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韌性》:用「科技排毒法」和「零科技假期」讓過勞大腦好好放鬆

《心理韌性》:用「科技排毒法」和「零科技假期」讓過勞大腦好好放鬆
photo credit: Brendan McDermid/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成人約有四成的清醒時間花在數位設備上,但殊不知大腦功能和人際關係會因此受到嚴重影響。以下幾項練習是為了降低人們在數位產品花費的時間,讓你暫時放下發光的螢幕。

文:琳達.格拉翰(Linda Graham)

當我們不斷地瀏覽各種網頁,大腦一次處理多項事務,每一次的注意力轉移,都會消耗大腦的能量,讓大腦的運作效率慢慢下降。當大腦累了,開始揚起濃霧,無法清楚思考,專注力也跟著下降,使得我們開始會無法分辨什麼事情重要或不重要。例如,我們為了工作而上網搜尋,但40分鐘後一回神,自己卻在看不相關的網頁⋯⋯

平均而言,美國成人約有四成的清醒時間花在數位設備上,每六分半會看一次手機。青少年花在數位設備的時間更是高達五成,兩成五的青少年會在睡醒的五分鐘內使用數位產品。大家似乎覺得在手機上花如此龐大的時間是常態,但殊不知大腦功能和人際關係會因此受到嚴重影響。

我們的大腦不是電腦,透過電腦、手機與人們的交往,並不能取代面對面的人際互動。研究人員從記錄人們過度使用數位產品的研究發現,大腦與人際關係會因此受到相當大的負面影響,甚至可能破壞人們的心理韌性,成長中的孩童影響更鉅。

大腦總是不斷被電子郵件、簡訊與各式貼文轟炸,放下手機,讓大腦休息一下,這是愛護大腦的最佳方式。

這幾項練習的目的是為了消除你和孩子在數位產品花費的時間,讓你可以暫時放下發光的螢幕。

科技排毒

1.考慮在家裡設立一個零數位區域,像是餐桌或廚房。另外,某些家庭活動也應該放下手機,例如參加孩子的足球比賽、鋼琴演奏會等。你和家人可以在這些區域直接交流,分享當天的心情。研究人員發現,比起學校、作業、運動或宗教服務,你和孩子在餐桌的聊天時光,對孩子的學業進步幫助更大。

2.設定一個零數位時間:早餐前不拿起手機,睡前一小時放下手機,讓你的大腦睡個好覺。或是,週六下午、週日上午都不使用數位產品。直接關機,並放到看不到的地方是最有效的方法。

3.將手機與電腦的訊息提示音關掉。只有在需要時才拿起手機,而不是一聽到提示音就要看一下螢幕,注意力會因此太容易分散。

前額葉皮質是負責應變靈活度的大腦區塊,也是管理衝動、保持紀律和做選擇的結構。拔掉電源插頭可以提供大腦緩衝時間,請勿在網路上無意識地滑上一、兩個小時,花些時間關心坐在我們身旁的人吧。另外,孩子的前額葉皮質尚未發展完全,無法完全掌控自己的衝動,以他們可以忍耐的方式喊停,可以強化他們控制衝動的迴路,讓他們慢慢學會自己喊停。

科技排毒可以帶給你實質的回報,你會記得如何手寫字、閱讀紙本、地圖,以及感受手中書本的重量,自己決定要看什麼電影,而不是受社交媒體的牽制,我們需要休假,也需要補充心靈的幸福感,時常讓自己放一個零科技假期,讓大腦有時間充電,恢復活力。

解除舊制約將讓大腦擁有一段「放空」的時間,做做白日夢,休息一下。關掉家裡的數位設備,至少維持半天或更長的時間,讓大腦放個假,讓大腦做做它喜歡的事。

零科技假期

1.沉浸在大自然,在森林裡散步,穿過美麗的花園,在海邊玩砂,看看蝴蝶,欣賞日落,給大腦一段雲遊的時間。在大自然中逗留的時間越長,大腦就會越放鬆,就像是電腦重組後,可以更加順暢地運作。研究發現,在荒野中待上三天,人們的創造力可以提高百分之五十。

2.和孩子、朋友一起玩,即使是花個十五分鐘踢踢足球或在家附近騎腳踏車,都能幫助大腦重組。花較長的時間運動,你的大腦會開始活絡,開啟好奇心和想像力,並可能時常迸現意想不到的新點子、新見解。

3.給自己一些時間做做白日夢,回憶過去愉快、有意義的時刻,想像未來希望擁有的美好生活。放大腦一個假,不要思考怎樣做才有效率、有生產力,不要回想還有哪些事沒完成,讓它隨意飛翔,你經常會從中得到豐富的見解。

零科技假期可以恢復大腦的專注力,能夠深入進行具創造力與生產力的思考,破解任何可能讓自己上癮的機會,和自己一起慶祝豐富的生活,享受有共鳴的人際關係,展開有意義、有目標、有歡笑和充滿幸福的人生旅程。

(以上內容出自《心理韌性:重建挫折復原力的132個強效練習大全》)

延伸閱讀

本文經書傳媒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