人行空間與城市關係的有序發展;搭配桃園現在進行式的鐵路地下化工程,進一步推動車站周邊產業轉型及土地活化,更將效法歐美成功先例,規劃興建長16公里的綠色廊道,打造回歸人本思維的城市空間,提供市民最宜居、舒適的生活藍圖。
傳產轉型、新創支持、文化深耕:城市發展的永續金三角!
不過,僅是安全完善的交通路網還不夠,城市的經濟發展也是攸關市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調查指出,約三成民眾認為「提供傳統產業轉型的資源」(31.7%)、「支持產業創新發展」(31.3%)、「鼓勵農業轉型與特色觀光發展」(27.8%)是城市發展中相當重要的產業元素。

在青創產業的扶持上,桃市府近年設立了許多創育機構,例如專注孕育AI及智慧機器人等物聯網科技團隊的「新明青創基地」,及今年新成立、以整合電商平台資源為目標的「中路電商基地」。而未來更將成立「中路青創加速器基地」及「A8產業加速器」,分別催化能接軌國際的頂尖團隊,與協助傳產數位轉型。此外,桃市府也透過相關計畫提供創業辦公硬體、培訓資源,積極媒合青創團隊,並提供在地市場驗證機會,期待透過青創團隊產品規模化的過程,帶動整個桃園的產業升級。

此外,富有在地特色的人文觀光也是近年桃市府大力投入的領域,像是透過創新形式與傳統禮俗的融合「大溪大禧」,將關聖帝君聖誕遶境打造成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今年全新打造的觀光品牌「探索北橫」,推出數條能充分感受山水風光、體驗原民文化的主題遊程。不僅如此,桃市府也積極串聯周遭縣市的觀光資源,聯合推出整合了北北基桃共30處旅遊景點的旅遊套票,藉此導入更多的外部資源,促進桃園觀光產業的蓬勃發展。

二度奪下永續城市特優獎!持續邁向更宜居、更智慧的桃園
針對「永續經營」相關作為的重要性認知,絕大多數民眾認為「大眾運輸路網的長遠規劃與建置」(40.3%)是落實永續的關鍵。桃園作為全台第一個符合聯合國推動「奔向淨零」(Race to Zero)倡議的城市,於今年3月29日率先發表桃園邁向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除規劃空氣品質淨化區、打造全齡友善的共融式公園綠地、協助企業產業轉型,更積極建置及完善市內捷運路網,全方位實踐淨零的永續目標;其中,桃捷綠線中壢延伸線綜合規劃,交通部同意捷運綠線從G01站延伸至中壢車站(桃捷A23),連結捷運綠線與機場捷運,形成桃園首條環狀捷運路網,而捷運三鶯延伸八德、棕線計畫,均已針對交通部審查意見提出修正,期盼今年底可獲行政院核定。

此外,桃園更再度榮獲今周刊「2023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的「永續城市特優獎」及「經濟力特別傑出獎」,展現桃園無論民間企業抑或政府機關,都將永續發展視為重要目標。而明年更將整合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及資訊科技局設立「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期盼藉由組織整改消弭隔閡,讓各單位的目標、任務都更加明確並發揮效益,並優化各項公共服務,為市民打造更為舒適的生活環境,使「智慧桃園」的目標更上層樓。

桃市府在都市景觀、城市機能、產業精進及施政效能等面向的耕耘,短期成效不僅為民眾所有目共睹,長期觀之,更是為桃園往後的蓬勃發展打下關鍵基礎,使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正實現。
【桃園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