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推「山林解禁」5大政策:開放全台81處林道,政府的責任不是無限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除了讓民眾更容易親山的措施,政府將在4年投入7億元經費,整建現有設備和步道。不過每逢山難事件發生就拿被熱議的「搜救費該誰負責」,這次則並未被提及。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21)日參與「向山致敬」記者會,宣布國家山林解禁政策,以「開放山林」、「資訊透明」、「便民服務」、「教育普及」及「明確責任」等5項政策主軸推動山林開放,鬆綁全台81處林道,過去繁瑣的登山申請也將簡化流程,並投入4年7億經費整建山屋和步道,優化登山環境。不過每逢山難事件發生就引發熱議的搜救「使用者付費」則並未被提及,蘇貞昌則表示,各種聲音都有,會持續討論怎樣做最好。
蘇貞昌:政府過去態度錯誤,應從教育做起
根據行政院新聞稿,日本面積是台灣的10倍大,但3,000公尺以上高山僅有20幾座,台灣有268座(號稱百岳),且台灣愛登山的山友達500萬人,世界登山大國、知名的登山家多來自島國,如英國、日本等,台灣也是島國。
然而過去政府扮演管理及阻擋的角色,以「封山」的角度管理山林,不但不容易入山,服務設施也不好,山屋未達標準,也過於破舊簡陋;中央與地方權責劃分不清,還有不法之徒盜伐山林,造成破壞及髒亂等情形,蘇貞昌表示,這是過去政府錯誤態度造成。
蘇貞昌指出,過去在教育上不對,沒有好好教育國民,讓民眾感覺政府不鼓勵親近山林,只認為登山危險、應該管理;責任上也不對,登山要是出事,政府好像要對國民負無限責任,因此開放山林的態度包括責任觀念應從小、從教育做起。《新頭殼》報導,蘇貞昌強調,政府以開放態度,鼓勵人民走向山林,但也告訴山友,政府的責任不是無限,鼓勵山友落實「自主管理、責任承擔」精神,並協調各縣市修正「登山管理自治條例」。
五大主軸開放山林
登山界長年關心相關議題,且在數次山難事件後,引發廣泛討論,行政院召集15個部會,蘇貞昌主持多次跨部會研商會議,並透過網路及座談會等,參考山友意見,終於形成開放山林的5大政策,包括「開放山林」、「資訊透明」、「便民服務」、「教育普及」及「明確責任」。
- 「開放」:指除了國防必要、地形破碎的危險地區、原住民聖地、生態保育區域以外,通通開放;農委會林務局管轄的林道全面開放,管車不管人;國家公園取消登山能力或經驗證明審查;申請進入核心生態保護區或山屋住宿的截止期限縮短為5天前,簡化入山程序和條件。
- 「透明」:預計11月啟用一站式申請平台,整合國家公園入山入園線上申請系統、林務局山屋申請系統及警政署入山管制區申請系統,山友隨時可查閱申請情形。
- 「服務」:將在4年投入7億元經費,整建現有山屋設備、步道及告示牌;提供59處高山營地,每日最多1514人使用,以及改善全台山區通訊等。今年底將先完成20座山屋及45條步道的整建。從明年開始到2023年,逐步完成35座山屋及78條步道整體改善計畫。此外也建置無線基地台,如玉山北峰基地台在今年8月已建置完成,周邊通訊服務已完善,還要繼續把相關服務設施做好,讓山友及周邊店家方便通訊。
- 「教育」:從社會和學校教育雙管齊下,鼓勵民眾親近山林,並了解自己的能力,知道可以爬到哪裡。透過教育,讓孩子自己做好準備,自己負責、自主管理。教育部今年在上百所學校推動山野教育計畫,並將每年舉辦全國登山月系列活動,將可預防山難的責任回歸登山者自身。
- 「責任」:法務部已提出《國家賠償法》修正草案(修正草案條文對照表),落實登山者自主管理、承擔責任的觀念,不能都由政府負完全責任,什麼都國家賠償,而是山友自律,做好準備跟自主管理。金管會和產險公會也會研議出更符合登山者需求的相關保險產品。
蘇貞昌強調,山是全民共享的,開放山林是個開始,請各界持續指教,讓政策得以落實。政策做得好,山友很快知道,政府會聽取山友的各種意見並儘量修正。過去幾十年不做,現在開始這樣做,一定會往好的方向走,只要方向對、腳步不停,一定會爬到山上,希望國人一起向山致敬。
各界山友怎麼看?
山友崔祖錫表示,很感動政府在開放山林的政策上大轉變,雖然還有很多議題要面對,期以開放態度、務實管理;另一名現任高山嚮導李美涼指出,終於盼到這一天,感謝政府全面開放山林,盼山友們也要自律跟自重,珍惜難得機會。
