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不是靠運氣:機車「防衛性駕駛」八大要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大部份的事故都有「人為因素」在內,但很多人都用運氣不好來解釋事故發生的原因,而不願意面對危險的操駕習慣。就讓我們來談談防衛駕駛的幾大觀念吧!
文:Rider Doctor(機車醫生)
我們不時能在新聞報導交通事故時,有路人發自善意在幫忙抬車、引導車流,甚至幫傷者撐傘遮陽擋雨等等,這被稱之為「最美的風景」。而另一種風景莫過於忽略視線死角、轉彎不減速,以及在交岔路口與大型車並行的交通事故⋯⋯類似的事故在網路或是新聞上層出不窮,卻很少人認真檢討這些事故為何發生?如何避免?
大部份的事故都有「人為因素」在內,但很多人都用運氣不好來解釋事故發生的原因,而不願意面對危險的操駕習慣。
「千金難買早知道,早點知道就不用千金買⋯⋯」讓我們來談談防衛駕駛吧!
其實在馬路上,必須有點被害妄想症,提前預判、發現可能的不安定因素,譬如汽車與汽車之間的縫隙會不會有人或機車突然跑出來;又或者路邊停靠的汽車會不會其中一台突然開車門⋯⋯之類的狀況。

何謂「突發狀況」?
把突發二字拆開來解釋就是突然發生,如果提前發現危險的存在,是不是就可以把突發狀況的機率降低了呢?防衛駕駛除了自身的知識、技術培養,還需要大量的經驗累積,如果你察覺在路上還是常常有「突然」發現或發生的危機,就表示預判不夠縝密或者預防作為的思考方向需要調整。
以下是筆者建議的用路習慣:
1. 起步前的「安全確認」
所謂的安全確認,就是當我們要開始移動前,以車子為中心把週遭的環境先檢查過確認安全以後才開始移動。不論是會動的或不會動的物體,包含建築物、人行道或水溝蓋、人孔蓋的高低差、行人、其他的車輛⋯⋯等等。
- 實施做法:先將車輛發動後完成起步前準備,以煞車維持在靜止的狀態→翻身擺頭做確認。(先右再左,因為通常來車方向在左後方)記住一個原則,來車方向要最後看,甚至需多看幾秒判斷來車距離及速度,看完馬上走,這樣才比較沒有時間差的問題,如果來車距離及速度辨識模糊,則等來車通過再走。

2. 通過任何交岔路口前確實減速
不論今天經過的路口再熟悉或再陌生,都可能有人不減速甚至違反交通規則,與你行進的路線重疊或交錯。
- 實施做法:如果前方路口號誌燈為「綠燈」,但亮了多久你不曉得,而且隨時可能變換燈號,這時候的綠燈為「失效的綠燈」,建議以隨時可以用能夠煞停的速度接近前方路口,若想全油門加速通過,可能突然變換燈號時減速又停不下來,就有機會闖紅燈,再遇到搶燈滅起跑的駕駛,肯定很容易遇見轟轟烈烈的緣份⋯⋯
如遇住宅區巷子口,建議先減速甚至停車,擺頭察看可能來車的方向,確定沒有來車、行人、腳踏車、電動車或晚上忘記開大燈的車,才通過交岔路口。當前方號誌紅燈,汽車車流變慢或靜止時車縫間難免有騎士鑽車,所以車縫間隙較大時應減速留意突然竄出的機車。或者角色轉換,今天是我要從車縫間橫向穿梭時,表示我的行進路線是與車流方向垂直交錯的,又因為左側車輛遮蔽空間看不到來車方向,應減速甚至停車將上半身向前傾,探頭察看來車方向確認無來車才可以繼續前進。
3. 變換車道或前方路口右轉彎
變換車道步驟:將跟車距離拉大且維持速度(預留前車可能突然煞車的反應空間)→打方向燈(示意即將行進方向)→看後視鏡(確認後方來車狀況)→快速擺頭(確認有無並行車輛)→變換車道(完成後關閉方向燈)。
前方路口右轉彎步驟:加大跟車距離→打方向燈→快速轉頭→壓縮空間(接近路口轉彎前先向外側靠行,靠到連腳踏車都無法從你的右側超車!)→到路口轉彎。
4. 同向跟車時禮讓轉彎車先行
大家都知道交岔路口的「對向」轉彎車要禮讓直行車。但同(順)向跟車時,請掌握一個原則:生命誠可貴。讓一下、晚個幾秒鐘發動,可以安穩多活好幾年。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騎車在路上難免遇到「三寶」駕駛在你眼前飄過,例如不打方向燈或打錯方向燈。當你行經交岔路口發現前方車輛開始左右游移,請你離他遠一點。因為他可能要轉彎,你有發現他但他可能沒有發現你!

