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婦,也是別人的掌上明珠》讀後感:「不被當家人、更不配當客人」的苦媳覺醒之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不曉得你家府上是否也曾出現這樣的場景呢?而這便是《媳婦,也是別人的掌上明珠》一書的作者,所需經歷不斷的婆媳過招,身陷婆家深似海的她,真可謂一步一擂台,半點不留神便將失守千里土。
文:曾治淇心理師
王家衛的《一代宗師》裡,有幕戲是北派武林盟主宮家老爺在金盆洗手前,與代表南武林的葉問搭手切磋的橋段。戲裡宮老爺與葉問的武藝過招,由葉能否掰開宮手中所執的餅來定勝負,比身位也比手法,高妙至極。
想像一下,將場景從比武金樓移到了廚房水槽,主角由宮、葉替換為婆媳,原本的餅取代為洗碗手套,婆媳對壘於髒碗穢盤堆疊成牆的洗碗槽前,勝負條件設定為媳婦能否順利將洗碗手套卸下並交棒給其他幫手,亦或將遭婆婆中途攔截阻斷,讓卸不下手套的媳婦墮入無間輪迴的洗碗地獄。
不曉得你家府上是否也曾出現這樣的場景呢?而這便是《媳婦,也是別人的掌上明珠》一書的作者,所需經歷不斷的婆媳過招,身陷婆家深似海的她,真可謂一步一擂台,半點不留神便將失守千里土。

位處東亞的我們常能不時耳聞,台灣女權的國際評比排名屌打日韓兩國,也常在跨國婚姻等異國文化交流經驗中,聽到日女誇讚台男溫柔體貼,亦或是韓國的大男人文化較為根深柢固等國情差異。而當我拜讀了《媳婦,也是別人的掌上明珠》這本韓國媳婦的辛酸血淚史後,更能感受到高麗文化中的許多婆婆,彷彿還板著花系列時代下陳莎莉、席曼寧所演繹的惡婆婆面孔。反觀我們的台式婆婆,則已較能演進到像導演是枝裕和御用的樹木希林奶奶,以敦厚溫良對待晚輩。
當然,仍是有許多例外,總有許多在水深火熱之中度日的台灣苦命媳,況且即便相比日韓文化我國的婆媳修羅場已較為友善,但「比較痛苦並不代表能消除痛苦」,因此,借鏡人家的媳婦是如何熬出頭的攻略紀事,實為修練人生的補帖良方。
《媳婦,也是別人的掌上明珠》一書的作者雖以逆媳自稱,可作者其實本來也一心夢想成為能和婆婆一起上街購物、像女兒般的媳婦。但是又何奈,在一次又一次的被格差待遇及虐心要求後,作者體悟到婆家原生血脈與嫁過來的媳婦之間,總有條再怎麼努力也難以消弭的界線。
從籌辦婚禮開始,舉凡挑選婚宴場地、宴客菜色、交通方式到喜帖印製內容等大小縟節,婆家給媳婦的考驗便已開始,也預告揭示了作者即將正式粉墨登場人妻、人媳的生存試煉舞台。
加冕成為媳婦之後,每個節日對作者來說,都是勞動節。對婆婆來說,兒子可以不記得祭祀節慶、家人生日等婆家要事,媳婦卻千不該萬不該遺忘不上心。娘家人的生日作者尚且記不牢,卻需要牢記甚或包辦婆家人的生日甚至公婆結婚紀念日。「媳婦啊,你知道下星期要祭祖吧?」「媳婦啊,你幾點來?」「媳婦啊,你不需要買東西,只要給錢就好。」「媳婦啊,下班了嗎?你等一下幾點到?」從備料、烹煮、上菜,到最後的收拾、清潔、洗碗,男士不下灶雖已約定成俗,可本該通力分工的小姑及婆婆,卻常藉故翹頭偷雞納涼,落得孝媳該死一人獨挑苦差。
你以為只有婆婆會折媳婦的壽嗎?當然不。傳說中的小姑怎能缺席,更不幸的是連婆家女婿都來補刀。對婆家而言,「女婿是客人,媳婦是工人。」「媳婦帶伴手禮來是理所當然該本分進貢,女婿帶來的便是親家御賜的無上恩膏。」如此格差待遇,讓媳婦的悲催苦情雪上加霜。
作者眼見自己在婆家苦行的媳婦人生節節敗退、黯淡無望,既不被當家人、更不配當客人,原以為「只要我忍耐,大家都會幸福」,後來發現是「除了我以外的大家都會幸福」,於是想起自己曾被身為乖媳婦模範生的媽媽這般告誡:「不要像媽媽這樣生活,因為那是沒有人認同,被迫犧牲而不斷受傷的生活。」為了不重蹈母親的命運,作者發願翻轉苦媳人生,來場人在婆家的客場逆轉勝。
此後,婆媳過招的對手戲開啟了新篇章,作者娓娓道來自己是如何扭轉劣勢、收復失土的。台式經典歌謠裡傳頌著「孝順的媳婦是三頓燒,不孝的媳婦是過路搖」,而作者正是看透了,傳統孝媳偶爾一次無心的過路搖,便易遭人人喊打斥為大逆不道,遂決心捨棄孝媳美名,因為不孝媳婦偶一為之的三頓燒,便可驚為天人傳為佳話。於是作者將原本被婆家視為慣例、理所當然的送禮進貢,改弦易轍為非定期定額、讓婆家意料之外的隨機驚喜。
為了逆轉勝,作者深謀遠慮、花招百出,除了上例之外,還將伴侶從相看兩厭的豬隊友,循循馴化成能相濡以沫的神隊友。惟因作者招式精妙繁多,在此遂不一一備載詳述,欲練功者還請自行拜讀。
可能為避免家醜事蹟敗漏脛走後,恐將招來風雨波瀾等蝴蝶效應,故作者採匿名寫作,但也正因為匿了名,所以更能率直敢言、葷素無忌、辛辣全開。像是直言自己就是因為貪慕虛榮所以喜歡昂貴名牌包,且其極盡諷刺揶揄的酸言厲語,讓讀者得以與媳婦共享大吐怨念的暢快爽感。而作者除了文筆一流、口吻風趣外,更是言之有物,峰迴路轉的劇情著實扣人心弦,讓看倌欲知下級分曉遂欲罷不能的追下去,迫不及待看到苦媳是如何翻轉劣勢、收復尊嚴。
其實,每一位婆婆也都曾經為人媳婦,也是自三從四德等諸多文化教條中熬成婆的,然也正因為傳統孝媳需相父教子持家有方,故犧牲了最多的自我追求及意志實踐。但被犧牲、抹煞、壓抑掉的自我意志,總會找到它的出口,不得施展於江湖世面的,將寄情於家業操持。被獻祭給家庭的自我,將變形為期許,期許能自家族事務中獲得補償,獲得自我意志的伸張與支配。
Tags: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