中華民國山岳協會黃楩楠理事長也於會中指出,民間社團會配合政府推廣山林政策,尤其明年是台灣「脊梁山脈旅遊年」,透過和國內外社團朋友互動,共享美好山脈旅遊,讓台灣好山好水在世界上發光發熱;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黃一元理事長表示,已登山一輩子,希望能保留美好山林減少人為設施,也感謝政府支持。
《中央社》報導,受邀出席記者會的登山用品店「登山補給站」負責人蔡及文則提出,每次發生山難救援行動,社會輿論就會提到「使用者付費」,但政府進行山域搜救,是基於保護人民生命的義務而提供的公共服務,用「使用者付費」的角度不是非常恰當,台中、南投、苗栗、高雄、屏東等相關登山自治條例,都用使用者付費的角度規範,實際上變成地方政府懲罰提出搜救要求的山友,跟中央山林開放政策有所衝突,希望可以調整。
蘇貞昌受訪時回應,一方面有這樣的意見,但一方面也有認為山友要做好準備、自律跟管理的聲音。怎樣做最好,會跟各方討論,並以山林開放的政策主軸向前走。
過去經常關注登山議題的雪羊則在臉書上表示樂觀其成,雖然還有很多地方依然在封閉中,但現在由最高行政長官宣示開放,是登山者能夠用以監督基層機關的最充分理由。因為濫權封閉的下級單位都是有主管機關的,基層機關「愛怎麼封就怎麼封,你們拿我沒轍」的迂腐過往已然離登山者而去,台灣正在以堅定而穩健的腳步往前進。
《環境資訊中心》報導,「山域開放登山者必須更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落實無痕山林。」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徐銘謙接受採訪時表示,無痕山林是享受優美的山林環境,對其他使用者、環境負責的行為。他肯定將入山、入園的行政程序簡化;只是山域開放後的制度配套,如商業團的管理、山友要負的責任,以及山屋、步道要處理到何種程度,須更具體細緻的討論。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 蘇貞昌宣布開放山林 山友籲檢討搜救付費政策(中央社)
- 台灣的山有夠讚 蘇揆宣布山林解禁政策(行政院)
- 政院「向山致敬」全面開放 保育團體提醒 無痕山林要做得更好(環境資訊中心)
- 「宣布山林解禁」蘇貞昌:但政府責任不是無限的(新頭殼)
核稿編輯:羊正鈺
ASUS與NVIDIA聯手陽明交大應用藝術所,頂尖軟硬體設備助藝術與STEM領域學生提前接軌AI產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年AI的影響力從業界延伸到學界, AI課程成為學生熱門選修,此類課程仰賴高效能工具。ASUS與NVIDIA看準學界需求,於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Institute of Applied Arts, IAA)配置多台搭載GeForce RTX 40 系列筆電GPU的ASUS/ROG高效能,以頂尖的軟硬體設備,幫助師生輕鬆運用生成式AI技術創作激盪創意,培養前瞻藝術人才。
近年因應生成式AI的熱潮,AI對產業的商業模式、營運流程,產生顛覆性的革新。事實上,AI的影響力,也開始從業界延伸到學界,越來越多學生主動學習寫AI程式,或將AI工具應用到主修科系。透過高效能的軟硬體工具,教授在授課或學生實作過程, 得以無後顧之憂揮灑新世代創意。
本次產學合作由華碩提供經NVIDIA Studio認證並搭載GeForce RTX™ 4060筆電GPU的創作者筆電,包括ASUS Vivobook 16X、ROG Zephyrus G14、ROG Flow X16以及適合STEM學習的ASUS TUF Gaming A15,幫助同時跨藝術創作及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的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師生在符合業界標準的環境中實作,激發無窮創作潛力。
應藝所專任助理教授劉辰岫:培養跨領域學生使用最新科技媒材進行創作
此次華碩與NVIDIA、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攜手,以IAA x NVIDIA Studio x ASUS 合作形式打造前瞻藝術學習環境,考量之一就是應藝所訓練學生時,強調對新科技的重視程度。應藝所專任助理教授劉辰岫表示:「我們許多學生是跨科系報考,像是資工、教育、文學等,所上學風自由開放,也與時俱進。教學時使用最新工具媒材,讓藝術與科技產生深度融合,『跨領域』成為應藝所相當獨特的人才養成路徑。」