5. 給自己多留點安全空間
- 「時距法」:一般跟車建議留三秒的距離,遇到大型車再加一秒,下雨天或惡劣地形再加一秒。
- 路邊臨時停車可能隨時開啟車門,平時騎車至少預留一個車門完全打開的寬度為佳,不要貼太近。
- 離大車遠一點!大貨車、砂石車行進間可能有掉落物,或者液壓尾門可能故障突然打開,這些都需要預留空間。另外,避免與大型車並排停車或行駛的機會,不要以為駕駛一定可以發現你!能離大車多遠就離多遠,遇到任何彎道或空間狹窄都不要拼。一定要等到他們停下來或者行進長直線路段再一次超過去,並行時間越長越危險。沒把握就離他遠一點,慢慢跟著。先保命再論路權大小對錯!你有發現呼著「用生命捍衛路權」口號的人,大部份時間都在開車嗎?

6. 快絕對有風險,慢也不是絕對安全
速度越快,能夠反應的距離和時間就越短,相對的遇到事故也越容易死;速度越慢,反應時間、距離越充裕,沒錯!但太慢也有可能被撞⋯⋯所以大原則是,跟上車流速度就好,不要搶快,不要當移動路障。
7. 預設路徑
先把即將行進的路線、方向看清楚,再把車帶過去。
直線行進時從近到遠從左到右多次反覆檢視,馬路如戰場瞬息萬變,隨時掌握環境動態才能確保安全。轉彎先轉頭,路不會永遠在正前方,提前發現障礙物或潛在危險,才有機會選擇要停車還是減速繞行即可。「突然發現」障礙物就在眼前時所產生的慌張煞車(Panic brake),往往是造成憾事的主因。
8. 顧好自己的車道
你怕撞到別人,相對的別人也怕撞到你!各自顧好行進路線基本上不會碰在一起,在馬路上儘量把左右邊的容錯空間多預留一些,右邊多留一點左邊就會少一點,所以儘量維持「置中」就好。街道不是賽道,不用隨時把車道寬度發揮到淋漓盡致。
另外,視線焦點發現障礙物後,請用眼角餘光掌握它和你的相對距離及位置,不管是對向來車、路邊的護欄、電線桿、地上永遠埋不好的人孔蓋,甚至超額險都賠不完的超跑⋯⋯不想與上述這些「障礙物」親密接觸,就請專注觀察眼前的路況和留意週遭的環境,眼睛不夠用還可以用耳朵辨識後方及左右來車的距離與速度。
以上,祝各位讀者平安。「騎車要比騎久,不是騎快!」「想炫技去賽車場,不要影響其他用路人生命安全。」
延伸閱讀
本文經Moto7專業機車資訊網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
最新發展:
-
【圖表】《山道猴子的一生》場景:台七乙那些地段最常出車禍,9年來有多少事故? 3月前
-
這兩年外送員滿街跑,我們的交通有因此變得更危險嗎? 1年前
-
安全帽怎麼戴最安全?全罩式的防護不只是多了下巴的部分而已 2年前
-
機車初心者公路實戰特訓班:山路盲彎切記「慢進快出」,盡量靠彎道外側 2年前
-
四行程排氣管小教室:只改尾段跟改全段差在哪?重車的便當盒設計又是為了什麼? 2年前
-
碟盤小學堂:浪花碟只是為了造型嗎?浮動碟、通風碟各有什麼優點? 2年前
-
防護安全兼顧防風防水,車友最推薦的七款機車手套 2年前
-
五大常見的山道事故主因,車友們跑山時切勿輕忽 3年前
-
車友跑山推薦:六大必去造訪的旅遊路線與周邊景點 3年前
-
機車常見的九種「三寶行為」:方向燈是選配、任意切換車道、頭燈攻擊⋯⋯ 3年前
-
2018機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普通重機 vs. 電動車,誰比較省錢? 3年前
-
愛車成癡,造就五十年修車手路 3年前
-
車友大哉問:究竟皮衣上的「滑塊」對操駕有什麼幫助? 4年前
-
機車旅行經驗談:出發前要注意的七件事 4年前
Tags: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