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彭斯演說:當美中對抗從「文明的衝突」轉為「價值的衝突」,你選擇跟誰站在一起?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要求NBA不對香港局勢發言,甚至連球團都限制球迷聲援香港,可說是徹底踩到美國人的紅線。這樣的價值衝突是最為切身且無處不在的,而對自由的渴求及聲援也是最自然的。這時的彭斯已經不用說得像去年那麼長,言辭也不必太過激烈。
繼去年10月4日在哈德遜研究院(Hudson Institute)的演講,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在10月26日於威爾遜中心(Wilson Center)再次就美中關係發表講話。
這場演講原定在六四天安門事件30週年前後發表,卻因為美中貿易談判而延後。然而這段期間中國挖走中華民國邦交國、在香港血腥鎮壓反送中抗議群眾,甚至以銳實力強迫NBA球團在內的各國企業限縮言論自由,對中國敏感議題噤聲。
中國種種作為,無疑讓美國民眾直接感受到自己習以為常的價值觀,正逐步受到中國銳實力攻勢的威脅。如果說彭斯去年的哈德遜研究院演講是美中「新冷戰」的「討共檄文」,或是我去年評論的「文明的衝突」的開端,那麼今年的威爾遜中心演講則揭示了美中價值的衝突,以及美國對世界各地追求自由人們的承諾。
從數據比較彭斯演講
從數據比較彭斯2018年及2019年的演講可以發現,彭斯今年的演講比去年短了三分鐘,總字數也少了三百多字。無論是美國或中國的關鍵字出現頻率都較少。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彭斯多次提到川普總統的貢獻,而今年的演講中川普出現的頻率也的確比去年高。雖然「貿易」提的次數較少,但是「軍事」、「經濟」、「智慧財產」、「盜竊」、「權利」、「民主」、「自由」等關鍵字出現頻率都比去年要高。
至於觀察中國眼中的四大分離主義:台灣、香港、圖博及維吾爾的關鍵字可以發現,台灣今年被提到的次數較去年多,但最大的變化是香港從去年完全沒被提及,到今天被提到的次數整整是台灣的兩倍。維吾爾人今年被提到的次數不變,但令人訝異地是圖博今年完全沒有被提及。
而如果我們對這兩年彭斯的演講稿進行簡單的的情感分析也會發現,今年的演講整體的正面情緒比去年是更高的。我們若是使用QDTP情感分析辭典解析兩年的演講,從1的完全正面情感到-1的完全負面情感,今年彭斯演講的情感分析分數比起去年在正面情感上是稍微提升了(2018:0.1073;2019:0.1319)。又我們以NRC情感情緒辭典對這兩年的演講稿進行更細部的情緒分析可以發現,今年彭斯的演講除了負面情感較低,與「信任感」相關的字眼出現頻率也較高。
時間(美東時區) | 2018年10月4日 | 2019年10月24日 |
地點 | 哈德遜研究院(Hudson Institute) | 康萊德酒店(Conrad Hotel) |
主辦單位 | 哈德遜研究院 | 威爾遜中心(Wilson Center) |
全長 | 40分36秒 | 37分20秒 |
總字數 | 4648 | 4283 |
平均語速 | 114.5/每分鐘 | 114.7/每分鐘 |
情感分析分數 | 0.1072519 | 0.1318588 |
鼓掌次數 | 13次 | 18次 |
關鍵字 | Trump | United States | America | American(s) | China | Chinese |
2018 | 21 | 19 | 33 | 49 | 91 | 40 |
2019 | 25 | 22 | 29 | 33 | 80 | 27 |
關鍵字 | Beijing | Communist Party | Hong Kong | Taiwan | Uyghur/Uighur | Tibet(an) |
2018 | 52 | 18 | 0 | 5 | 3 | 3 |
