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悠瑪事故一週年:台鐵強制換車立即停駛共81件,10月底向日列車商求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指出,對台鐵營運現場的改革多數仍流於表格與文字,「最不缺的就是控管表格」,檢視近一年來台鐵的改善只為讓交通部解除列管。
台鐵第6432次普悠瑪自強號列車去(2018)年10月21日在行經宜蘭新馬站時過彎出軌翻覆,造成18人死亡、267人受傷。事故將滿週年,一年來台鐵對行政院總體檢報告提出144項改善項目,逐一擬定行動計畫,今(20)日在事故週年前夕,公開總體檢報告改善項目的執行情形,統計強制換車、行駛中立即停駛事件共81件。不過運安會和民間的鐵道學會都認為,台鐵安全管理跨出一步,但改革目前仍停在「表格數字」易流於形式,需在觀念上落實改革。
何種情況不能出車、需強制停車「標準明確化」
(中央社)報導,根據行政院的調查報告,普悠瑪事故直接原因指向超速,但列車主風泵故障仍出車、駕駛與調度員對故障列車何時該停車及是否關閉列車自防護系統ATP,沒有一套共同遵循標準,總體檢報告要求台鐵在安全管理上,應將營運列車不能行駛的條件明確化。
台鐵去年12月成立營運安全處,處長陳仕其說,台鐵現在車輛出庫時及行駛中的異常處置,都強化標準作業程序,何種情況下要強制換車或立即停駛,都有清楚的分級規定。
根據台鐵新訂定的「列車出庫機車車輛異常影響程度分級處理」,列了近40種列車出庫時若出現的異常情形及處置,若處置仍無法排除就要更換機車或編組;包括:主風泵出現異常、軔機不鬆軔(無法鬆開煞車)、電器設備冒煙等,如果是列車ATP故障,處置方式除更換機車或編組外,也可加派助理。
台鐵規定,列車出庫異常處置都要有段長、副段長、檢查主任、督導的簽章。
根據新的列車出庫作業標準,普悠瑪事故後到現在,有列車出庫發現異常而強制換車共有14件;其中主風泵故障2件,與煞車異常有關4件中,4件是軔機不鬆軔,其他還包括:變流器故障、電瓶電壓不足、電動馬達故障等。
台鐵也新訂了「行駛中機車車輛異常影響程度分級處理」,有9種情況必須立即停車處理,例如:集電弓損壞、ATP故障、列車動力未達1/2且不可行降速行駛至最近車站或最近機務段、列車編組首尾車軔缸壓力無作用。台鐵統計,今年至今,主風泵故障有7件,ATP故障有37件,但台鐵出車及行車都更小心。
台鐵特別規定,行駛中列車若發現ATP故障,處置方式為通報後,經原地重開一次,通報行車調度員且以不超過時速60公里的速度,將列車行駛至可加派助理或更換機車編組的地點。
台鐵統計,根據新的行駛中列車異常處理規定,今年1到10月,共有67件行駛中列車因發現異常,採取立即停車處理。
台鐵局副局長馮輝昇說,台鐵要重拾民眾對台鐵的信心,一定要自我反省檢視,精進改善,把安全做到最好,現在列車從出庫到行駛,採取層層把關。台鐵統計,總體檢報告144項改善建議,有126項已擬妥行動計畫,並有具體目標及成果,優先改善事項33項已完成16項。
運安會、民間認為:改革流於表象還不夠
運安會認為台鐵在建立安全管理文化上,已向前跨了一步,仍缺乏透過科學大數據的監控分析,易讓安全管理只流於表象。運安會主委楊宏智說,台鐵在安全管理上向前跨了一步,但還不夠,因台鐵仍缺乏透過科學大數據的監控分析,這很容易讓安全管理只流於表象,卻無法發現真正的問題,更難及早排除潛在的風險。
楊宏智舉例,
如果台鐵要求某個路段限速80公里,如果有列車超速,但未發生事故,如果行控中心無即時監控系統,也不下載列車監視控制系統(TCMS)在列車啟動後記錄的所有資訊,超速的事就像沒有發生,更無從探究超速原因。
