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冷凍貨櫃車「懸疑」命案:39人都遭凍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英國是全球最受歡迎的偷渡地點之一,光是去年就抓獲8000人,更多人在邊境被攔下,犯罪集團藉此大發偷渡財。在過去4年,這些必須返國的難民確實回國的比率下降了42%。
英國警方昨(24)日在倫敦以東的一工業園區,發現了一輛據信來自保加利亞的冷凍貨櫃車,該冷凍貨櫃從比利時港口出發抵達英國的泰唔士河港口柏佛利特(Purfleet),裡頭有39具遺體,《BBC》報導,英國警方對外證實,39名死者全為中國籍,31男8女。推測可能是非法偷渡的移民。警方稱他們已經逮捕涉嫌謀殺罪的司機羅賓森(Mo Robinson),但目前案件仍有諸多疑點仍須調查釐清。
2019年11月8日更新,事發後越南相關部門隨後組團前往英國配合調查,查明死者身分。《越通社》報導,越南總理阮春福7日晚間發表聲明,證實死者全部都是越南人,並向在英國喪命的遇難者家屬表示最深切的慰問。
(中央社)英國警方凌晨接獲救護單位通報,在格雷斯市(Grays)一處工業園區發現這39具遺體。格雷斯市與倫敦市中心相距大約20英里。
裝有遺體的冷凍貨櫃由22日從比利時濟布魯治(Zeebrugge)出發,跨海抵達英國艾塞克斯(Essex)的泰晤士河港口柏佛利特(Purfleet),貨櫃在23日凌晨12時30分抵達集運中心,過了35分鐘,羅賓森於凌晨開著貨櫃車頭把貨櫃拖走。23日凌晨1時40分,救護人員在艾塞克斯郡附近的華特格雷德工業園區(Waterglade Industrial Park)發現貨櫃內滿是屍體,隨即報警。
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港譯「約翰遜」)表示,自己感到相當震驚,他在推特(Twitter)發文說:「我正收到定時更新的訊息,內政部將與艾塞克斯(Essex)警方密切合作,我們會查明這起案件的原委。」
案件疑點多,突破重重關卡進入貨櫃「幾乎不可能」
綜合多家比利時媒體報導,比國司法機構表示仍有諸多疑點查證中,目前沒有答案,包括這個冷凍貨櫃在比利時行經路線,以及是在何時何地點這些人進入貨櫃內。
濟布魯治港口執行長庫恩斯(Joachim Coens)說明,每個貨櫃在港口都要經過一系列檢查,隨後會貼上封條,行經路線有攝影機監控,要在沒有人發現情況下破壞封條,並讓39人進入幾乎不可能。
濟布魯治市長戴弗(Dirk De Fauw)接受媒體採訪時推測,藏身其中者很可能是在抵達濟布魯治港口之前就進入貨櫃。比媒也點出在涉及人口販運時,犯罪集團有可能故意選擇冷凍貨櫃進行,因為冷凍貨櫃通常更密封,掃描儀不容易檢測到內部熱源,也就不容易發現藏有偷渡客。
此外,濟布魯治港以貨運集散港知名,每天密集往返英國,偵查非法移民並非主要業務,因此有可能成為犯罪集團下手目標。
據中國《南方都市報》報導,警方指出,註冊在保加利亞的貨車與貨櫃是分別入境英國,這輛貨車為冷凍貨櫃車,貨櫃最低溫可達攝氏零下25度。據推測,卡車行進路線可能是先從愛爾蘭南部繞行至都柏林(Dublin),20日搭乘渡輪至英國荷里赫德(Holyhead),23日0時30分在英國艾塞克斯郡的柏佛利特(Purfleet)跟貨櫃會合。冷凍貨櫃的低溫,讓英國港口使用的熱成像儀無法檢測卡車內部有人員藏匿。
