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爾弗格森《廣場與塔樓》:光明會是嵌在共濟會裡的隱匿網絡,像某種寄生植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光明會應該被理解為啟蒙運動史一個發人深省的注腳,而不是什麼以惡意維繫超過兩百年的全能陰謀。保密是有道理的。然而,遮遮掩掩最終使當權者得以誇大光明會搞革命的威脅。
文: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
被照亮的光明會
認識了這些關於網絡理論的洞察,我們現在可以重訪光明會的歷史(而不是陰謀論)。光明會的創辦人亞當.維索(Adam Weishaupt),事實上是個沒沒無聞的南日耳曼學者。一七四八年出生,維索創辦光明會時年僅二十八,是巴伐利亞中部因哥爾斯塔特大學法學教授的遺孤。由於約翰.亞當.伊克斯塔特男爵(Baron Johann Adam Ickstatt,獲馬克西米利安三世約瑟夫選帝侯〔Elector Maximilian III Joseph〕指派為校長,改革這所被耶穌會支配的大學)的贊助,維索得以追隨已故父親的腳步。他在一七七三年被任命為教會法教授,一年後,晉升為法學院院長。
是什麼促使這位年輕教授於三年後成立從很多方面看來皆充滿革命性的祕密會社?答案是,在伊克斯塔特的影響下,維索成為了法國啟蒙運動中較激進哲學家的熱中讀者,像是克洛德.阿德里安.愛爾為修(Claude Adrien Helvétius,最為人所知的著作為《論精神》〔De l’esprit ,一七五八〕),以及霍爾巴赫男爵保爾-亨利.提利(Paul- Henri Thiry, Barond’Holbach,《自然的體系》〔Le Système de la nature,一七七○〕之匿名作者)。孩提時代的維索受耶穌會教育,他並不喜歡那時的經驗。愛爾為修和霍爾巴赫的無神論傾向使他興奮不已。
但這思維在保守的巴伐利亞是危險的,當地羅馬公教神職人員早已揭起一場「反啟蒙運動」。
獲任向來由耶穌會士壟斷之職位後,年輕的維索承受著壓力。發起祕密會社,甚至對招募會員隱藏其真實目的的想法,合情合理。維索自己表示他這想法是來自一位名叫恩斯特.克里斯托弗.海寧格(Ernst Christoph Henninger)的新教學生,海寧格向他提起自己曾就學的耶拿(Jena)、艾爾福特(Erfurt)、哈雷(Halle)和萊比錫(Leipzig)的學生社團。
換個角度來看,光明會可謂自相矛盾地仿耶穌會而創立。耶穌會是個一點也不透明的強大網絡,本身在一七七三年被教宗克勉十四世(Pope Clement XIV)解散。維索最初為「一所人性學校」勾勒的輪廓,想像每位成員都要寫日記,在日記中記錄其想法與感受,然後將摘要交給上級;作為交換,成員能夠使用圖書館、醫療保健服務、保險以及其他福利。
兼容並蓄都不足以形容維索的想法:他對光明會的設計還包括古希臘厄琉息斯祕儀(Eleusinian mysteries)和瑣羅亞斯德教(包括使用古波斯曆)的元素。另一個靈感來源則是十七世紀西班牙的靈性運動「光照派」(Alumbrados)。
倘若光明會始終忠於維索的原始藍圖,哪怕他們曾在史冊留下痕跡,也老早就會被世人遺忘。光明會持續成長,並於日後惡名遠播的關鍵,是他們對日耳曼共濟會會所的滲透。雖然共濟會的根源始自中世紀石匠的兄弟會,它在十八世紀是個成長迅速的網絡,從蘇格蘭與英格蘭向外擴張,提供以神話和儀式美化的男性社交,不受貴族和布爾喬亞之間的社會地位隔閡所拘束。
儘管羅馬公教會大力禁止天主教徒成為共濟會成員,共濟會在日耳曼境內各地迅速擴散,其中包括南日耳曼諸邦。
維索的其中一位弟子法蘭茲.沙法.茲瓦克(Franz Xaver Zwackh),提議在日耳曼各地的共濟會會所吸收光明會士,善用許多共濟會成員對自身運動日漸加劇的不滿。
一七七○年代晚期的日耳曼共濟會內部動盪,部分純粹主義者不滿組織不夠保密,以及越來越不尊重「嚴規禮儀」(Rite of Strict Observance)中宣稱共濟會源自聖殿騎士的創始神話。
不滿共濟會淪為空洞的晚餐俱樂部的其中一名會員,是科尼格男爵阿道夫.弗朗茨.弗雷德里希.路德維奇(Adolph Franz Friedrich Ludwig, Baron von Knigge)。他畢業於哥廷根大學(Göttingen),父親為漢諾威宮廷的官員,自一七七二年起加入共濟會。
科尼格男爵渴望比他經常出入的卡塞爾和法蘭克福(Frankfurt)會所更具貴族氣息且更令人振奮的感受。他在一七八○年親口對另一名貴族共濟會成員康斯坦佐侯爵(marchese Costanzo di Costanzo)說出了這願望。出乎科尼格男爵意料地,康斯坦佐侯爵透露說這樣的菁英組織早就存在了,而且他就是會員之一,代號狄俄墨德斯(Diomedes)。對一七七七年後——維索本身在這年加入慕尼黑的「審慎」會所(Zur Behutsamkeit)——光明會的精確描述應該說,它是「一個嵌在共濟會裡的隱匿網⋯⋯像某種寄生植物」。
另一個類似的寄生組織是玫瑰十字會(Rosicrucianism),它是比光明會更神祕的運動,十七世紀初期出現在文獻中,但在大約同時期以「金玫瑰十字」(the Golden and Rosy Cross)之名,存在幾個日耳曼共濟會會所裡。
Tags:
休閒路跑最佳拍檔!跑步教練的百搭經典推薦──adidas史上最輕Ultraboost Light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didas推出經典跑鞋Ultraboost Light,將品牌經典BOOST中底科技再進化。本次邀請專業跑步教練實穿評測、細緻分析,帶您深入認識BOOST能量膠囊與各種跑鞋科技如何引爆能量,賦予它極致緩震性、舒適度與腳感回饋。
現代社會中,養成運動習慣、追求健康永續的生活,已成為許多人理想生活的想像。若仔細觀察,當清晨太陽沿著建築稜線緩緩升起,就能看見不少人換上輕便服裝,在健身房、公園或是馬路上,展開屬於自己的慢跑行程。不過,隨著越來越多人加入跑步運動的行列,網路上也越來越多關於「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跑鞋」的討論。看著市面上從品牌、機能到產品定位琳瑯滿目的跑鞋產品,隨便一數都可以區分出十幾種類別,細緻的產品分類也反應出跑鞋多樣的使用情境。究竟跑步入門的初學者在選擇跑鞋時需要注意哪些部份呢?
談到跑鞋的挑選,這次我們邀請曾帶領過上千位跑步學員的跑團教練梁哲睿(Jerry),來和大家分享挑選時的細節與觀念,「不過就跑步入門者而言,從外型是否對眼、機能泛用與否,其實就能夠挑選出一雙適合於日常、運動場景來回轉換的全方位跑鞋。」哲睿教練說。這次,教練將從他多年的經驗出發,分別從中底科技、跑鞋性能、應用情景等不同角度,為大家體驗評測近期由adidas推出的經典跑鞋──史上最輕的Ultraboost Light!

