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巴黎尋找海明威》:當年關過伏爾泰的巴士底區,至今仍是年輕人喜愛聚集的地方

《到巴黎尋找海明威》:當年關過伏爾泰的巴士底區,至今仍是年輕人喜愛聚集的地方
Photo Credit:四塊玉文創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夏隆街從地鐵巴士底站一路延伸到夏隆站,整條街的路徑很長,街道兩旁也會有一些相當吸引人的小巷子,散步時如果是把探索夏隆街當成尋寶遊戲,開發自己所喜愛的風格路線,應該會很有趣。

文:羅彩菱(Joyce)

見證巴士底區在革命過後的全新樣貌

雨滴蠻不在乎地下在

巴士底廣場的天使上

天空灰撲撲的

雨針劃破天際

雨滴蠻不在乎的下著

灰色的雲沈重且陰暗

為美麗巴黎帶來雨水

窗外的街景完全停滯

蕭蕭瑟瑟雨中的巴黎

(錄自電影《巴黎小情歌》)

從第十一區的火箭街(Rue de Roquette)看見遠處巴士底廣場的金色天使,這裡是充滿革命與國家意識的區,十八世紀末的文學家伏爾泰曾在巴士底監獄坐牢,在當時巴士底監獄是國王專制獨裁的象徵之一。

一七八九年七月十四日,巴士底監獄被英勇的巴黎人占領,是解放被壓迫的農民第一次革命性的勝利,一直到一八七九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建立,把七月十四日訂定為國慶日。「最巴黎」的小說《刺蝟的優雅》中提到,「死亡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死前的那一刻你正在做什麼。」在法國大革命時代犧牲性命,為自己的國家奠定自由的碁石,那是個青春熱情、慷慨真誠的年代。

如今的巴士底區,仍然是年輕人喜愛聚集的地方,獨立樂團在這裡的咖啡館、酒吧的活動非常興盛活耀,我到理查德樂努瓦街(Rue Richard Lenoir)的音樂恐懼撒旦唱片行(Music Fear Satan)為十七歲的兒子挑選黑膠唱片的時候,兩位年輕人正在對店家進行電視節目的專訪。等待訪問結束,當我把手機裡五張不同團體的專輯唱片封面拿給剛剛接受專訪的老闆看,他微笑地詢問我需要CD還是黑膠,然後非常專業地,在三十秒之內全部幫我把五張黑膠找到,讓我佩服得說不出話來。

10
老藝術家在地上用彩色粉筆作畫|Photo Credit:四塊玉文創

從聖路易島穿越薩莉橋(Pont de Sully)徒步到巴士底廣場圓環,繞過巴士底歌劇院,看見一位老藝術家在地上用彩色粉筆作畫,雖然看起來他是在臨摹另一張畫作,而我也不知道這是否為一幅名畫,但在地上的粉筆畫色調彷如油畫十分巧妙,讓我擔心起巴黎天氣的變化,萬一下起大雨,這地上的粉筆畫該怎麼躲雨。

到巴黎後連續幾日以來的用餐都是選擇法式餐點,心想換個中式口味解饞,方走進熱鬧的火箭街,看著兩旁的商店應有盡有,甚至是熟悉的星巴克、麥當勞、Subway潛艇堡……,這天我找了一家叫做「美味」的中式餐館吃飯,店員都是中國人,來巴黎後第一次在店裡聽了一頓飯時間的中文交談,口裡吃的是白米飯、看的是中文報,他們聊的是在法國不能體罰孩子的事,這天似乎因為這些,開始想家了,或是因為想家了才跑去吃中餐,總之,已經分不太清楚。

來到素有工匠街稱號的拉佩街(Rue de Lappe),現在則已是夜晚時分,從朋友聚餐飲酒暢談心事的餐酒館街,右轉進拉佩街中細窄的鵝卵石路小巷,在十九世紀它是鐵器工匠的中心,到了近期已經成為夜生活的中心,小路上餐館酒吧林立,夜晚的時候很有放鬆的氣氛。

同在第十一區的夏隆街(Rue Charonne)從地鐵巴士底站一路延伸到夏隆站(Charonne),整條街的路徑很長,街道兩旁也會有一些相當吸引人的小巷子,像是凱樂街(Rue Keller)、理查德樂努瓦街以及荷西廊道(Passage Josset)等,散步時如果是把探索夏隆街當成尋寶遊戲,開發自己所喜愛的風格路線,應該會很有趣。這條街上自一八九六年起就開始營業的「卡倫鮑爾家」(Maison Karrenbauer Bonbons)百年糖果店,門面是低調的巴黎經典紅,比路面略低的商店內部,玻璃糖果罐裡裝著不同的糖果,小小的價格標示讓顧客方便依照預算選購,各種傳統的法式糖果都在平價範圍,有戶外座位,可以喝點熱飲、吃糖果補充熱量,可惜現已歇業。

夏隆街和凱樂街街口的「暫停咖啡」(Pause Café)就曾出現在法國知名導演賽德里克.克拉皮奇(Cédric Klapisch)的電影場景,位置在建物轉角,退縮出來的空地自然的成為露天座位區,層層疊疊的遮頂棚塑造出特殊的平衡感,此店天生的「戲感」,成為電影取景首選。

有著前後兩邊出入口的可愛書店——「迪西尼地帶」(Librairie de la Bande Dessinée)雖然說是一家在夏隆街路上的兒童書店,但是我是從小巷子的後門,進入這間空間很大的書店,原因是它的後院入口木門和植物、溫暖的燈光儼然是繪本中的圖畫書。推開木門小心翼翼地關上,裡頭十分安靜,到處掛滿色彩繽紛且富有童趣的玩具商品,轉了一圈穿過室內廊道走到另一個擺放書櫃的區域,才發現正門原來是在剛剛的夏隆街道路上,這家像迷宮一樣的書店,很適合帶小朋友來玩,或是充滿童心的你。

11
裡裡外外都很美的飄雅咖啡館|Photo Credit:四塊玉文創

在第五區曾經提過的《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set)電影中的傑西與席琳,在離開莎士比亞書店後,兩人沿路交談,他們曾經到巴黎第十一區的一家咖啡館坐下來點了咖啡和檸檬汁,那是位於第十一區讓梅斯街(Rue Jean Macé)的飄雅咖啡館(Le Pure Café)。

席琳點了一支煙,問傑西說:「你覺得我跟九年前有些什麼不一樣?」電影看到這裡,我想傑西是個作家,應該會避開敏感的歲月問題,也好奇他會怎麼回答,整部電影中他們只是一直在對話,卻不覺得沉悶,像我這類型的觀眾,就是對問答的內容感覺到有趣。

傑西說:「妳變得比較瘦了點,但是一樣漂亮沒有改變。」席琳笑了,席琳說她曾經到美國去住過一陣子,傑西說他一定在路上看過她。坐在咖啡館小桌子前面的兩個人,距離是如此的靠近,近到眼神沒有空間閃躲,這個時刻我認為是電影中兩人關係的最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