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世界的「兩岸三地」: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三方牽扯不斷的關係?

馬來世界的「兩岸三地」: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三方牽扯不斷的關係?
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Public Domai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歷史上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屬於「努山答臘」(Nusantara,馬來世界)的一部分,彼此共享許多共通文化,但也因彼此在國際關係上的競爭,有時會對印尼移工權益受損、文化正統論爭吵。

出乎意料的是:平常在文化議題上與馬來西亞勢同水火的印尼酸民,這次卻沒有搶著宣稱「仁當是我神鷹子孫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是「堅決反對任何將仁當文化『馬來西亞化』的企圖」,反而是連同新加坡、汶萊等國的網友,選擇與馬來西亞站在一起,在網路上對英國網民展開了一連串的嘲諷與攻擊。而印尼當地崇尚「大努山答臘主義」的網民,更趁勢推出一連串的網路組圖與動畫,強調印尼、新加坡、汶萊與馬來西亞在歷史上有著共通祖先、同文同種,享有共同文化遺產,理應「四岸一家親」等等的大一統言論。有些人說:「足球讓拉丁美洲人民團結在一起。」由此看來,讓印尼、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等各國人民團結在一起的,似乎是仁當料理(咦?)。或許有一天,東南亞國協的會旗上,除了象徵十國團結的十株稻穗之外,會放上一塊仁當雞肉或牛肉也說不定喔!

rendang料理
Photo Credit:先覺出版社
讓印尼、馬來西亞團結的仁當雞肉。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上一堂很有事的印尼學》,先覺出版社。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何景榮

作者簡介

印台客(最了解印尼的台灣人)

麻辣人氣教授

十大傑出青年

印尼媽媽、台灣爸爸的印尼在台新住民第二代。自詡為「最多穆斯林朋友的基督徒」「最了解印尼的台灣人」,擅長「三秒觀察,立即辨識東南亞移工各國國籍」,頻繁受邀到各單位、學校,到處演講關於印尼的一切,聽眾總是讚不絕口。

早在1970年代,亞洲武打片熱潮襲捲東南亞國家時,負責電影拍攝業務的印尼籍何媽媽,與台灣籍的何爸爸在峇里島片場邂逅,譜出異國戀曲。跟著媽媽在說母語的環境下長大,何爸爸又在國營事業技師退休後擔任大樓管理員,也讓何景榮從小看見勞工的辛勞與偉大!

出生於印尼雅加達,三個月後與家人返台定居,在台灣受教育、成長。曾自言:「人生就像在打怪,每次看到歧視或瞧不起我的人,就像開始一個新的關卡。」為了扭轉社會對新住民第二代的歧視,一直以來以當「人生勝利組」來證明新二代並無學習障礙。從政治大學政治系碩士畢業後,考取教育部留學獎學金和美國國務院傅爾布萊特獎學金赴美攻讀博士,2016年取得美國夏威夷大學的社會學博士,同年當選第54屆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一路上獲獎無數,是辯論比賽冠軍暨最佳辯士、優秀學生第一名、外交特考第一名,也曾在德國杜賓根大學和泰國暹羅大學當訪問學人,在財團法人賽珍珠基金會擔任特聘顧問。

南亞海嘯期間,接受台北市政府委託,協助印尼受災戶導入教育資源。也曾經配合美國海巡署與中華民國駐美外館,出海營救受困於美國領海、我國籍漁船上的多位印尼漁工。Dcard網站上的紅人,被網友評比教學認真、有趣,學生也打出將近滿分的課程評鑑認證。曾為「獨立評論」「換日線」的專欄作家,目前為逢甲大學通識中心的助理教授。研究專長:移民研究、全球化研究、印尼文、伊斯蘭與穆斯林文化、東南亞新創產業/電子商務、社會資本與文化資本。

期許平反台灣人對東南牙人矮人一截的刻板印象,堅信所有在台新住民二代,都像同樣身為新二代、在印尼長大的美國總統歐巴馬,有著跨文化的先天優勢與出人頭地的未來。

上一堂很有事的印尼學
Photo Credit:先覺出版社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