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開唱停辦:藝術若不能討論政治,那乾脆作歌頌兩蔣演樣板戲吧

大港開唱停辦:藝術若不能討論政治,那乾脆作歌頌兩蔣演樣板戲吧
Photo Credit: 大港開唱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社會永遠會需要藝術,同時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要求藝術不談政治、不碰議題、不談理念,正如我們沒有權利封上任何一個人的嘴或筆。

半個月前,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游淑慧、羅智強提案經台北市政府補助的音樂或表演團體,其活動內容「不得違反善良風俗、涉及意識型態和政治立場」,被認定是針對之前呱吉受邀大港開唱演出時,一系列諷刺高雄市長韓國瑜的脫口秀表演,某些媒體更直接稱呼其為「大港開唱條款」。 此項提案暫且得到文化局長蔡宗雄和觀傳局長劉奕霆的允諾,卻也讓人不禁為此不安,是否藝術人的創作自由將因此受到侵犯或干預。

大港開唱月前在臉書專頁宣布停辦,吸引許多樂迷前往加油打氣。大港開唱的停辦無疑令人痛心,一來臺灣少了一個頗具規模的音樂盛事;二來也令人感嘆即便是乍看票房長紅、人氣高漲的音樂祭,卻也難免將延續與否的可能性綁在單一對象的補助上。

可惜這些議題因為意外扯出的一連串政治口水,不同黨派和立場的支持者和代議士紛紛見縫插針,而逐漸消弭在政壇駁火的硝煙之中。從大港乍然停辦到呱吉的演出爭議,這一連串的事件有太多課題值得我們深思,實在不是一篇文章可以詳盡細說的,因此這邊我只想專注在藍營射出的「大港開唱條款」這把箭。

70809873_2437853813151224_61369587764580
Photo Credit: 大港開唱

先暫且不提補助單位到底有多少正當性,能對於補助項目及對象的創作自由加以干預。「不得違反善良風俗」的標準在哪裡?「涉及政治立場」的定義又是什麼?游淑慧的提案有太多可以無限上綱的疑慮,連柯文哲自己也忍不住調侃,未來補助辦法可能要附件一個髒話清單,「不然怎麼定義什麼叫髒話?」 。而概略查看各家新聞和大港影片下的留言,其實不難發現大部分的迴響都糾結在兩件事上:1. 公開表演不該罵髒話、2. 文化活動不該觸碰政治議題。而這兩個論點都過於專注在演出片段的斷章取義,忽略作品發生當下的時空背景因素,而失之去脈絡化的誤讀。

66719690_2389863394616933_74024250972831
Photo Credit: 大港開唱

藝術創作,或者說各種形式的文化行為該不該觸碰政治,或許我們應該把這則思考命題從「為什麼不能不?」調整成「為什麼要?」。德國詩人、戲劇家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20世紀上旬提出「史詩劇場」的概念(epic theatre,一稱敘事劇場) 。認為劇場表演不應只是闡述人物或故事情節,而是要更積極的讓觀眾產生自發性的思考與批判,並從而關注作品所展現的社會關懷與理念。

而這些理念可能是以時事寓言或虛構事件的方式呈現在作品裡,讓觀看作品的觀眾除了得到觀賞經驗與休閒娛樂之外,還能帶著劇場所啟迪的思考回到現實世界。立體派的創始者,藝術巨擘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則說藝術家應該要「對於世界上殘酷、激情、美好的一切保持靈敏警覺」 ,並在二戰時期烽火連綿的歐洲創作出控訴獨裁政權殘酷暴虐的〈格爾尼卡〉和〈停屍間〉。

shutterstock_337184468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回到大港開唱的場景,20世紀中從美國民間音樂中誕生,焚燒蔓延到全世界的搖滾樂,乘載了年輕世代對社會的批判和不滿。60年代的搖滾樂與反戰、言論自由、種族民權等各種社會議題同聲共鳴,今日的搖滾樂或許有著不一樣的曲式、旋律、歌詞、編制,卻同樣有著不遜以往的叛逆能量。人權、歷史、貧富不均或是居住正義,無論所要控訴或歌頌的是什麼,青年世代對世界的憤怒與希望創造了搖滾樂,搖滾則以音樂和文字的力量成為年輕靈魂的燈塔。

當人們站在舞台上將理念化為音符,撕心裂肺的刻劃對時代的沉重叩問時,卻有人選擇不明就裡的批評他們的用字沒禮貌、表演太粗俗,恰好證明了某些保守族群對藝術的想像仍停留在解嚴前的狹隘場景,某種粉飾太平的歌功頌德或是遺世獨立的附庸風雅。

撿完這些無趣的書袋,還有無數的範例或思潮說明20世紀以降的藝術創作早已不只是為了娛樂身心或表現美感(當然這兩者仍然是藝術在我們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價值),而是有著更沉重的使命。無論表現的方式是激進、含蓄、直白、或是隱晦,藝術早已化為人民的眼和口,向社會傳遞各種可說或不可說的理念與訊息。

大港爭議延續至今,最會嚷嚷「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的族群,可能正巧便是最關心政治動態、照三餐收看政論節目、四處轉發或真或假的line新聞的那一群人。至於大港開唱在當代臺灣音樂發展的定位,或是他背後所代表的次文化與青年思潮,他們恐怕並不在乎。他們真正想說卻沒說出口的,不是音樂不能涉及意識形態,而是音樂不能涉及「我不喜歡的那些」意識形態。當然,「傳遞真善美的歌舞昇平或出世的牧歌」 也是值得藝術家們經營的藝術題材,社會永遠會需要這樣的藝術。但同時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要求藝術不談政治、不碰議題、不談理念,正如我們沒有權利封上任何一個人的嘴或筆。

70775296_2437856159817656_44359442846166
Photo Credit: 大港開唱

最後,讓我們用畢卡索在二戰後一段受訪時的語錄作結吧:

No, painting is not made to decorate apartments. It's an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weapon against the enemy.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