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中港投資客熱衷馬國房地產原因:除投資,也為家人尋安身後備計劃

中港投資客熱衷馬國房地產原因:除投資,也為家人尋安身後備計劃
Photo Credit: Maher Najm Public Domain Mark 1.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年來許多中國、香港的投資者熱衷投資馬國房地產,除馬國房產有潛力外,馬國擁有相近的中華文化也是重要因素,而近期馬國政府降低外國人購買房產的門檻,預計會進一步刺激外國人投資馬國房產。

文:我是大宅神(大馬華人,擁有兩年從事房地產事業的經驗,立志助每位客戶找到最適合的房產)

隨著2020馬來西亞(以下簡稱大馬)財政預算案的出台,身為房地產經紀的筆者,自然會對相關的政策感興趣。其中,比較多爭議的是宣布了外國人購買房地產的門檻降低了,只需馬幣60萬(約新台幣439萬)就能買一間大馬的房子。此前,若外國人想要購買大馬的房子,在吉隆坡地區只能購買馬幣100萬(約新台幣731萬)或以上的房子,而雪蘭莪地區則必須在馬幣200萬(約新台幣1463萬)以上。

雖然目前大馬官方尚未有更具體的政策內容說明,但無疑這是一個刺激房地產行業的政策。事實上,這項政策還沒出台前,已經有很多外國人很熱衷與投資大馬房地產,因為他們看到大馬的潛能。

這裡簡單地說明一下,究竟大馬房地產在東南亞中處於什麼樣的位置。首先從經濟面說起,以東南亞人均GDP來說,馬來西亞在2018年排名第三(1.1萬美元),在新加坡(6.1萬美元)和汶萊(3.3萬美元)其後。而GDP成長率在這三國中屬於最高,2018年馬來西亞以4.72%的成長率排在新加坡3.14%和汶萊0.05%的前面。這個數據說明大馬擁有不錯的經濟實力而且還有不錯的成長空間。

其次在價格上也佔有優勢,大馬市中心的房價不高,以下使用市中心的每平方公尺中位價進行比較,例如新加坡的價錢大概在8000馬幣(約新台幣5萬8522元);泰國曼谷市中心大概2000馬幣(約新台幣1萬4630元);胡志明市中心也需要馬幣1100(約新台幣8046元),然而大馬吉隆坡市中心也只需1000塊(約新台幣7315元)而已。在東南亞的房價間的比較,馬來西亞屬於很有競爭力的市場。

在基礎建設上,大馬對發展公共建設算積極,例如最近剛竣工的吉隆坡106敦拉薩國際金融交易大樓,剛宣布重啟的東海岸鐵路計劃,以及今年4月宣布重啟的大馬城計劃,在這些項目周邊的房產已經吸引了很多投資者的眼球。

在最近剛結束的香港房地產高峰會中,吉隆坡成了投資者的熱門討論焦點,因為在大馬能夠享有較發達的基礎建設,但生活成本卻相較於同級別的國家如新加坡來得低。同時,加上大馬有擁有世界數一數二的醫療服務,而且政府也在配合推廣「第二家園」計劃,這對於一些想要找一個沒有天災,氣候溫和的地方來退休的投資者而言,也是個旅居的好選擇。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大馬政府鼓勵外國人買房旅居大馬,但對於炒房還是蠻反感的,故特別設立了產業盈利稅,當外國人賣房地產而獲盈利的話,得支付產業盈利稅,如在五年內買賣,需要繳付30%的產業盈利稅予政府;若五年後才買賣的話,外國人也得繳付10%的產業盈利稅予政府。

RTX67R5I
Photo Credit: Reuters/ 達志影像
圖為建設中的吉隆坡106敦拉薩國際金融交易大樓。

中港台買家的看法

執業兩年的筆者接觸過不少客戶,發現到其實很多客戶選擇大馬的原因也五花八門。有的客戶因為工作的關係習慣了大馬的生活,因此選擇買一間海外的房子,以方便長期在海外工作。也有部分外國人是被這裡的投資價值所吸引。至於來自中港台的客戶,他們通常會給筆者多一個原因,就是大馬的語言或文化與他們的國家相近。

例如,大馬在中文教育的傳承相當完整,不僅是東南亞,甚至兩岸四地以外中文教育系統保留得最完整的國家,畢竟華裔佔了大馬總人口的23%。

由於中港台投資者在語文上,甚至是文化上都能找到親切感,不管是繁體還是簡體,普通話還是方言,大部分的大馬華裔都能明白。在吉隆坡你會很容易找到可以同時口操普通話、粵語、閩南語、客家話、英語和馬來語的華裔路人。對於大馬人說話喜歡把幾種語言摻雜在一起的文化現象,我們俗稱ROJAK語(Rojak是一種大馬美食,類似水果拼盤加上花生蝦醬一起食用的美食)。

說起美食的話,其實大馬華人的料理也很容易發現中港台料理的痕跡,例如大馬人蠻喜歡港式點心、台灣小吃、中式麻辣火鍋或燒烤。主要是大馬人身處多元種族的社會環境,大家都可以包容彼此的差異,因此外國的食物傳入大馬的時候,許多大馬人都能接受。例如,由於近年來到大馬工作的中國人越來越多,許多中國餐廳也在大馬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而且味道也沒被本土化,這是在其他東南亞國家裡比較難得的原汁原味。

近期許多媒體報導,香港人在海外置產的意願增高。筆者也曾經手申請大馬第二家園的香港客戶,經過與他們的交流,有些客戶透露了海外置產房部分原因是為家人尋找一個Backup Plan(後備計劃),尤其是近期香港發生著很多示威活動,讓不少香港人心生焦慮,需要找一個後備的安身之所。萬一香港真的不再適合居住,至少還有一個相似的地方,可以暫時避一避,等到事情過去了再回家。看起來,現在香港的狀況和1997年時還蠻相似的。當時有很多港人因為擔憂未來的不確定性,而選擇轉換至其他國籍。當然,他們還是熱愛香港,也願意在香港生活,只是以持有其他國籍的形式繼續在這片土地生活。

後來,筆者發現到不是只有香港人擁有這種焦慮,中國人也很熱衷在海外置產。中國客戶多多少少有意把自己的資產往海外分散投資,降低自己持有資產的風險。因此很多有條件的中國人會尋找一些政治經濟環境比較穩健的自由市場進行投資。在他們看來,大馬就是還在處於成長中,政治在東南亞中也相對穩定,加上投資成本也不高,是一個財產分散風險的好地方。不過現在唯一讓他們煩惱的是比較難把錢從國內運出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