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必看!六招教你挑選羽絨外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GQ教你利用「看、聞、摸、壓、抖、穿」6步驟,不只教你怎麼判斷它的品質好壞,同時也能辨別羽絨衣的真偽!
文:XiaoYao Liu / 洪宥鈞 / 王子琪 / Ren
當決定好要購入一件羽絨外套時,相信大家都會考慮到,究竟在挑選時該怎麼判斷羽絨衣的品質好壞?有沒有可能穿一陣子之後,裡面的「絨」滿天飛?或是它是否真能達到保暖禦寒的功效?
別擔心,現在GQ教你利用「看、聞、摸、壓、抖、穿」6步驟,不只教你怎麼判斷它的品質好壞,同時也能辨別羽絨衣的真偽,想挑選一件完美的羽絨外套,以下請看仔細囉!
《羽絨外套挑選秘訣》
第一步「看」:
仔細端倪外套是否有顯而易見的鑽絨問題,以及針腳是否精細整齊,車縫線扭曲不平容易導致穿絨,而充絨均勻與否則影響美觀,更關係到保暖功效。最後注意服飾標籤的羽絨比例以及國際檢驗標示,有些羽絨服飾的洗標上會有歐洲羽絨協會的標誌,四顆絨朵象徵該羽絨衣所使用的羽絨乃最高等級。
第二招「聞」:
鼻子貼近羽絨外套做深呼吸,檢驗有無腥味或異味。如有腥味或異味,表示該服飾所使用的羽絨沒有經過縝密處理和嚴格消毒。
第三招「摸」:
羽絨取自於水禽下腹部的細軟絨毛,其三維結構使之富有絕佳保暖度,絨毛纖維上密布的三角形細小氣孔,更能隨氣溫變化而膨脹收縮,產生調溫功能。
覆蓋於水禽身體外層的羽毛雖然沒有保暖度,卻因為其平面結構而具有支撐力,能夠避免羽絨受壓和遇潮後不易鼓起的情形,使衣服保有空氣,幫助蓄熱,因此羽絨外套的最佳充絨比例為90%的絨朵(羽絨)與10%的絨絲(羽毛)。除了閱讀服飾標籤,也可用手觸摸,如果觸感柔軟就代表羽絨成分高且羽毛片或羽毛梗少,能夠有效鎖住體溫。
第四招「壓」:
除了柔軟度,羽絨外套的蓬鬆度也透露填充物品質優劣。如果以手按壓羽絨外套並隨即將手鬆開,按壓處回復速度很慢,表示填充物品質欠佳,甚至有可能是以其他材質濫芋充數,如果快速回復原狀,表示其羽絨的含絨率高、品質好,保暖效果佳。
第五招「抖」:
穿羽絨外套最怕飛「絨」在天的窘況。選購羽絨外套時,可以透過輕抖或輕拍外套的小動作,篩選出防穿絨技術不夠確實的外套。雖然羽絨質地極其輕柔細緻,穿絨在所難免,但是許多專業品牌已經利用絎縫工藝或創新面料,將此類問題將至最低。
第六招「穿」:
選購羽絨外套時務必試穿,並依個人習慣挑選適合的尺寸與款式。例如內搭冬天裝束時,外套尺寸是否適中,身體是否方便伸展,以及袖口是否透風等細節。
《5招!羽絨外套洗滌與保存方式》
1. 建議手洗、汙垢輕刷:
羽絨取自於水禽,一般而言羽絨外套並不怕水。考慮到洗衣機的力道會破壞羽絨填充包層的均勻度,因此手洗為最佳洗滌方式:將羽絨外套放入倒有中性冷洗精的冷水中,浸泡約10至15分鐘,於此同時可用軟刷輕拭汙穢處,之後大量沖水,並將羽絨外套內的空氣擠壓出來。其中清潔劑沖洗動作務必徹底,避免清潔劑殘留在外套內,傷害羽絨材質。
2. 自然陰乾、避免曝曬:
避免用力扭乾破壞羽絨填充包層,清洗後的羽絨外套可平鋪至脫水槽中低速脫水,再自然陰乾。待羽絨外套八成乾時輕拍羽絨,使之均勻分佈每一填充包層;全乾後,輕拍整件外套,即可恢復蓬鬆。羽絨怕熱,切忌直接曝曬太陽。
3. 詳閱洗標:
過去不建議羽絨外套採用乾洗的方式,因為乾洗所使用的化學藥劑易破壞羽絨材質,進而降低羽絨外套的蓬鬆度及保暖度。
但隨著科技進步,許多羽絨服飾品牌皆推出可乾洗的面料材質,不過每件羽絨服飾的洗滌方式都有所不同,建議遵照其洗標說明即可。
4. 吊掛方式保持蓬鬆度:
羽絨外套務必確實清洗並乾燥後,再作收納。雖然羽絨外套的優點在於可以捲曲至極小的體積,但仍建議平時以吊掛的方式收藏,以保持羽絨蓬鬆度。
5. 乾洗後的處理:
乾洗後的羽絨外套記得先以懸掛至通風處,使化學藥劑揮發,再作收納,避免化學藥劑殘留,傷害面料。
延伸閱讀:
本文獲GQ TAIWAN授權刊登,原文:6訣竅!教你羽絨外套挑選
責任編輯:羊正鈺
核稿編輯:楊士範
Tags:
