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海峽兩岸」:荷蘭殖民影響下,印尼和大馬文化的藕斷絲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旁依馬六甲海峽的馬來西亞和印尼,擁有許多共同的文化,然而經歷了英國、荷蘭等西方列強的殖民統治後,彼此的文化從此走向了迂迴的道路,但又相互影響,如受荷蘭影響的印尼糕點就傳到了馬來西亞
東南亞是世界數個文明的交匯地。印度、伊斯蘭、西方和中華文明都在這個區域的各個角落留下痕跡。當中以來自歐洲的文明對東南亞的當代文化影響最大。過去的五百年內,東南亞各國分別依次受到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和法國的殖民。他們給當地帶來了文化、語言、宗教和價值觀上的影響。
如今深入東南亞社會,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發現歐洲殖民者在當地社會的烙印。比如,菲律賓人多信天主教,其姓名也多採用西班牙語的命名和拼法。在越南,越式法國麵包(Bánh mì)成了越南人的傳統美食。東帝汶甚至還將葡萄牙語定為官方語言。
馬來群島則由荷蘭和英國殖民,二戰後這個地區被四個國家分治——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汶萊,後三國為前英國殖民地。
很多人無法辨識印尼和馬來西亞的文化之別
當地人曾利用「印馬兩岸一家親」的概念,試圖從政治或文化上統一印、馬兩國。政治上,早在1930年代左翼馬來團體「馬來青年同盟」(Kesatuan Melayu Muda)便主張要透過兩國合併來反殖民。即使1945年日軍投降後,其成員成立的新政黨「馬來亞馬來國民黨」(Parti Kebangsaan Melayu Malaya)仍抱有構築「大印尼」的理想。
甚至到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印尼總統蘇卡諾反對馬來亞自成一國,以及後續的馬來西亞之成立。他向「對岸」發動了「對抗」(Konfrontasi),騷擾婆羅洲馬印邊界,以及企圖滲透馬來半島。然而蘇卡諾的理想在1965年軍人政變上台後破滅,蘇哈托停止了對抗,承認馬來西亞的存在事實。
文化上,雖然兩國同屬「馬來世界」(Nusantara),可謂五百年前是一家。然而兩國在三佛齊(Srivijaya)、滿者伯夷(Majapahit)、馬六甲蘇丹國的衰亡後,加上荷蘭和英國人的進入,兩地漸漸形成自己的文化。
兩國文化長期的融合和自主發展,使雙方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之處。共同點在於馬印文化都深受印度教、伊斯蘭教和華人的影響。不同之處則是馬來文化(族群)和馬來西亞文化(國族)大量融入了英國元素,而印尼文化吸收了很多荷蘭元素。
荷蘭人對印尼的影響涵蓋很多層面
其最明顯的例子是印尼語中的荷蘭借詞。印尼語屬於南島語系,而這個語言又是在馬來語的根基上發展而來的。由於不同文化傳入「馬來世界」,印尼語跟馬來語一樣,納入了梵文、中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荷蘭文和英文。就如馬來語深受英文的影響,印尼語中與現代知識有關的詞彙,大部分都借用自荷蘭文。
以筆者到雅加達旅行時的觀察為例,在街上看到的郵局(kantor pos)、藥店(apotek)和公車站(halte bus)招牌,雖是印尼語詞彙,卻都源自荷蘭語。它們的原字分別是kantoor、apotheek和bushalte。平時使用的一些詞語,比如香菸(rokok)、修車廠(bengkel)、免費(gratis)、房間(kamar)、抽屜(laci)和警察(polisi)都來自荷蘭語。
對比上述詞語於馬來語,可以看到馬來語的對應詞來自英語,像是藥店(farmasi)、公車站(stesen bas)和警察(polis)。有些詞用的是馬來語固有詞,如郵局(pejabat pos)、房間(bilik)和免費(percuma)。Rokok、bengkel和laci則是印尼-馬來語通用。

另一個區分印尼語-馬來語的例子,是月份的用詞。三月的印尼語為Maret,源自荷蘭語maart;馬來語為Mac,源自英語March。六月的印尼語為Juni源自荷蘭語juni;馬來語為Jun,源自英語June。七月亦同,Juli對應juli;Julai對應July。八月比較特別,印尼語為Agustus,對應augustus(荷蘭文借自拉丁文);馬來語為Ogos,對應August。
從Agustus的例子,又能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印尼語的歐洲借詞,不少直接源自拉丁文。比如,大學(universitas)、品質(kualitas)和活動(aktivitas)。在馬來語中,這些詞語借自英語,寫成universiti、kualiti和aktiviti。
由此可見,荷蘭的影響是潛移默化而不張揚的。大部分印尼語使用者都不會察覺上述詞語源自荷蘭語。另外,這也反映了印尼與馬來語言文化之別,近似英式英語-美式英語、台灣國語-中國普通話的差別。由此,何來「印馬兩岸一家親」呢?
語言之外,荷蘭人對印尼飲食的影響不容忽視
印尼料理除了基於印尼群島各族群的飲食外,還吸納了中國、南亞、中東和歐洲的飲食元素。好比炒飯(nasi goreng)和麵食(mie)之於中國料理,咖喱(kari)和煎餅(roti)之於南亞料理,沙爹(sate)之於中東料理,荷蘭飲食對印尼料理最大的影響,是西式糕餅。
印尼的糕餅分為兩種,一種是傳統糕點(kue),即閩南語的「粿」;另一種是西式糕餅,也叫kue,又稱kek。印尼傳統糕點的種類繁多,最常見的有椰絲球(klepon或馬來語onde-onde)和木薯糕(bika ambon)。
中底科技BOOST再創新:一圖看懂adidas Ultraboost Light史上最輕盈腳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BOOST科技邁入十周年,adidas推出Ultraboost系列優勢大成之作──Ultraboost Light,以史上最輕的腳感為靈感,傳遞極致(ULTRA)舒適的理念,提供能量回饋的舒適感受。
在口罩禁令正式放寬的後疫情時代,對於喜歡運動的人而言,一雙舒適美觀的運動鞋絕對是生活中的必備單品。不過,想要找到一雙簡約、有型又兼具功能性的運動跑鞋,卻沒有想像中容易。巧的是,近期adidas為慶祝BOOST科技邁入十周年,推出一雙無論外觀還是性能都堪稱年度經典的鞋款──Ultraboost Light。

