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識人術:在意他人評價的「聽覺型」人,是完美的知識收集者

NLP識人術:在意他人評價的「聽覺型」人,是完美的知識收集者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聽覺型」的人有100種不同的「觀點」,也是完美的知識收集者,但卻給不了你半個「建議」。出於非常在意他人對自身的評價,對「建議」可能造成的影響,誠惶誠恐。

文:嚴霆

前篇談了「視覺型」的人,讀者大人們有觀察出周遭「視覺型」的人了嗎?

接下來,聊聊本文的主角「聽覺型」的人。

我們要如何透過吃飯來識別出「聽覺型」的人呢?

朋友要先確定約見的餐廳名稱,通常也會先google哪些菜色有「網推」、交通是否方便、尖峰時段在哪時、是否要先訂位、是否有雷……等各種相關訊息。

在見面那天,你們坐進一家簡餐店,過了1分鐘,你早選好了。服務人員來點餐,朋友表示要再看一下(總共3個套餐的)菜單。接著,你會看著他,一邊望著菜單,一手拖著下巴,用清晰的咬字加上抑揚頓挫的語氣說:

咖哩雞腿飯套餐,350,還有附咖啡或其他飲料⋯飲料平均都在150以上,單點冰美式更要180,但是套餐竟然只要350,我如果喝美式,表示咖哩雞腿飯加上附餐只要170,竟然還不到200喔…好像真的是滿划算的…欸不對喔,這裡消費本來就比較高,我要在這裡吃咖哩雞腿飯嗎? 景安站巷口那家也才120…可是網友最推薦的就是它的雞腿……

以上,就是經典的「聽覺型」點菜法。

那麼,我們要如何從聊天中識別出「聽覺型」的人呢?

你 : 總覺得最近跟OOO應該是走不下去了,我該怎麼辦?

朋友 : 根據我統整了很多兩性專家的建議來說,你大概有幾種做法。第一個,是嘗試再跟他溝通,畢竟你們相處了這麼久,基於過往的感情基礎、在有一定程度的彼此瞭解為前提之下,繼續溝通很可能有挽回機會。

但是也有另一派專家認為,如果交往了這麼久,還是無法溝通的話,就表示很可能你們是真的不適合。

對了,另外一些專家認為,你們可以討論一下,有沒有可能,找出一個未來能共同努力的目標,如果有,或許你們就有舊情復燃的機會。

你 : 那你建議我要…

朋友 : 這三種都可以…你自己選好了。

如果心中出現了一種「就是不知道才來問你,但問你是白問」的感覺,那就對了。

shutterstock_331877972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我們來談談與「聽覺型」的人相處的DOs AND DON’Ts —

  • DOs:話講完整一點、音量剛好一點
  • DON’Ts:太快講重點、太隱私的點、目標太大了點

「聽覺型」的人消費非常精打細算,最在意的就是CP值,一切決定都以確保能打出完美的「安全牌」為前提。而「安全牌」象徵的,是確定買到物超所值的安全感。

那麼,為什麼要邊朗讀菜單邊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呢?

思考是無聲的,而安靜的紙本菜單也不會講話,朗誦才可以「化文字為聲音」,協助他們接收整理資訊。(若中斷他們的朗誦,怕會讓你等到暈倒。)

「聽覺型」的人有100種不同的「觀點」,也是完美的知識收集者,但卻給不了你半個「建議」。出於非常在意他人對自身的評價,對「建議」可能造成的影響,誠惶誠恐。

知識收集者通常也不能一葉知秋,要「一大片」葉子才能知秋。要是直接講重點,不把前因後果一併交代得清清楚楚,他們便無法立刻信任你。所以說,要是30秒說服不了他們,請準備再抗戰3小時吧!

讀者大人們,歡迎您仔細觀察一下,這樣的人在思考時,眼球經常會以「水平方向」掃視周遭環境,然後才開口說話,表達意見。

我舉個例子,為了實現人類在未來可以移民火星的遠大抱負,著名的美國企業家伊隆・馬斯克於2002年創立了一間名為SpaceX的太空運輸科技公司。

如果讀者大人您有朝一日,也有了類似馬斯克這般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遠大夢想,我真心不推薦您一開始就跟周遭「聽覺型」的好朋友們分享,否則當真是對牛彈琴,冷卻一腔熱血。

RTX75471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人在思考時,眼球的移動方向,就是潛意識理解訊息的方向,或歸納訊息的方式 ; 思考時,眼球的「水平方向移動」,即在判讀該訊息是否合乎常理、是否符合一定程度的「邏輯水平」抑或參考依據。故較難理解「這樣太危險、飛太遠的太空夢想」。他們容易覺得,這想法是真的「太空」、勸你莫作夢、莫再想。

出自對於「邏輯性與每個細節」的追求,如果將「先進的概念」結合在「現有的東西上」,他們比較可能(但不會是立刻)接受。

創立SpaceX之後,馬斯克於隔年2003年又新創立了 (用常識應該尚可理解的)電動車公司Tesla。但是,周遭「聽覺型」朋友仍表示,無法理解汽車不吃汽油改吃電,卻還要賣這麼貴,CP值真的好低。

接下來,談談「聽覺型」的人對於隱私的注重。至於,什麼叫做隱私呢? 家住哪裡、開新車還中古車、已婚未婚、小孩幾個、衣服哪裡買的⋯⋯全部,都非常的隱私。為了不破壞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信賴感,開口聊這些話題之前,請先「不經意」談到自己的情況,再問他們比較好。

順帶一提,我每次寫完文章,為確保語意通順與邏輯嚴謹,至少要修改10幾次(還不一定滿意)。但是,我去咖啡廳只要1秒鐘就可以點好一杯冰美式 (而且我從來不朗誦菜單)。

或許你會在買車時有點「視覺」、買3C產品時極度「聽覺」、跟小朋友相處時又變得非常「感覺」。情境不同、人的狀態也不同,這樣讀者大人們明白了嗎?

接下來,練習時間到,讀者大人們,想提升對人的觀察力嗎?

請您拿起紙筆,參考上述線索,動筆寫下「什麼時間或空間」的「誰」經常出現「聽覺型」的表徵。

如 :「點菜時的我爸」「買手機時的Amber」「談到保單的Richard」⋯⋯寫得越多,以後您識人的速度就會越快!

下回,我們要來談談「感覺型」的人,敬請期待了。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