2019 | 23 | 10 | 14 | 7 | 4 | 0 |
關鍵字 | military | economic/economy | trade | Intellectual property | theft | rights |
2018 | 10 | 13 | 16 | 4 | 3 | 2 |
2019 | 12 | 22 | 9 | 5 | 5 | 10 |
關鍵字 | democracy | freedom | ||||
2018 | 3 | 11 | ||||
2019 | 5 | 12 |
2018年文字雲
2019年文字雲
2018年彭斯演講NRC情感情緒分析
2019年彭斯演講NRC情感情緒分析
另一個有趣的觀察點是,彭斯這次在威爾遜中心的演講,在美國以外所受到的關注可說是遠遠大於美國國內受到的關注。我在〈彭斯演說是「新冷戰」檄文,還是文明衝突論的展現?〉一文中評論彭斯去年在哈德遜研究院的演講,也評為是「牆內開花牆外香」。當時彭斯演講的關注甚至不如大法官提名人卡瓦諾(Brett Kavanaugh)來得高。而今年彭斯的威爾遜中心演講亦復如此。在彭斯發表演講前後一天內(2019年10月24日1時~25日1時),彭斯在中國、香港、澳門、台灣及新加坡等華語區受到的關注都高過在美國的聲量。
不同的反應,價值的對立
彭斯在演講中對香港及台灣的力挺,大大鼓舞了日夜面對中國威脅的香港人及台灣人。美國總統川普在彭斯演講隔日面對記者時,就表示自己知道彭斯的演講、聽了演講的內容,並認為彭斯的發言很好。雖然川普依舊沒有明確回應是否支持「美國與香港站在一起」的說法,依舊只關注美中貿易協議議題,但川普的表態已形同為彭斯發言背書。香港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表示對彭斯在演講中對香港問題的關注甚至高過台灣,並支持香港、堅持中國遵守《中英聯合聲明》而深受鼓舞。在台灣,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就彭斯肯定台灣民主成就以及對區域安全情勢的關注表示感謝。蔡英文總統也在推特上以英文表示「台灣將一直作為民主的燈塔,給追求自由的人們照出一道坦途。我感謝彭斯副總統強力支持我國民主成就,我國也會持續努力,以實現我們共享的,一個自由開放印太區域的願景。」
然而中國政府的反應除了反映其面對批評時不思反省的態度,也看得出美中之間價值的衝突依舊難解。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彭斯演講後數小時內,便在記者會上強勢反擊彭斯演講。華春瑩的發言有六大重點:
- 中國經濟增長證明中國發展道路完全正確;
- 中國人民滿意人權狀況,各族人民享有宗教自由;
- 中國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 外國企業在中國投資享有充分經營自主權,沒有受到脅迫問題;
- 中國永不稱霸、永不擴張、不犧牲別國利益以發展自己;
- 美國內外各種問題嚴重,別對他國說三道四。
讀者們或許都看得出來,華春瑩的六點聲明可說是完全經不起推敲。
首先,中國的經濟增長很大一部份得利於美國的投資。彭斯在演講中便指出,中國過去17年的GDP增加了九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大多得歸功美國在中國的貿易及直接投資。彭斯指出中國長期對美國貿易順差,並引述川普「過去25年,我國(美國)重建了中國」之言。而從數據也看得出來,美國從1990年後多年在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都遠大於中國在美國的直接投資(只有在2015~2017年超越美國)。中國政府將經濟發展的成就全部攬在自己身上,實則是避重就輕之舉。
第二,中國長期被國際評比為人權狀況低落的國家。2018年自由之家對全世界195個政體進行的自由指數評比中,中國在滿分100分中只拿到14分,與古巴同級,甚至低過伊朗、俄羅斯等國。中國大量的對外移民也讓華春瑩所謂中國人民的「幸福感」之言不攻自破。2017年取得美國永久居留權的各國移民中,中國移民有66,479名,在所有單一國家中僅次於墨西哥。
