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讓我女兒有個家》:福利計畫餵飽我的家,但我也得提著一袋恥辱進門

《我只想讓我女兒有個家》:福利計畫餵飽我的家,但我也得提著一袋恥辱進門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時我還不知道,不過政府其實已經努力多年,想要洗刷食物券的汙名,好讓兩千九百萬使用食物券的民眾不被歧視,方法是更名為「營養補充援助計畫」。然而,不論是叫「營養補充援助計畫」或「食物券」,民眾還是認為美國納稅人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被窮人拿去買垃圾食物。

本書探索中上階級美國人不為人知的一面,以及服務這群人的真實情況。史戴芬妮以「我成為沒有名字的鬼魂」這句話,描述她與清潔客戶之間的關係。許多客戶分不清史戴芬妮與其他清潔人員,史戴芬妮卻對他們的生活細節知之甚詳。她逐漸瞭解客戶的生活、他們的愛與哀愁,也在自己的道路上找到希望。

史戴芬妮誠實吐露心聲的感性日誌風格,替從事服務業的「佣人」發言,說出生活在貧窮線之下、仍努力追求美國夢的民眾心聲。本書是史戴芬妮的故事,但也不只是她的故事。這本書見證了人類心靈的力量、決心與最終勝利。

本書特色

  • 這本回憶錄呈現一個單親母親的自卑、脆弱、矛盾、勇敢。在不斷打工的低薪生活中,她意識到自己的生活死角與拮据,努力走出一條求生之路。
  • 這是美國低薪窮忙族沒人述說的真實故事。女傭或清潔人員只能是無聲的隱形人?這個社會需要這群人,卻不想看見他們。
  • 《我在底層的生活》、《失控的正向思考》作者芭芭拉・艾倫瑞克撰寫導言。
getImage
Photo Credit: 大塊文化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