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博雅談《冷思考》:如何避免在思考時偷懶?

苗博雅談《冷思考》:如何避免在思考時偷懶?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思考」並非一場有勝負的戰役,而是探尋真理的過程。我們如果抱持著「輸贏」的執著,那我們所進行的就是一場論戰,而非溝通,當然也難以觸發真正的思考。

冷思考:社群時代狂潮下,我們如何在衝突中活出自己,與他者共存》,漫遊者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亞倫.傑考布斯(Alan Jacobs)
譯者:吳妍儀

後網路時代,每個人身上都有好幾個社群標籤,每天在網路上對分裂的政治、社會等重大議題發表意見——但那是真正的討論嗎?

知名作家暨人文學院教授亞倫・傑考布斯,也是為《大西洋月刊》與《哈潑雜誌》等全國性刊物執筆的文化評論家,本身在各種社群中遭遇過大小衝突。多年經驗下來,傑考布斯發現:大多數爭辯淪為意氣、情緒的發洩,因為牽涉其中的人就是不思考。

我們不想思考,因為思考太麻煩!
它會逼迫我們脫離熟悉、讓人安心的習慣;它可能讓我們跟知心朋友的關係變得複雜;
而且思考很慢,當我們迷失在社群媒體、黨派爭執與確認偏誤的循環中,思考很慢就成了問題。

傑考布斯更進一步點出,人類陷入不思考的窘境,本能的欲望在其中也參了一角:從人類渴望屬於某個社群的欲望、對我們身邊其他群體產生厭惡,再到對擁有強烈暗示性語言的過度依賴——於是我們也變得越來越無法意識到自身的不足。

任何聲稱自己沒有被這些強大力量影響的人,幾乎都是在自欺欺人。對我們絕大多數的人來說,問題在於我們隨波逐流時,內心是否抱有最輕度的抗拒。

從英國哲學家彌爾(John Stuart Mill)、美國詩人T・S・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英國文學家C・S・路易斯(C. S. Lewis)自身的經歷、喬治・歐威爾的犀利見解、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Le Guin)的短篇小說,到當代社會、經濟和心理學重要著作《快思慢想》、《象與騎象人》、《好人總是自以為是》、《誰說人是理性的!》 等的立論,傑考布斯藉助不同時代的思想家擁有的資源與經歷,總結得出:真正想要思考的人,不得不培養一套策略——哪怕只是為了認清自己在社會壓力下的最細微心理,例如認清並面對「圈內人」對我們的吸引力,以及我們對「圈外人」的厭惡。

傑考布斯深入挖掘認知過程的基本細節,診斷出那些作用在我們身上、防止我們思考的力量(當代人「思考病」的各種病徵起源),並提供一系列實用的建議,例如以「方法演技」、「雙重開機」的策略與實踐,來避免RCO的分裂邏輯,期許大家學會從毒害我們的障礙中脫身,從而得以展開真正的討論。

getImage
Photo Credit: 漫遊者出版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