第三,台灣並非中國內政,中國主權也未延伸至台灣。各國普遍將台灣視為獨立於中國的國家。陸委會在10月24日的民調中,89.3%的台灣民眾反對一國兩制。
Tags:
《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Ep2:走進戰火下的創傷現場,救援行動如何重新牽起人際間的珍貴聯繫?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Ep2聚焦於戰爭中最大受害者──砲火下流離失所的人民,節目透過影像與聲音,帶領觀眾凝視全球戰爭中流離失所的人們,認識世界展望會長達數十年的難民人道救援經驗。
由李漢威、蔡尚樺聯手主持的直播節目《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第2集已於6月14日首度播出,本次特別邀請華人紀實攝影師張雍、台灣世界展望會會長李紹齡對談,帶領觀眾凝視戰爭中流離失所的人們,聆聽相遇與別離的故事,也讓觀眾認識世界展望會長達數十年的難民人道救援經驗,以及他們對於每場救援行動專業審慎的態度。這些因你我支持而促成的救援行動,都是為了重新牽起人際間被鋼鐵與火藥所摧毀的繫帶,世界展望會的工作人員則背負著託付與使命親臨現場,陪伴人們度過戰火下的煎熬苦難。
「我們不只看到《月球背面的逃難場景》,還聽到月球背面的哭聲,所以世界展望會從來沒有選擇,只有無條件的接納與支持。」
數據解析:你我未曾意識到的「月球背面」
俄烏戰爭打響至今已逾三個多月,因戰事被迫離家的難民人數也急速攀升。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統計,截至5月29日已經有超過680萬人自烏克蘭境內出逃至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等鄰近歐洲國家,國際移民組織(IOM)的一項研究也預估有將近800萬人在烏克蘭境內流離失所,總計相當於將近四分之一的烏克蘭國民因為無情戰事淪為難民。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當烏克蘭戰事成為網路熱搜的同時,歐洲大陸遙遠的另一端也存在一群面臨相同困境的人們。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有8240萬人被迫流離失所,受俄烏戰爭影響產生的難民僅占全球難民總數的18%。這意味著全球戰火不只存在於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當我們揭開數據,就會發現其中還包括敘利亞內戰、阿富汗戰爭,以及中東或非洲部分地區長久性的區域武裝衝突。而更令人不忍的是,在8240萬流離失所的難民中,兒童人數占比竟高達42%,這些本與戰火紛爭最不相干的族群,卻需要承受這一切悲劇性的後果,甚至改變了他或她的一生。

走入真實現場:救援最前線的世界展望會事工

「在普遍國際的人道救援中,有一種描述是『戰爭已經逐漸敘利亞化』。」國際戰火衝突的時間拉長,不只剝奪以千萬計的孩子們在正常生活環境下溫飽、健康成長的權利,複雜的環境更讓兒童拐騙及販賣、女性保護問題隨之而來。
這些數字不只意味者數百萬家庭的不幸遭遇,更是戰爭對社會關係的撕裂創口;只有當我們直視數字時才會猛然驚覺,原來世界比想像的更加不平靜。特別來賓張雍也感慨道,這些數字正是驅使他走入現場的動機之一,他想要與人們面對面的互動,相處、攀談、接觸……藉此豐滿個體生命的輪廓,讓人真正為人,不再只是數據中的千百萬分之一。而就在奔走無數逃難前線,體會萬千生離死別後的某天清晨,他一如往常地在路上慢跑,突然瞥見有隻毛毛蟲正緩慢地在路上爬行,於是他停下來,小心翼翼地將其安置路旁,又跑了幾步以後,他猛然發現道路上竟然還有好幾十隻毛毛蟲。但因為能力實在有限,無法將所有毛毛蟲一一安置,最終,他只好繞道而行。