既然應藝所的師生在教學、創作過程高度依賴科技,ROG Zephyrus G14提供給師生使用後有哪些明顯的感受?劉辰岫舉例,教學過程會使用到3D建模軟體Blender,以及同步執行多個機器學習任務,因為ROG Zephyrus G14搭載GeForce RTX 4060 筆電GPU提供強大的運算效能,在處理複雜的3D建模訓練指令時,操作起來相當順暢,高解析度螢幕可以看到細緻的渲染視覺,對於師生在建模過程,確實可以加速流程。
另外,應藝所在教學現場相當重視腦力激盪的討論,進而嘗試打破藝術邊界,讓創意勇於馳騁。課程中如果人手有一台高效能筆電,不但可大幅減少運算時間,ROG Zephyrus G14輕薄好攜帶,可在任何空間進行討論、創作或展示作品,十分便利。

劉辰岫觀察到,學生透過ROG Zephyrus G14執行視覺化程式設計軟體TouchDesigner,在創建藝術作品之際,受惠高效能的NVIDIA GPU,可以處理更複雜的視覺效果,實現最高畫格率,加速生成出要渲染作品的指令;加上這台筆電相當輕巧,內建HDMI、Type-C和USB多種接頭,學生上課時能輕鬆連接到投影機或拿在手上,將藝術作品分享給其他人觀賞,有助於在課堂上把創意想法變成實際作品。
全球獲獎無數的ROG Zephyrus G14 搭載NVIDIA GeForce RTX 4060 筆電 GPU,高達 125W TGP,並具備 NVIDIA Advanced Optimus 與 DLSS 3 技術,解鎖頂級創作應用程式中的 RTX 和 AI 加速、可實現最大穩定性的 NVIDIA Studio 驅動程式,最佳化運算能力及效能超乎想像,加速創意構思,輕鬆迎戰多工任務。採用ROG Nebula 霓真技術電競螢幕,16:10長寬比,QHD 165Hz/3ms 面板, 100% PCI-P3 廣色域,搭配 Dolby Vision 影像技術,色彩準確度通過Pantone認證,畫面明亮、快速、生動,更有德國萊因護眼認證,不閃屏、抗藍光,揮灑創意開闢嶄新「視」界!了解更多:ROG Zephyrus G14
開放資源給其他學科學生使用,成為校內跨領域的創意激盪Hub
IAA x NVIDIA Studio x ASUS 合作設備,也開放給陽明交大其他科系師生預約使用。因為看到越來越多STEM領域的學生,在寫程式作業的時候,受限私人筆電的GPU效能不夠優異,導致學習效率大打折扣。
對此,華碩與NVIDIA就針對理工相關學科的學生,鼓勵使用搭載NVIDIA GPU的華碩筆電,可加速驅動機械、結構和電氣仿真等數十種的STEM應用程式,展現高速效能;又或是計算機科學、數據科學的學生,在處理大型數據集、訓練生成式 AI和機器學習模型時,可以更快獲得的分析結果。

事實上,過去十年間NVIDIA已經從一間以GPU為核心業務,進化成運算平台的公司,提供的解決方案不光只是顯示卡,還有橫跨其中的軟體及運算平台,例如有NVIDIA AI(企業級尖端人工智慧平台)和 NVIDIA Omniverse(創意協作開放平台)。幫助設計師、藝術家、工程師、數據科學家等專業創作者,不再受限軟硬體資源,影響創作或演算的進度。
也因為IAA x NVIDIA Studio x ASUS學習設備開放給各系所授課使用,有助於日後校內跨領域交流。劉辰岫教授回應:「應藝所是整合跨領域創意的樞紐,很多時候不同領域的師生都會在這裡做腦力激盪,加上應藝所的課程也有很多非本科系學生選修;以及我手上的計畫也會邀請建築所、資工所的老師一起參與,因此我們很期待未來這些資源的加入會帶動更多跨領域的創意激盪。」

ASUS與NVIDIA賦能空間價值,規劃講座/工作坊協助師生掌握新科技
除了提供軟硬體設備,ASUS與NVIDIA也期待能為此場域挹注更多創新能量。後續也將規劃一系列講座與工作坊主題,讓校內師生能第一手掌握產業現況,使用嶄新的設備來進行研發與實作。
例如NVIDIA將籌辦生成式AI主題的研討會,邀請領域的業界講師,教導學生怎麼設定、使用生成式AI來提升創作效率,藉此讓學生們認識到GPU在創作時的重要性。另外,NVIDIA也會規劃Omniverse工作坊,邀請教授和學生親自實作,了解Omniverse的特點和功能,有助於把Omniverse融入創作流程,進而豐富學生的知識與技能。

另一方面,深耕校園多年的華碩,以培育更多國內優秀技術人才為出發點,未來也會在此舉辦AI主題講座,邀請業師講授如何實際操作創作者筆電及相關應用,有助師生更了解產品特色,得以更精實地利用筆電創作,期待能具體提升同學的創意產出效率,以及擴大教授的研究能量。
當人工智慧已成為全球先進國家的下個角力主戰場,台灣若希望在AI賽道不落人後,從教育往下扎根將是關鍵。華碩與NVIDIA攜手陽明交大,透過提供設備、講座等多元資源,有助於培養下一代AI思維,厚植設計人才的數位實力,期待台灣有朝一日成為AI強國。
想擁有最佳效能的華碩筆電,現在就加入華碩教育商店會員,學生/教職員登錄享專屬優惠價,首次登錄再送500元購物金!立即登錄:華碩教育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