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學生輔導諮商中心」承擔最重的責任,專輔人員卻只是約聘人員

「學生輔導諮商中心」承擔最重的責任,專輔人員卻只是約聘人員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不斷的惡性循環,即使偶爾有人員願意為了學生的福祉打拼,也只是在磨損著耐心,因為在制度與待遇的剝奪下,怎樣的善心也有被耗損的一天。

文:陳劭旻(諮商心理師)

覺得孩子需要心理諮商的資源,卻覺得外面的服務太貴嗎?其實,不用到心理諮商所,學校中早就有心理師與社工師的資源可以使用,這個資源就是「學生輔導諮商中心」。

為什麼學校會有心理師或社工師?什麼時候可以申請服務?

依據《學生輔導法》的規定,各縣市政府都設有「學生輔導諮商中心」(以下簡稱學諮中心)服務國小至高中有情緒或人際有適應困難的學生,讓他們可以減少發生的狀況、順利適應學校生活。在學諮中心理面,不同的專業輔導人員發揮不同功能:諮商心理師提供諮商、臨床心理師提供心理功能評估與分析,而社工可以協助引進資源。

由於專輔人員受聘於地方政府,所以服務過程學校與家長完全不需要支付任何的費用。但是由於專輔人員的人力有限,也無法取代與承擔整個縣市的輔導功能,因此主要的輔導工作仍由學校的輔導室進行,學諮中心主要處理的仍然是「處遇性輔導」,也就是以嚴重適應困難、或者重大違規的學生為主。只要申請後通過評估,學校與學生就可以在沒有負擔的狀況下使用這些專業資源,改善學生的適應狀況。如果覺得學生有需要,家長與老師可以透過輔導室與學諮中心聯絡,即使沒有直接開案服務,也可以透過諮詢的方式解答輔導上的困難。

專輔人員的工作,就是處理最困難的個案

也許你過去不知道,但是幾乎所有重大的社會新聞的背後都有專輔人員的身影,這是因為危機事件都會對身心造成不可抹滅的影響,而為了幫助這些學生,學諮中心都需要及時介入提供幫助。2014年發生高雄氣爆,學生面對家園損毀、親人喪失與目睹爆炸的衝擊,高雄學諮中心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協助學生從創傷中復原;2018年普悠瑪列車出軌,許多宜蘭的同學一時之間失去了許多親朋好友,宜蘭學諮中心也提供了許多服務協助學生渡過最哀痛的時期。而不要說這些新聞事件,舉凡性侵、家暴、霸凌、喪親、自殺、精神疾患,這些發生在學校中的、最讓學校頭疼的事件因為處理難度很高,往往都需要學諮中心的專輔人員協助。往往一個孩子跳樓自殺,就需要心理師替目睹的幾十幾百位學生進行處理,而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好好生活,不要讓傷留在心裡。

專輔人員的介入,常常是複雜且多元的。如果協助一個家內性侵的個案,孩子被自己的家人性侵了,專輔人員首先要面對的是一位被性侵的孩子,他受傷於自己的身體被侵害,但更受傷的是侵害他的卻是最愛的家人,而他還在掙扎於自己到底要愛還是要恨這個人;接著,專輔人員要面對的是性侵事件對家庭的影響,因為家人可能責怪孩子將家醜外揚,卻又得細膩的察覺到家人選邊站而兩邊不是人的困難,怎樣在關係糾葛的狀態中營造一個接納孩子的環境將是一大挑戰;而繞完一圈家人,還有學校的關注與社會的關注,因為所有人都期待你可以像魔法師一進去揮一揮魔法棒,就讓所有問題消失;這些處理到一半,回頭還要繼續陪著孩子面對司法的審判,漫長而遙遙無期。

因此專輔人員身上的責任之重大,壓力之沉重可想而知,因為當介入一個困難的事件時,他人的期待可以是動力,卻也可以成為無情冷漠與指責,他們不理解其中的困難而以為你不用心不專業,卻不知道處理人心從來沒有這麼簡單;感受個案的傷痛可以是動力,讓專輔人員在困苦中知道要繼續加油,但當狀況持續膠著,感受到的痛苦卻也可能是利刃,責怪著自己為何不能幫助他們。但這正是專輔人員的當仁不讓,因為最困難、最痛苦到所有人都無法忍受的地方,正是他們的所長發揮的時刻,而這一切都是位了讓那些跌跌撞撞的孩子們,可以好好的在學校成長茁壯,過一個快樂的人生。

承擔最重的責任,專輔人員卻只是約聘人員

雖然負擔如此重任,也如此被學校依靠,學諮中心的的專輔人員至今仍然面臨著流動率高、薪資待遇不佳的狀況。這是因為在學生輔導法的規定中,學諮中心的定位只是「任務編組」,專輔人員永遠只會是約聘人員。除了少數的地方政府可以有晉級的機會,許多的專輔人員無論工作多久,薪水都不會增加,加上工作本身又困難,年資到達一定年資的專輔人員自然會選擇待遇更好的工作另謀出路。

當有經驗的人員不斷流失,最後的結果就是糟糕的惡性循環。因為人員年資較淺,服務個案時就會面臨很大挑戰,如果處理不好又會受到很大壓力,薪水又不會增加,於是增加離開的可能性;人員不足的狀況下,學諮中心不是讓專輔人員負擔更多的工作,就是限縮服務的次數,才能在需求與人力間取得平衡,但兩者選擇不是增加人員的勞力負荷,就是犧牲服務的品質,結果讓被服務的學校覺得無法滿足;當服務品質無法提升、學校使用意願降低,往往又讓長官覺得學諮中心的用處不大,不願意增聘人力或提升福利,進一步加深運作的困境。不斷的惡性循環,即使偶爾有人員願意為了學生的福祉打拼,也只是在磨損著耐心,因為在制度與待遇的剝奪下,怎樣的善心也有被耗損的一天。

正當化與福利提升是未來的努力方向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學諮中心都會遭遇這樣嚴重的運作困難,也是有許多的中心在人員的努力與地方政府的協助下,讓組織制度較為健全且有較好的福利待遇,讓有經驗的專輔人員願意留下來替學生服務。但是在制度尚未確立之前,這一切的成果都仍然靠的是許多長官的極力爭取與法外開恩,不是每一個縣市都有這樣的幸運,也不是每一個長官都願意珍惜與欣賞專輔人員為了學校所做的犧牲奉獻,可能隨著易主而消失,屆時面臨的往往就是一批有經驗的人員出走。

在追求政府人力精簡、希望在各處節省資金的現在,專輔人員想要獲得正式的地位有很大的挑戰,甚至是基本的福利增加也需要煞費苦功才有機會爭取。但是當專輔人員為了學生汲汲營營的同時,也是在撫慰著著這個社會上各種事件造成的傷痛,念念在茲的是每一個心裡痛苦卻不知道如何是好的學生,對於學校、對於學生與對於社會,所發揮的價值都是巨大的。我們仍然期待學諮中心在現在的崗位上繼續服務,但是在未來的有一天,這個中心可以有機會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位置,讓在裡面的專輔人員能夠安心的繼續為每一個學生奮鬥,為了那些每一個學生的笑容。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