十年淬鍊,成就史上最輕盈腳感
進入正題之前,我們不能忽略adidas獨創的BOOST科技,這個為全球運動跑鞋中底帶來的巨大影響,以及經典跑鞋系列「Ultraboost」一次又一次迭代的蛻變過程。
十年前,adidas以發泡微球與TPU材料合成的創新技術,開發出一顆顆外型近似爆米香的科技材質「BOOST」;經由特殊熱壓技術處理後,一顆顆橢圓討喜的BOOST聚合成特殊的能量膠囊的中底材質,當足部一觸地,數百顆BOOST能量膠囊立即引爆能量, 賦予了跑鞋前所未見的回彈腳感。
- 2013年,首款Boost科技跑鞋「Energy Boost」問世。革命性的科技材質「BOOST」一推出,連帶影響了整體製鞋產業製作工藝的轉變,讓這「能量膠囊」材質在極短的時間內掀起中底革命。
- 2015年,adidas引入Primeknit針織鞋面技術,打造出流線型跑鞋外觀;其中以Ultraboost OG/Ultraboost Triple White為代表,簡約百搭的前衛外型也在當時掀起一波跑鞋熱潮,更有好萊塢大明星愛穿加持。
- 2016年,Ultraboost首次結合「Continental ™馬牌橡膠大底」,搭配鞋領編織技術的更新,讓Ultraboost倚靠著「抓地力」、「耐磨性」及穿戴時的「完整包覆性」再次攀上跑鞋顛峰。
- 2019年,「Primeknit 360度針織鞋面」及「Torsion Spring創新抗扭轉系統」兩大創新技術賦予跑者更完整的包覆與支撐,讓Ultraboost再次迎來足部腳感的全方位進化。
- 2021年,BOOST技術又迎來巨大突破,中底顆粒含量增幅26%,結合最新L.E.P.抗扭轉系統給予使用者超勁感受,又一次顛覆了跑者對彈性能量的想像。
中底科技boost再創新:永續減碳更環保、輕量30%更舒適
歷經十年淬鍊,adidas始終站在時代尖端創造又突破,一步一步推進跑鞋科技的歷史足跡,成就無數年度潮流經典──2023年Ultraboost革命進化,史上最輕、最環保的Ultraboost Light問世。

要被譽為潮流經典跑鞋,俐落百搭的外觀、舒適耐穿的實用性缺一不可。首先,觀察成鞋的基礎科技及數據表現:Ultraboost Light使用了比過去BOOST顆粒輕量30%的「Light BOOST」顆粒製成跑鞋中底,不只將鞋全重降低近10%(尺寸UK8.5 Ultraboost 22-333g;Ultraboost Light 299g),回彈性能也增加4%,並較前代減少整整10%的碳足跡。這些數字不只意味著BOOST科技再上一層樓,更體現了adidas的品牌永續價值,為Ultraboost Light的「Light」賦予了低碳永續的特殊意義。
接著回到大家最關心的舒適度與實用性。這次adidas特意針對過去Ultraboost系列跑鞋的缺點進行優化,鞋面選擇延展性佳、透氣的Primeknit+針織網布,加強編織結構的支撐性、提升鞋面彈性,讓跑步時腳部能夠伸展,如襪子般易穿脫而不壓腳背;而Ultraboost系列一貫使用的Continental™馬牌輪胎大底也依然保留,但特別的是,adidas這次透過左右豆莢式的排列,提供多方向抓地性、減輕穿著負擔;L.E.P抗扭系統也全面更新,從X型換成U型片,提供鞋身更好的穩定度及回彈性能。
最後,我們來看看它的外觀及配色。這次的Ultraboost Light鞋身承繼過去幾代Ultraboost白底的簡約風格,配上鮮明的橘紅色及淡藍色兩色線條點綴,搭著側面顯眼的三條黑線,整體外觀十分出色,搭配日常穿搭也非常適合。由船隻圓潤身形發想設計的中底線條也加強整體鞋身的協調感,強調出單品的存在感與圓融百搭的特質。

一代經典Ultraboost Light,年度必備的風格單品
adidas推出的「Ultraboost Light」跑鞋新經典,它完美傳承BOOST科技極輕超彈的材質特色,又以船隻圓潤的幾何形狀設計,實現輕巧舒適的穿戴感受。無論外觀還是性能,Ultraboost Light絕對可以說是難得一遇的複合性單品,不管你是追求舒適腳感的運動愛好者、還是尋找蒐藏價值與穿搭單品的典藏主義者,都能在上腳後獲得最大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