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罪夢者》導演陳映蓉:復仇、逃獄、兄弟情,Netflix與台灣團隊激盪的火花

專訪《罪夢者》導演陳映蓉:復仇、逃獄、兄弟情,Netflix與台灣團隊激盪的火花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知名影音串流平台Netflix的原創作品向來是品質保證, 近年Netflix致力擴大版圖,與日韓亞洲等地合作原創影集,首部華語原創影集便挑上《罪夢者》打頭陣,導演陳映蓉領著台灣工作團隊,儼然躍上國際。

「影集作為介於電視與電影的中間規格,對於創作者來說相當舒適,它比電影有一個更長的時空去經歷、體驗、感受、呈現這個世界,又沒有到電視這麼瑣碎。」曾執導《十七歲的天空》、《騷人》等片的陳映蓉,形容《罪夢者》的拍攝經驗「是一個非常舒服的地帶」。

知名影音串流平台Netflix網飛的原創作品向來是品質保證,《黑鏡》、《紙牌屋》、《怪奇物語》、《AV帝王》、《指定倖存者》、電影《羅馬》都備受好評。 近年Netflix致力擴大版圖,與日韓亞洲等地合作原創影集,首部華語原創影集《罪夢者》將於10月31日上架,由Netflix出資製作,從劇本、選角、拍攝、剪輯到後製全程參與緊跟,導演陳映蓉負責編劇與執導,與操刀《通靈少女》的新加坡IFA稜聚傳播共同合作。

Netflix首批華語原創作品定檔
Photo Credit: 中央社

「為什麼會挑《罪夢者》成為第一部?顯然我們是最好啦,哈哈!我覺得當然是規格、故事比較複雜,都相對的大一點,還有就是說卡司也比較強。」陳映蓉導演接受專訪時態度爽朗大方,說話真誠風趣,就算碰到核心問題也直言不諱,或許這也是她接受Netflix挑戰成功的因素之一。 對於《罪夢者》成為第一部打頭陣的華語片,陳映蓉不認為有壓力,「應該是說很有活力。我那時候本來就覺得說,不管怎麼樣,無論是誰,希望他放上平台,就是漂亮的拿出去。」

IMG_1385_____________
Photo Credit: 王祖鵬攝影

陳映蓉的出道作《十七歲的天空》就得到年度國片票房冠軍,隨後轉拍短片、歌曲MV,已經多年沒有拍攝長片。 「本來這個故事是Netflix跟之前最早的團隊在構思新的想法,把這個當作華語片的第一部來思考,後來我接手的時候重寫過劇本,但保留原來一些梗、元素、類型等重點元素。我非常想把這個很亞洲的、華人的世界觀放進來,像雕花一樣,每個人都環環相扣。」陳映蓉不諱言,在外國人心中,代表台灣的元素就是神靈與黑幫兄弟情,讓她立定跳脫傳統江湖片的形式,採多角色、多線敘事,因而讓每一位角色都有吸引人的故事,變得更立體。

Netflix的原創劇大都找當地的電影導演及團隊拍攝作品而不是電視導演,原因是電影導演更有原創性與觀點,能帶來不同的視覺體驗。Netflix表示,陳映蓉導演的作品能引發觀眾共鳴,很擅長操作商業類型元素,還是一位會調演員的導演。從前三集影片的內容來看,電影導演拍出來的質感、畫面、風格、氣勢、人物刻劃與場面調度,確實有如看電影般的享受。 籌備期超過兩年,陳映蓉形容《罪夢者》是一部關於愛恨交織的人情與救贖的現代江湖片。

「我們都知道韓國日本影視工業已經非常成熟,包括對岸都有很長足的進步,但在影視產業方面,台灣不是沒有足夠的氣候,我覺得這是一個產業需要面對的問題。後來陰錯陽差變成我拍的時候,我只有這個想法,就是這個東西拿出去一定要值得讓人一看再看,這就是我做這件事情唯一的想法。」既然要代表台灣影片第一個推出去的作品,氣魄就是要不一樣。 眾所皆知,Netflix採大數據選材,復仇、兄弟情、逃獄…這是Netflix丟給陳映蓉的幾個關鍵字,從熱賣劇數據挖保底元素,先定義產品關鍵字,明確要求影集的類型、標籤(hashtag)、關鍵字等,之後所有的細節都必須朝此邁進。

「外國人認為台灣人喜歡靈異元素,發現兄弟片很受歡迎,台灣的人情、情感、矛盾與抉擇這些東西,因此決定打造一部前所未見的台式黑幫片。」 「在與Netflix合作過程中,能感受到他們十分重視故事完整性與創意,過去在類型條件、市場框架下,有時候會不小心做得很扁平。他們做的就是一個守門,你只要守住這個最低限度與規則,其餘的就是你自由創作的空間。」 陳映蓉指出,由於是網路平台,Netflix沒有長度、集數、廣告等限制,就因為沒有任何規則,才是最大的限制。「Netflix會一直耳提面命『Hook!Hook!Hook everything!』,認為這是與觀眾溝通的基本要素。那個創作者不知道Hook(鉤子)。」

IMG_1386
Photo Credit: 王祖鵬攝影

Netflix對作品的高度要求,吹毛求疵、詳細瑣碎的程度,是以15分鐘為一個完整單位。為了方便聚焦,在溝通時Netflix常會用參考影片溝通,了解劇本走向及影片呈現。 「Netflix的強勢,在於有很強力的分析,條件也很嚴格,劇情鋪排、人物設定、什麼元素、類型、框架…怎麼混合,都有很清楚的基礎與精確的規範,在這些條件下,故事放進去,就能精準打到目標觀眾群,確保一定的基本收視。他們在這方面的經驗及判斷很準確。」

而Netflix對創作的強勢介入,也讓陳映蓉氣到差點翻臉走人。「當時我連分手信都已經寫好了,準備分手快樂。」陳映蓉回憶,Netflix看完第一集初剪後,就註記了40個修改建議,還自己找人剪了5個影像版本給陳映蓉參考。雙方最大的衝突點在於,Netflix為了讓觀眾更快理解劇情,在後製剪接階段時想調換場次順序,打破8集結構重新再來。

Netflix罪夢者將推出
Photo Credit: 中央社

Netflix要求,首集前15分鐘的門要開得夠大,才能吸引潛在觀眾;每15分鐘之間,要有鉤子銜接留下人,期待接下來會看到什麼;若情緒不夠滿,觀眾會跟不上;每一集收尾處的張力必需再次升高,用懸念引導觀看下一集。「他們從剪輯順序、配樂、補錄台詞等建議,其實只是希望讓觀眾更容易進入劇情,抓助閱聽眾的眼球。」 「所有的衝突都發生在第一集,他們踩到我的底線,我是按照劇本邏輯剪接,這是當初創作時就思考好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