當這猶如寓言故事般的親身經歷與冰冷的統計數字相互對比,它給了我們更為震撼的啟示──除了網路媒體讓我們看到的景象外,還有更多我們看不見的地方,甚至是連攝影記者都難以進入的角落,裡頭還有更多的生命也如同烏克蘭的難民一樣急需救援,而僅靠我們一己之力能做的卻非常有限。面對遙遠且數量龐大的求助者,事實上是需要如同世界展望會這般更大、更有組織的團體,才能凝聚足夠的力量,給予急需救援的人們實質幫助。
例如今年的烏克蘭難民救援行動,除了協助安置順利出逃、在歐洲國家顛沛流離的難民以外,第一時間世界展望會也進入烏克蘭,給予前線無法逃出的人們最緊急的「物資救援」,包含水、糧食、燃料等;幾經輾轉後,部分烏克蘭人也在三月陸續回到故土,此時首當其衝的就是飲用水的處置,接著便是家園重建的漫漫長路。於是世界展望會也於同一時間向當地註冊進駐、開展地方資源網絡,協助難民重建家園,從最基礎的庇護所開始向外擴充,包括生活生計、孩童教育、婦女保護、家庭與心理治療等。


救援施行:世界展望會人道救援的執行策略
人道救援行動涵蓋甚廣,下至民生物資援助、上至個體關懷照護及社會系統建置,面對如此緊急又錯綜複雜的需求,世界展望會也嚴肅謹慎的對待,從前期評估到後期規劃都有完備的流程,系統性的把關所有環節,並於地方上累積更豐沛的區域網絡及行動量能,張開更多防護網,最後運用專業落實每份跨海祝福,建立關懷世界與孩子的正向循環。
一、漸進式評估與規劃
首先審視對象於生理、安全、社會等各方面需求的急迫性,擬定不同階段的救援行動。優先項目為「挽救生命」,例如供給糧食飲水補給、遞送生活物資等,滿足難民生理上的基礎需求;接下來則以「陪伴、關懷」為進階項目,例如提供基礎的庇護所收容,或是成立婦女兒童專責關懷中心、教育機構,旨在建置完整的安全及社會生態,給予難民最大的協助。
二、服務團隊在地化
世界展望會在工作執行時,總是會盡量組織在地的團隊,或與當地且具信譽的非政府組織共同完成,避免因各地不同的語言、文化、風俗民情而產生隔閡,也讓地方上資源及訊息網絡,能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展開,如此一來才能使資源被誠信且有效的利用。
三、專業規劃與救援
世界展望會於任何行動前,都會制定明確清楚的工作方向,包含救援目標、執行策略、救援對象數量規模、工作細目等,且前往前線的事工們都必須經過特殊的訓練,學習判別危險及緊急因應措施,如此一來提供當地適切妥當的協助。

重新牽起聯繫:Kindness is a universal language.
除了世界展望會,世上仍有許多人以自身力量,志願投入人道救援的服務。就像來賓張雍在羅馬尼亞邊境認識的當地志工,他們在邊境發放三明治、飲水等物資給滿載烏克蘭難民的遊覽車,但因為羅馬尼亞與烏克蘭的語言並不相通,這讓張雍感到十分好奇:「在援助的過程中不會碰上溝通障礙嗎?」男子搖了搖頭,笑著回答道:「Kindness is a universal language.」。
雖然剛開始並不完全瞭解這句話背後的意義,但經過接著的幾次物資發放,張雍目睹了好幾次相同的畫面──當志工將三明治交到人們手上時,人們的淚水就從眼眶裡泛出。於是我們都懂了,那是某種難以言說的、人與人之間珍貴而無可取代的聯繫。
一起幫助孩子結束旅程,重返家園!飢餓三十救援專線:(02)8195-3005 即刻救援動起來

關於《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
由《國際大風吹》李漢威、金鐘主持人蔡尚樺聯手主持,每集《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直播節目將邀請重磅來賓,帶大家深入淺出、探討急需人們重視的國際議題,並呼籲各界付出實際行動,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展開即刻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