BOOST科技10週年:承襲經典再「勁」化
「你實際上手,第一個感覺是變輕了。」哲睿教練說。Ultraboost Light不只是歷代Ultraboost中最輕的一雙,也是adidas十年來各項跑鞋科技的心血結晶;其中,一顆顆酷似保麗龍的能量膠囊「BOOST顆粒」,更在這一代迎來輕量、回彈的全方位突破。關於BOOST科技的發展歷史與創新效能,這篇讓你一圖看懂adidas Ultraboost Light打造輕盈腳感的秘密,可以讓大家更深入了解BOOST科技的迭代歷程。
話說回來,10週年的「Light BOOST」技術到底多厲害?首先得從Ultraboost系列的中底談起。「從Ultraboost 21開始,它就變成這種超胖的加厚中底。」哲睿教練分析,「BOOST顆粒增量加厚有效提升了腳掌落地後的緩震與支撐性能,但也讓整體跑鞋的重量及存在感受到不小影響。」不過,這一代的Light BOOST減輕了30%的重量,讓Ultraboost Light同時保留極厚中底的Q彈效能,又不會造成雙腳的負擔,大幅降低長跑後期跑鞋的存在感,讓跑者能更加專注於步伐、配速與呼吸節奏,提升非常有感。
另一方面,Ultraboost Light和過去Ultraboost系列強調緩震和舒適有些不同,Light BOOST技術在輕量化的同時還提升了4%的回彈性,明顯提升中底回彈的推進效果,就像在緩震的同時稍稍推你一把,讓腳跟有種被「往前帶動」的循環感受。再搭配使用Primekint+技術針織的細緻鞋面,整體跑動的腳感不只極度貼合腳背,更舒適包覆所有種類的腳板輪廓,創造輕盈穿戴感與傑出的緩震、回彈效果。