而39名死者所在的冷凍貨櫃抵達泰晤士河港口柏佛利特(Purfleet),根據英國國家打擊犯罪局(National Crime Agency),這是「比較不繁忙」的港口之一,也是偷渡客較常利用的港口。其他較常被用於偷渡的東岸港口還有同在艾塞克斯的蒂柏立(Tilbury)及赫爾(Hull)等。
根據2016年發布的邊境調查報告,英國東岸大約有62處小港口和登岸處「無人管理」。根據報告,從2016年6月30日往前推算的15個月內,這62處當中有27處從來沒有邊境檢查署(Border Force)的官員查訪。技術上,要檢查貨櫃是否有偷渡客可利用二氧化碳檢測儀,但報告中說,許多東部港口缺乏人手和器材。
非法移民藏貨櫃偷渡非首次發生悲劇,英國是最歡迎的偷渡點之一
多年來,非法移民一直試圖藉由藏匿在貨櫃裡抵達英國,且經常從歐洲入境。
英國最慘的一樁非法移民悲劇發生在2000年,當時海關官員在南部多佛(Dover)發現58具中國人遺體,54男4女,2人倖存,這些遺體被塞在裝滿番茄的貨櫃裡。他們都是來自福建省的偷渡客,死因為窒息,當時貨櫃也是從比利時濟布魯治運抵英國,死亡貨櫃的排氣孔在濟布魯治登上貨輪之前被關上,死者在窒息死亡前曾大力敲打求救。事後被稱為「多佛慘案」。
另外在2004年,23名從中國偷渡來的非法勞工在英格蘭西北部的莫克姆灣(Morecambe Bay)拾貝時,被突來的漲潮捲入海中溺斃。
英國是全球最受歡迎的偷渡地點之一,光是去年就抓獲8000人,更多人在邊境被攔下,犯罪集團藉此大發偷渡財。
《泰晤士報》報導,這些非法移民因為內戰等因素選擇偷渡,儘管英國港口管制森嚴,依舊是最受歡迎的偷渡地點之一。許多非法移民與尋求庇護的難民寧願付出大筆財富、冒著極大風險也要踏上英國海岸。
2018年有8000名非法移民在貨櫃中偷渡至英國被抓獲,另有3萬5000人在法國和比利時的海關檢查時,被英國、法國和比利時官員抓獲。
根據法國、比利時與英國官方統計,從法國和比利時企圖偷渡到英國的非法移民當中,前10名國籍依序為人權遭嚴重打壓的非洲國家厄利垂亞、伊拉克、阿富汗、伊朗、阿爾巴尼亞、蘇丹、越南、巴基斯坦、敘利亞和衣索比亞。近幾個月,也有來自菲律賓、奈及利亞和幾內亞的難民企圖搭船險渡海峽。
台灣過時法規又一例?遺產捐贈公益社團法人要課稅!超過7成民眾認為不合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愛心公益是否該被差別待遇?過時的法令讓社團法人受贈的善款縮水,不僅影響了遺贈者的心願,更截斷了社福團體的募款來源。針對遺產捐贈需課稅的問題,法規該如何調整才能完善遺贈者的善意呢?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是許多國外觀光客來台灣旅遊時所給予的盛讚,但你知道嗎?台灣人的良善,卻因過時的法規要求,導致許多社福團體被阻擋在愛心捐款的門外!
原因為何?關鍵在於當前《遺產及贈與稅法》明文要求,捐贈給財團法人得以「免」課遺產稅1 ;但是,同屬公益性質的社團法人卻被排除在外,例如台灣失智症協會、台灣荒野保護協會等組織,若收到一筆遺產捐贈,是「無法」享有免課稅的福利。等於社團法人受贈遺產時,硬是比財團法人多被扒了一層皮,這無疑是政府用國家力量引導資源的走向。
你覺得,這項法規在現今公民運動已屬成熟的社會當下,合理嗎?
