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策略搶熟齡商機!健康、科技、生活要怎麼結盟促臺灣醫電產業起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低出生率不再是新聞,面對即將踏入超高齡社會的臺灣,如何掌握蠢蠢欲動的熟齡商機與服務,為下一世代打造嶄新的明星產業?如今,名為「馨生活健康科技服務」推動聯盟,點燃了這樣的可能!
以科技產業傲視全球、同時擁有全亞洲頂尖醫療人才的臺灣,有沒有機會將兩者促成新火花,成為下一世代的產業發展?
事實上,根據國發會及內政部統計,臺灣人口老化速度預估將於2026年步入「超高齡化社會」,其中,國人家庭醫療保健支出,就佔了家庭總消費支出的前三高,顯示重視健康、生活品質的需求已逐漸來臨。為了掌握先機,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主導創立「馨生活健康科技服務推動聯盟」(Health Tech Alliance,以下簡稱「馨生活聯盟」),整合醫療院所、資服業者、設備與系統整合業者、健康服務業者、健促社群等領域,鎖定2025年預估超過3.6兆元的新熟齡服務市場商機!
資策會服創所副所長林玉凡出席成立馨生活聯盟大會,表示臺灣即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但現今熟齡族群的相關服務與商機被嚴重低估,選擇在智慧城市展開辦的前一天成立大會,正是希望串聯臺灣資通訊、醫界、學界等跨域業者的能量,以智慧生活的新型態為所有民眾,打造長久「溫馨」的新生活型態。
實際上推行這項策略聯盟,不只是為臺灣民眾謀福利,馨生活聯盟召集人的資策會服創所主任何偉光指出,臺灣資通產業擁有極為強盛的基礎,但以目前全球趨勢來看,iPhone不再強勢之後,臺灣電子產業要何去何從?再加上,臺灣的醫療技術先進、熟齡的健康科技需求不斷上升,何不把臺灣的產業橫向串聯,讓臺灣醫電產業趁勢打造起來。
何偉光主任強調,除了推動醫電產業之餘,資策會也注意到,臺灣民眾幾乎人手有智慧穿戴裝置,但卻缺乏能有效統合這些數據資料的平台,同時現有的健保制度體系下,雖有完整的患者就醫紀錄,但就醫前、後的個案管理追蹤,缺乏系統性的整合;因此馨生活聯盟要推動設立「服務體驗場域」, 例如在社區藥局設立據點,讓民眾可方便地測量血壓、身體指數,並在許可同意下蒐集這些健康數據資料,藉由自身的授權,提供給醫療院所、運動或健康管理中心、科技資訊廠商,一同協力打造為國人量身訂製的健康生活科技服務。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療科主治醫師姜冠宇出席馨生活成立大會指出,在不遠的將來,全球人類面臨到的敵人未必是傳染病,而是人口帶來的慢性病,這將會考驗各國的健康政策施政力,因此「智慧追蹤」健康是有其預防的必要性;除此之外,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徐業良分享到,他觀察到現有的熟齡市場產品問題,即為主要受眾都是熟齡女性,但設計者卻都是年輕男性,導致需求與產品間有莫大差距,因此未來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成功結合科技與醫療的萬芳醫院資訊室副主任許權廣,也強調導入科技化服務,讓一天要接1200通詢問要看哪一科的諮詢電話,有效降低至21%電話量,更能運用大數據的能力,將超過十萬個問題匯集在一起,更有效率地為民眾解答。而國際信任機器執行長陳洲任提到,未來若健康醫療資料,能夠結合區塊鏈去中心化資料庫,則能更有效共享資訊。
透過論壇的交流與討論,從醫界、學界與科技產業專業人士的角度相互切磋,可看見健康、科技與生活結盟的巨大發展潛力,以及馨生活聯盟成立的必要性,更為臺灣未來智慧城市、智慧生活的新型態打足了底氣,以「溫馨」的新生活型態,迎接高齡化社會的來臨。
經濟部工業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