經典就是無畏挑戰:細數Ultraboost Light細節表現
除了中底技術的進化,Ultraboost Light在輔助機能方面也透過其他項目的突破,證明了它作為經典跑鞋的底氣。首先,adidas更新了鞋底上的L.E.P.抗扭系統,將原先放置於中底內層的彈性塑膠片由X型轉為U型,連貫落腳後的支撐性與回彈力道;接著,再透過「船型」的外觀設計,仿造船底圓弧狀的力學設計製作鞋底,讓外觀顯得圓潤討喜,還能藉由鞋型的自然滾動,提供跑者下一步的推進感,讓跑者不需要為穩定腳踝而分心,踩穩漫漫長路上的每一步。

這一代Ultraboost Light依然使用Continental™馬牌橡膠作為大底材質,並透過豆莢式的重點貼法,針對雙腳離地之前實際使用到的摩擦點加強。如此一來,既能減輕整體重量、又能維持跑動時前掌的抓地力,維持與前代相同的推進效果,並達到整體輕量化的目標。

應用場景隨心所欲:亮色搭配、低調穿搭都適合
挑選跑鞋重要的可不只是性能,還有一個生活層面的喜好考量──外觀。「因為外觀會很直接的決定,我會不會想要這雙鞋。」哲睿教練說。無論鞋子的性能再好,如果跑鞋外型本身不對眼,不管功能性再好,還是有很高的機率在挑選跑鞋時被排除──因為就是不喜歡嘛。
但說到這裡,我想熟悉adidas的鞋友們可以肯定地說,Ultraboost系列的鞋款不太會在這關敗下陣來。除了圓潤討喜的鞋型以外,配色也是Ultraboost Light最吸睛的亮點。
這次Ultraboost Light推出多款配色,其中主打色款「活力紅」以高亮度的白橘配色亮相,非常適合作為平常休閒穿搭的單品搭配,增加整體穿著層次感;或是像經典純色系鞋款,adidas也別具匠心加入螢光色點綴,讓本來低調的外觀多了些亮點。
「我常常裡面穿一些運動用的機能服飾,外面就是一般日常穿的衣服,鞋子就搭配它,這樣不只上下班切換方便,而且它也像是你穿搭的第二主角,既不會給別人『你是來運動』的休閒印象,也不會過度正式而失去骨子裡身為跑者的運動氣質。」哲睿教練分享。

極輕超彈、舒適無感,適合休閒入門跑者
「一雙好的跑鞋應該會幫助你、輔助你,讓跑者只需專注在這一步和下一步上面。」這是哲睿教練認為一雙「好的跑鞋」所應具備的條件。當我們將這些條件對應在Ultraboost Light上,便會發現無論緩震、包覆、輕量化及推進感受等,它都有滿全面的平衡性;甚至其亮眼的外型及應用場景的多元性,還為它增添許多便利之處,不只可以搭配日常穿搭,也可以拿來作輕度訓練,提供支撐、推進、抗扭轉等性能支持,滿足種種跑步運動所重視的訴求。
訪談最後,哲睿教練再一次細數Ultraboost Light的超強「輕」功:
- 單位密度減輕30%的Light BOOST顆粒帶來前所未有的輕盈腳感。
- 跑鞋科技革新減少10%的碳足跡,讓Ultraboost Light成為減輕地球負擔的環保跑鞋。
- 外型時尚亮眼、配色活潑吸睛,情境切換隨心所欲。
- 重量輕盈、支撐穩定、抗扭回彈,泛用性能適合剛接觸跑步,或是想入門的跑者。
「如果今天你只有一雙鞋的預算,我推薦這雙鞋子,它的泛用性對跑步入門者而言就是非常好的選擇。」哲睿教練誠懇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