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美老總:政院領軍的基改作物種植是「錯誤政策」

義美老總:政院領軍的基改作物種植是「錯誤政策」
Photo Credit:財訊雙週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行政院發言人孫立群指出,草擬《基因改造科技管理條例》,是打算整合國內基改規定散見在不同法律的現象,「目的在管理,而非推廣」。

義美食品總經理高志明8日發表文章指出,全球沒有一個國家由政府領軍,推廣基因改造作物種植與動物養殖,是「錯誤的政策」,呼籲懸崖勒馬、重新公開檢討。農委會表示,目前台灣基改作物只有自國外進口大豆與玉米,而且需要經過衛福部風險評估,僅做飼料用途,基改政策並沒有比其他國家寬鬆。

義美聲明全文如下:

「政院領軍 攻基改作物種植」是「錯誤的政策」 產官學宅鄉 大家一起來關心!

  1. 政府角色混淆: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由政府領軍,全面推動、推動「基因改造作物種植 與動物養殖」;如:歐盟國家政府的任務,是負責嚴格立法管制、或禁止;絕對不是提倡。美國政府也未「領軍基改」。
  2. 台灣每年已經進口「數百萬噸的基改黃豆、玉米」;爭議已經非常之多,政府還要主動領軍發展,根本沒有在聆聽台灣百姓的反對聲音。
  3. 台灣面積很小,大面積國家如:澳洲、美國都必須要隔離管控、嚴格限制基改作物;若政府領軍推廣,勢將台灣淪落為全世界「基改商業霸權」最佳的「基改試驗場」;「成功」則轉植到大國,「失敗」則一走了之,永遠「禍害台灣農地」。中國大陸至今也禁止:自國外進口「基因改造糧食作物種子」在中國境內種植。
  4. 「基改食材‧食品」全球爭議多;美國政府一直試圖打開世界各國的「基改農產品市場」,但是絕大多數國家都抗拒。台灣政府主動領軍開放市場,是欠缺「永續經營台灣」的錯誤思維。
  5. 當一種農產品有「基改」、與「非 基改」二種可以選擇時,請問:有多少消費者會去購買「基改 農產品」回家去給家人吃? 多少人又會買來自己吃?請問:「基改農產品」的市場在那裡?
  6. 「非基改農產品」的市場價格高出「基改農產品」甚多;為何政府要領軍、鼓勵農民種植價格較低的「基改農產品」?「政府是可輪替的」而「土地的傷害 是永久的」;因此,執政團隊應該說明清楚,並應該說服台灣人民!
  7. 政府暗中安排專家、學者、財團配合推動,未經公開討論,立場有欠公正。各農業縣市政府、農民團體、消費者團體、主婦聯盟、民意代表,應該反對。
  8. 若政院政策已定,唯有懇請 毛治國院長下令所屬官員懸崖勒馬、重新公開檢討!為「台灣農地的永續經營」、與「未來世代的飲食安全」著想:必須拜託「產官學宅鄉 大家一起來關心!」

高志明 敬筆

聯合報導,行政院發言人孫立群指出,草擬《基因改造科技管理條例》,是打算整合國內基改規定散見在不同法律的現象,「目的在管理,而非推廣」。農委會也表示,目前國內基因改造基調,是以非食用者優先,避免影響生態。

孫立群說,政府目前無基因改造專法,基改規定由科技部、農委會、衛福部等相關部會職掌。以農委會為例,目前並無推動食品相關基因改造農作物,而推動基因改造螢光魚、花卉等具經濟價值者為主。

孫立群強調,基改規定目的在管理,而非推廣,且要不要推廣基因改造,並非政府單方面就可決定,還需要考量產業需求、民意走向、政策協調等,政府並沒有「領軍推動基改」。

目前農委會發展基因改造的基調,就是以非食用的農作物優先,例如觀賞用螢光魚、不同顏色的花卉等。日本也研發基因改造藍色玫瑰,很有商機,且沒有二次汙染。政府發展這些基改動植物,都會避免影響生態。

農委會副主委陳文德表示,農委會確實想要將基因改造的規範放在同一部法律中,目前正在蒐集各方意見,打算立法;說政府帶頭領軍發展基改食品,「絕對是誤解」。

義美總經理高志明批:基改政策禍害台灣農地(自由)
基改政策 政院:立法管理非推廣(聯合)
義美批基改政策 農委會:僅進口飼料用(中央社)

如果您認同TNL的選文標準,歡迎在這裡推薦您認為「應該」要報導的新聞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