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世界的「兩岸三地」: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三方牽扯不斷的關係?

馬來世界的「兩岸三地」: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三方牽扯不斷的關係?
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Public Domai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歷史上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屬於「努山答臘」(Nusantara,馬來世界)的一部分,彼此共享許多共通文化,但也因彼此在國際關係上的競爭,有時會對印尼移工權益受損、文化正統論爭吵。

此後,印尼跟新加坡之間,在外交與經貿上一直維持著非常緊密的關係;不但官方層級如此,民間的交流更是密切!尤其是印尼的富人階級,一直把新加坡當成是自己的後花園、甚至是第二個家!舉例而言,新加坡超過九成以上的國民,居住在政府起造的公共組屋(public housing),少數獨門獨棟的豪華別墅,大多為外國人所擁有,其中又有不少是印尼公民的財產。也因此,許多在雅加達或泗水等印尼大城市的富人,會選擇在週五的下午,大多數印尼民眾剛做完禮拜(Sholat,沒錯!穆斯林的禮拜日在週五)趕回辦公室、但是心神早就飛往遠方時,選擇搭機前往新加坡,在新加坡的豪宅度過周末,在烏節路購物、在聖陶沙島(Sentosa)遊玩,直到週日的晚上再搭機回到雅加達,迎接接下來一週不太忙碌(相較於台灣,印尼的工作環境真的較為輕鬆,也不像台灣那麼燒腦跟賣肝)、但是卻很冗長的上班生活。

除了整潔的街道、進步的硬體設施外,新加坡還有一項相當吸引印尼富人階級的優勢,那就是相較於印尼,品質高出許多的基礎教育。話說我當年跟著爸媽回到印尼,進入小學就讀六年級的時候,學費是可以討價還價的。真的,你沒聽錯!同樣一間學校、跟同一位校長談,因為我媽是印尼人,了解當地行規,所以我姊的學費可以殺得很低;等到我入學的時候,因為是我爸這個台灣人(歪果仁)去跟校長談入學,不接地氣、印尼文更是不行的老爸,就成了校長眼中的待宰肥羊,也讓我的學費,硬生生地比我姊高了將近一倍(幸好這位校長後來被抓到收賄貪汙,鋃鐺入獄,也算是幫我爸出了一口怨氣)。在這種市場叫賣式的經營理念下,學校的教育品質當然好不到哪裡去,不但學校動輒停課辦活動、藉機向家長巧立名目收費,有的時候老師還蹺課、跑到外面兼差,留下在教室裡枯等的同學。

相較之下,我家境富裕的遠房表姊表弟,命運就比我好太多了!出身印尼富人家庭的他們,從小學開始,就時常在雅加達與新加坡之間通勤。通常在週日晚上,他們搭飛機從雅加達飛到新加坡,到樟宜機場由馬來西亞籍的司機接回父母在新加坡當地購入的豪宅,週一再開始五天的課業;等到禮拜六早上,再搭乘飛機回到雅加達的家中,與平常忙於工作的有錢爸媽團聚。

在美國的華裔、韓裔與台裔社群裡面,時常存在著「候鳥家庭」,也就是為了讓孩子接受較高品質的英語教育,由母親帶著孩子到美國伴讀,父親則留在亞洲繼續工作、供養家人在美國所需,並且每半年飛去美國探望妻小一次,因此被稱為候鳥家庭。相較於以「年」為遷徙區間的美國亞裔候鳥,以「週」為移動單位的新加坡印尼裔小鳥們,需要的投資更龐大、他們的父母出手也更為闊綽。以我的表姊弟為例,為了能夠在新加坡入學,父母不但在新加坡購入豪宅、在當地聘請司機,還特地將印尼保母帶到新加坡去,平日照料孩子們的日常起居,週末假日則陪孩子搭飛機往返兩地。這些同時在兩個城市長大的孩子,從小在新加坡的英、華雙語教育體系就讀,又能時常飛回雅加達家中,與父母、家人及幫傭對談,因此能流利地使用英語、華語與印尼語等三種語言;出生顯赫加上三語優勢,難怪印尼的富人階級能夠不停地進行階級複製,「富得過三代」,長年掌控印尼社會裡的資源與人脈。

為仁當,當仁不讓!

乍看之下,新加坡跟東協老大哥印尼之間的關係,似乎比馬來西亞與印尼之間的關係更融洽一些。然而,也不是沒有白目的新加坡人,一不小心就捋了虎鬚、弄碎了印尼人民的玻璃心。例如2018年,就發生過新加坡人在網路購物平台Carousell旋轉拍賣上「販賣」印尼女傭的事件。版主將數名印尼女性的照片發布到該購物平台上,並且標註「新鮮」的商品描述;價格從零元起標,已找到雇主的則被列為「已售」。事件一爆發,印尼當局免不了像馬來西亞吸塵器事件那樣,對新加坡政府提出抗議,兩國關係陷入新一波的低潮。

然而,相較於「印傭」這一項不應該被當作產品的偽產品,時常造成印馬、印星關係之間的緊張;另一項真正的東南亞著名產品—「仁當」(Rendang)料理,卻是無心插柳柳成蔭、讓印馬星三國人民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密。所謂的仁當,是印尼與馬來西亞等地所流傳的一種烹煮方式,簡單來說,就是以椰漿(santen)搭配各種香料來慢火燉煮,讓肉類變得軟爛、入味。

同樣也是在2018年,英國一個烹飪實境秀的節目裡,英國籍的主廚裁判,將一名馬來西亞參賽者給判定出局,理由是她做的仁當雞肉不夠「酥脆」 。要知道:要求東南亞的仁當雞肉酥脆,就像要求台灣的滷肉飯、日本的茶碗蒸必須酥脆一樣,很明顯的是英國籍主廚對東南亞的飲食文化欠缺了解,而犯下的可笑錯誤。因此,當「仁當不夠酥脆」的消息傳出後,馬來西亞全國上下,就連當時還在選戰中殺得難分難解的朝野兩黨領袖,紛紛給予英國籍裁判各式各樣的批判與譴責。時任馬來西亞首相的納吉(Najib Razak)在推特上發文詢問:「有人吃過『酥脆仁當雞』這種東西嗎?」納吉的頭號政敵、大馬前鐵腕首相馬哈迪(Mahathir Mohamad)更直接對英國籍主廚開嗆:「你應該是把仁當雞跟肯德基(KFC)搞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