楊宏智說,台鐵強化標準作業程序是對的,但一趟看似合規範的列車出庫或行駛,如果仍有人為操作不當或列車運轉瑕疵,無論是制度面或系統面,不經由科學數據監控,很難即時被發現,安全的核心價值就不易建立,不經由監控到的數據分析,潛在的風險往往就一點一點的累積。
台鐵努力提高各項安全標準,今年8月6日,仍發生駕駛因過站未停,自行關閉ATP後倒退回站的事情,台鐵遲至9月底才經由檢舉得知,就是台鐵安全管理缺乏科學數據監控的例子。楊宏智認為,台鐵的安全管理再提升需要時間,政府應在設備提升及人員訓練上,全力協助。
台鐵也坦言,體檢報告要求每一列次列車的TCMS資料應下載分析,現在還做不到。台鐵營運安全處長陳仕其說,台鐵每天有超過1000次列車營運,以現有人力及設備,若每一列次都要下載,會耗費太多時間,且下載後也要有足夠人力分析,原則上,會針對有故障的列車,下載TCMS資料並分析,他認同要透過下載TCMS的資料,建立列車安全管理大數據,未來勢必往這個方向走,目前也正研議每班列車TCMS有效傳輸下載的方式。
《聯合報》報導,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則指出,對於台鐵營運現場的改革,多數仍流於表格與文字,「最不缺的就是控管表格」。學會檢視近一年以來台鐵的改善,只為讓交通部解除列管,而非痛定思痛地改善。
例如台鐵10月公告的「總體檢改善情形」、列管編號1404號之事項,說明台鐵於2019年5月完成ATP遠端控制開機與標準程序制定與教育,同時列管編號1605項,亦說明司機員運轉操作確認強化工作已完成,但8月6日在三塊厝站發生司機員過站不停且又隨即倒車。學會近期幹部成員搭乘台鐵自強號或普悠瑪號列車時,誤點情況仍持續未改善,顯示台鐵的改革仍處於表面,而非自體質上的徹底改變。
行車異常增加,事故減少
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台鐵行車異常事件,2018年較2017年增加34%。台鐵說明,主要是去年普悠瑪事件後,列車自動保護系統ATP故障也納入計算,實際上行車事故大幅減少。
以往ATP故障,若列車採降速行駛,並不會列為異常事件,普悠瑪事故後,ATP的故障都算是行車異常,加上車輛及運轉保安裝置老舊,行車異常事件也增加,但實際上行車事故已大幅下降。
台鐵統計,今年1至8月重大行車事故為2件,比去年同期6件,已大為減少;1至8月,一般行車事故為28件,比去年36件,也有明顯改善。ATP月平均故障件數,也從原先51件降為目前41件,減少約20%,顯示過去一年的相關改善措施與作為已逐步有成效。
台鐵表示,將持續強化車輛、號誌、軌道等維修措施,並規劃老舊設備更新,進一步提升設備可靠度,降低事故發生率。
主風泵問題預計向日商提告求償
“2018普悠瑪宜蘭出軌事故”的相關議題
- 2021-10-20 普悠瑪事故後ATP故障不減反增,時代力量批台鐵改革不確實「搭車像賭命」
- 2021-10-18 普悠瑪出軌案一審宣判:司機員判刑4年6個月、台鐵官員無罪,宜蘭地院說明理由
- 2019-10-20 普悠瑪事故一週年:台鐵強制換車立即停駛共81件,10月底向日列車商求償
- 2019-06-06 【全文】普悠瑪出軌案:為何除了司機員,還有2人遭過失致死罪起訴?
- 2019-04-09 普悠瑪事故調查:北檢指ATP施工驗收操作都有疏失,交通部證實將駕駛納入懲處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