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大腦什麼都記得住!》:七個重點學會「羅馬房間方位記憶法」

《大腦什麼都記得住!》:七個重點學會「羅馬房間方位記憶法」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你做過本書前面的練習,就會知道大腦裡知識無限,記憶可以儲存大量數據。所以真正的問題不在於「我腦子裡有沒有這筆資訊?」而是「它在哪裡?」

文:史考特・海格伍德(Scott Hagwood)

Ch.6:羅馬房間方位記憶法

從查到電話號碼到拿起電話撥完號,你曾在這段過程中忘記剛查到的號碼過嗎?這一度是我最頭痛的失憶問題。七個小號碼瞬間就從腦子裡蒸發,真是難以置信。這是心理學家所謂「現行記憶」(working memory)的實例。現行記憶由大腦一個只能儲存少量資訊僅幾秒鐘的部位掌管,非常脆弱。

大腦有兩種容量截然不同的功能——現行記憶和長期記憶保存資訊的能力由它們決定。打個比方,現行記憶就像大陸邊緣一座地圖上找不到的小島,面積不定,因為沒有人確知它到底有多大。如果每秒鐘等於一呎,每分鐘等於好幾哩,現行記憶的小島可能寬度只有幾呎,環島一週可能有幾哩。島的面積大小看你天生的能力和性向而定。例如,如果你擅長記憶姓名與臉孔,你的島就很寬;但如果你很不會記數字,島的寬度可能就縮減到幾呎而已。島的大小會伸縮,視你要記憶什麼而定。真讓人挫折,不是嗎?

另一方面,你的長期記憶就像是大陸,擁有豐富的資源和無窮盡的儲存空間。長期記憶不像現行記憶的小島,面積永遠不會縮小。

二○○三年,多明尼克.歐布萊恩創下金氏世界紀錄,他只看了每張牌一眼,就把混在一起洗過的五十四副撲克牌通通記住。這對人類而言,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務,除非多明尼克有照相機般的記憶力,但他馬上承認他沒有。事實上,多明尼克小時候為失語症所苦,他學校成績很差,被迫輟學,所以怎麼可能只看一遍,就把兩千八百多張牌都記住呢?他的記憶力怎麼沒有被五十四副牌的重量壓垮呢?

多明尼克學會用心智做不尋常的壯舉,學會在捉襟見肘的現行記憶與幾乎可以無限儲存的長期記憶之間,搭起一座橋樑。令人意外的是,搭橋這件事不是記憶專家利用核磁共振造像,以及其他高科技方法完成的新發明,而是兩千五百年前就已發現,如今卻被忽視的古老祕密。

發現「羅馬房間」

據說古希臘詩人西莫尼德斯(Simonides),有次在舉行盛宴的大廳裡朗誦一段獨白。他離開那棟建築物不久,因屋頂塌陷,壓死了裡頭所有的人。屍體一片狼籍,無法辨識,官方便要求西蒙尼德斯重回現場,看看能否至少記得其中一部分的人。意外的是,他竟記得大廳裡的每一個人,因為他記得他們坐在哪張桌子的哪個位子上。他用方位輔助記憶。

羅馬演說家西塞羅(Marcus Cicero)大約在一世紀初擴充這個方法。他只要看到座位上的擺設或象徵物,就可以一口氣背好幾大本資料。他的心靈符號就像電腦螢幕上的符號,代表他在辯論中需要記憶的關鍵論點。西塞羅以旁徵博引不靠筆記、說理清晰、井然有序聞名於世,這種記憶法後來就稱為「羅馬房間記憶法」。西塞羅在內心投射一個擺著桌椅的房間,他在這個專屬於他的心靈空間裡走動,闡述自己的論點。他在心裡組合資訊,走到任一張桌前,都可以取用他存放在不同座位上的記憶,向他的聽眾描述這些記憶。你做過本書前面的練習,就會知道大腦裡知識無限,記憶可以儲存大量數據。所以真正的問題不在於「我腦子裡有沒有這筆資訊?」而是「它在哪裡?」

羅馬房間記憶術擴充記憶的技巧,跟我太太珍娜,解決我老是丟汽車鑰匙的辦法很類似。她給我指定一個「勿忘我」位置,也就是五斗櫃最上層的抽屜。現在我從車庫進門,不再把鑰匙放在任何所謂的老地方了,然後下次出門前花幾個小時翻遍屋子找鑰匙,我現在會直接把車鑰匙擱進五斗櫃最上層的抽屜。這成為一種習慣,我不假思索就知道鑰匙在哪兒。找鑰匙浪費時間和精力,不但增加壓力,也讓你懷疑自己的智力。缺乏組織的記憶力也是如此。我們已經介紹過幾種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使用這些方法,再搭配羅馬房間記憶法加以組織,會使你的記憶力突飛猛進。

打造你的「羅馬房間」

西塞羅的「勿忘我」位置是順應他那個時代的環境而設。我就從我家的客廳開始,你也不妨從你現在所處的房間開始。我看看四周,第一眼印象是很多「東西」。我看到我多年前的畢業禮物……音響喇叭,以及電視、音響櫃、壁爐、我最喜歡的躺椅、一張搖椅、放燈的茶几、咖啡桌、兩用沙發、天花板上吊扇附近的嵌燈。剛搬進來的時候,珍娜和我——老實說,珍娜居多——就花了很多心思,務必把每件家具都安排在最實用的位置,使房間整體看來美觀舒適,而且對室內空間做最有效的利用。事實上,這房間的秩序乍看雜亂,動線卻組織得很好。或許這也是「極限裝潢」(extreme makeover)之類的電視節目或《建築文摘》(Architectural Digest)之類的雜誌部分魅力所在。一般屋主可以從有設計天分、能把居室布置得既實用又富美感的人那兒獲得一些靈感。我很意外,所有房間都有相同的基本結構——四個角落、四面牆、天花板和地板︙︙竟然能改造成任何兩個房間都不會完全相同。房間的基本構造好像有無數種布置方式,這就是心靈組織工具的最大祕密。有限的布置可以有無窮變化——就像大腦一樣。

我細看我家的客廳,從進門說起,左手邊的角落擺著喇叭架。電視櫃緊貼旁邊那面牆,搖椅在下一個角落裡。然後壁爐正對著門口,我最喜歡的椅子放在房間的第三個角落。第三面牆基本上是個寬敞的通道,通往餐廳,一張放燈的小茶几占據了第四個角落。最後這面牆放一張坐臥兩用沙發。地上鋪著地毯,不過沙發前面還有張大型的胡桃木茶几。天花板上則掛著吊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