一圖看懂 太陽光電三大觀念釐清!2050淨零台灣為何要有太陽光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本文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隨著全球73個國家加入碳稅或ETS,碳定價已被證實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遷的有效手段。尤其台灣產業以外銷為導向,淨零減碳議題不僅是為環保,更關係到台灣企業的競爭力;若不積極面對挑戰,碳價成本將威脅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衝擊產業競爭力。因此,產業轉型發展綠電減排,已是不可不為的生存策略。
當全球綠電應用迅速發展,歐盟更早在2020年取得「最綠年」成果,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38%,甚至超越化石燃料佔比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經濟部能源局更研擬太陽光電能源用地白皮書,計畫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然而,太陽光電作為新興能源,對社會大眾來說較為陌生,因此本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觀念1:無毒可回收,汙染趨近零
「太陽光電板製造對環境有害?光電會有電磁波對人體影響?」其實,太陽能板結構簡單(主要由玻璃、鋁框和矽晶片組成),材料無毒且可回收,容易模組化又方便建置;目前政府已建立太陽光電模組回收機制,只要遵守環保法規製造太陽能板,幾乎不會排放汙染物。此外,光電發電設備主要由光電模組與變流器組成輸出直流電,不會產生高頻幅射;設備產生的磁場強度相當於一般家用電器如電腦,並沒有對人體產生電磁波危害的疑慮。
更無庸置疑,源源不絕的日照,讓太陽能成為最乾淨、最友善環境的能源之一,也是台灣綠能發展不可或缺的途徑。
觀念2:智慧電網與儲能,365天不斷電
「太陽光電無法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天氣不好的話,電力又告急?」其實,太陽光電已是是國家發展重點,隨著技術快速發展,勢必能應對高能耗需求,包括工業生產和大型機構的電力所需;例如台電已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結合儲能,增建大甲溪光明發電廠計畫、協和燃氣機組改建計畫,以提升系統韌性與速度。透過智慧技術和儲能系統,太陽光電能夠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甚至有機會成為主要能源。
許多綠能產業正致力發展智慧管理、智慧電網和儲能技術,太陽光電也不例外。透過智慧管理,做到依照實際需求和天氣條件即時調整光電輸出,運用智慧電網提升能源分配的效率,藉由儲能系統在離峰時段儲電,於尖峰時段輸出能量,補足用電缺口,提升太陽光電系統的靈活度與應用效率。簡言之,無論天氣變化,只要建構完備的電力系統韌性,即可維持穩定供電。
觀念3:長遠投資,實現回本
「太陽光電設置和運維成本過高,無法回本?」我們都知道太陽光電源自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隨著太陽光電技術不斷進步,設施的建置和運維成本勢必逐步下降,並反映在電費上;換言之,太陽光電是一項必要的長遠投資,更是一個合理規劃即可預期回報的投資。
目前日本、歐美等國正積極發展農電共生、漁電共生,引導廢耕農地或廢棄魚塭重返耕耘或養殖,他國經驗也多次證明太陽能板有助於降低區域氣溫、幫助維護植被、避免土壤退化。
面對2030年實現產業淨零、2050年全國淨零的目標,地狹人稠的台灣更應該善用土地資源;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再利用廢耕地,推動智慧農/漁業、實現農/漁電共生,並善用太陽光電系統特性,提升綠能佔比、土地與空間利用率、糧食生產效率,最大程度地發揮經濟效益,造就產業多贏。
發展太陽光電的路上或許會面臨許多挑戰,但永續目標在即、綠電趨勢不可逆,太陽光電已被證實是可利用的綠電來源,全民應具備綠能共識、理性討論,共同思考如何實踐環保選址、智慧管理及儲能系統,朝向長遠、穩健的太陽光電邁進,才能為淨零台灣鋪平道路,實現永續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