民眾的遺愛被打折,一億元遺產損失6,283萬社會投資報酬價值
社團法人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以下稱聯合勸募協會)分享一個案例,一名長期熱心公益的捐款人在身故後,遺囑指定捐贈市值達新台幣1億多元的遺產,由於聯合勸募協會屬社團法人組織,設算後須先扣除遺產稅金高達1,366萬元,若以聯合勸募所導入的SROI值計算,每投入1元,可產生4.6元社會價值,等同流失創造6,283萬元社會價值的機會。
只因為聯合勸募屬社團法人,遺贈人必須繳納這筆遺產稅金,讓原本可以造福更多其他社會弱勢的善心,流失真正有意義的價值。
另一方面,由於少子化與單身人口逐年增高的趨勢,越來越多人打算將遺產捐贈給公益團體遺愛人間。從聯合勸募協會委託的「遺產捐市場調查」 2結果發現,便有26.4%受訪者願意捐出繼承遺產作公益,願捐出個人遺產者則有30.9%,但約1/4民眾會因得知要課稅而改變心意不願捐贈。
超過7成認同!公益社團法人排除免課遺產稅「不合理」
從「遺產捐市場調查」可以觀察到,有74.1%的受訪者認為現有法條將社團法人排除免課徵遺產稅的群體之外,相當「不合理」,進一步探究原因,「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對社團法人公益團體不夠友善」皆超過5成比例的支持度。
如果交叉比對受訪族群,發現年齡越高者,越認同「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年收入較高的族群,則更贊同不合理「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至於表達有捐贈遺產意願的受訪者也抱持「較高」比率認為此項課稅規定不合理,將對公益捐贈帶來限制及困難。

在願意捐贈者中,交叉分析收入分布,年收100萬元到250萬元者意願顯著高於群體,達4到5成。至於捐贈原因,捐贈繼承遺產者有81.4%盼幫助弱勢族群,33%是受信仰或民間功德觀念影響;捐贈個人遺產者,有78%盼愛心化為實際祝福遺留人間,46%盼支持特定團體。
接著調查進一步詢問,如果遺產捐贈給社團法人能夠免課遺產稅,是否會提高受訪者的捐贈意願?有34.4%本無意願捐贈者表示會考慮捐贈。至於捐贈意願提高的動機,「可以藉此節稅」(72.4%)為主因;另外抱持「讓受贈的公益團體獲得更多」想法也有43.1%比例。

另外,原有意捐贈遺產者,因須課遺產稅而改變意願不捐贈者有24.9%,進一步分析,發現以年收60萬元以上者改變意願的比率略高於群體,這對於平日仰賴小額捐款的社團法人來說,可能因此流失了四分之一的遺贈人的善款。
從上述調查結果可推論出,節稅優惠是捐助公益的重要動力,而本身有考慮捐贈遺產者,可能有自己既有想支持的社團法人慈善團體,也期待款項能全數贈與給相關組織。顯然,若是遺產稅的稅法規範對於社團法人更為合理,確實能帶動部分民眾捐贈遺產的意願。
回顧〈遺產及贈與稅法〉從民國62年制定,雖經歷幾次修法,捐贈予「公益社團法人」的財產至今仍未納入不計入遺產總額課稅群體,當年的立法背景與現今的社會工作與公民社會已大相逕庭,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在公益事務上的貢獻不相上下;再者,台灣的公益捐款一直有過度集中的現象,一般民眾與企業都傾向將資源投注於大型財團法人,此過時法令的規定,無疑加劇此一失衡狀況。
一個國家的偉大,不在於國土面積、人口多寡、國防強弱,更重視是社會的文明程度。其中,對均衡弱勢的關懷,以及法律規範能否跟上時代進步,即是重要的觀察指標。遺產法規該如何實現遺贈人的慈善意願,讓真正需要的人獲得幫助,是時候該被好好檢討了!
[1] 備註1:有關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相關租稅減免優惠,根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第3款,遺產捐贈給已依法登記設立為財團法人組織且符合行政院規定標準之教育、文化、公益、慈善、宗教團體及祭祀公業之財產,不計入遺產總額
[2] 備註2:遺產捐市場調查的總樣本數共回收有效樣本數1,000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