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自習簿》:驚艷全球的參與式預算,來自名字浪漫的巴西城市「愉港」

《公民自習簿》:驚艷全球的參與式預算,來自名字浪漫的巴西城市「愉港」
Photo Credit: Daniel Latorre @Wikimedia Commons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愉港新市府急如星火的首要任務是,必須快快突破財政上的窘境,在沒有新財源挹注的情況下,只能從改變經費配置著手,搞轉型正義。

文:陳儀君、陳翠蘭

「參與式預算」與「地方創生」

此時,應該很多公民想要參與了,只是恐怕多數人還是要問,那該怎麼參與起?

我想,不論是想參與還是參政(不是從政),在決定跳進去之前,可以先簡單地自我檢視,自己是不是具有可以堅持管到底的「公務性格」,也就是一種對於公眾事務雞婆的傻勁。就像前文所說的,「公民參與」是透過參與各種活動,表達自己對公共事務的意見,並試圖由下而上影響公共事務的決定,最常見也是最主要的途徑,當然就是政治選舉。但政治選舉只是形成民主政體的基本門檻,一人一票、票票等值,結果就很容易讓相對少數的意見、聲音被輕忽埋沒了,因此公民參與是民主社會很重要的救濟方式。

此外,像是參與政黨/社團、參加請願遊行、利用社會網絡分享/報導對公共事務的觀察及見解等等,也都是大家經常接觸得到的參與途徑。總的來說,能對生活中大小事、社區環境最細微角落都用心關注的人,就很適合採用參與的方式,達成他追求社會共好的價值觀。像曾經在我服務處實習的男大生,只知道從宿舍走到學校的路上有間7-11,其餘的像是宿舍位屬於哪個里、里長叫什麼名字這類周邊訊息,一概沒有印象。像這種缺少「公務雷達」的人,不能說完全不適合參與,而是需要更多更多的學習與用心。

每回我去拜訪選區裡不同的機構或去學校演講,經常會聽到受訪單位發出驚嘆:議員怎麼會對我們這邊知道得這麼多!因為這是必要的,否則對大小環境的認識東缺一塊、西少一塊,又怎麼可能做出有品質的決策。但知道與做到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同時也有感於自己對議會市政的運作,在第一任議員的四年期間已經有了清楚的認知,該建置的資源網絡也大致都有了聯繫,更意識到不能老是陷在紅白包文化裡打轉,於是我打定主意,接下來若還期望能有成長的空間,就必須跨出舒適圈做些不一樣的事情,找出一個與選區居民共同成長的模式,挑戰自我極限,讓自己有再衝刺的動力與熱情。

讓人民來做真正的頭家

長期以來,人民與政府之間難以建立信任關係,大家普遍認為公務體系裡到處是黑箱,不僅台灣如此,全世界恐怕除了像北韓那樣崇拜領導人的極權國家,幾乎無一例外吧。特別是在歷經太陽花學運的洗禮之後,我開始有了更多的思考。二○一五年五月、我新北市議員第二任任期剛上任不久,便下定決心要從自己做起,打破這種「欠缺參與、選擇衝撞」的惡性循環,大膽嘗試性地推出台灣首次使用議員「預算建議權」來主辦「參與式預算」(Participatory Budgeting)。

當時我的信念是,透明政治不能只靠出一張嘴;同時,只有理念認同沒有實質行動就不是真認同。實踐才是王道。既然我認同公民參與、想要打破政治黑箱,就應該主動站出來,敞開大門,歡迎民眾來參與共治。否則,台灣遲遲不肯跨出這一步,民官對立的心結永遠不可能轉圜改善,更無法實踐自己對政治的願景。

為了符合當時期待政策公開透明的社會氛圍,我選定已經在國際間成為政治顯學的「參與式預算」作為出發點,以小範圍總人口數約三千八百人、僅二十年的年輕社區新店達觀里做為試辦區域,動支新台幣六十萬的建議款,在完全沒有本土前例可循的情況下,邊做邊學地跨出了台灣的第一步;並於當年八月底完成票選,從七項提案中選出最符合大家需求的三案,每案獲得二十萬元補助。有了這次成功的試辦經驗,後續並分別在二○一七、一八、一九持續三年,興辦規格與範圍都更大的五百萬參與式預算。

這次達觀里的試水溫,我們從和里民事前溝通的社區家訪開始做起,歷經說明會、提案收件、提案審查、方案陳覽、現場說明會到投票,整整三個月緊湊過程,共有來自里民所提出的七項提案,包括:「生態展暨生態志工培力活動」、「社區成長回顧攝影巡迴展」、「達觀路臨路擋土牆排水孔疏通」、「第一加壓站水池機房馬達裝設緩啟停控制器」、「達觀里山坡地傾斜及地下水位監測」、「達觀忘年會」、「自來水供水系統維護費用」。

我與達觀里里長黃振宇(右二)共同在車子路加壓站提案現場會勘。
Photo Credit: 時報出版提供
我與達觀里里長黃振宇(右二)共同在車子路加壓站提案現場會勘

由於達觀里是屬於山坡地的集合住宅社區,過去曾發生山坡擋土牆、社區聯外道路崩塌的問題,所以這次提案大多與環境安全有關。最後票選結果「臨路擋土牆排水孔疏通」、「山坡地傾斜及地下水位監測」、「自來水供水系統維護」三案勝出。民心所向、社區需求豈不再清楚不過了,甚至其中「自來水供水系統維護」一項因為事關民生,未來也不需要再透過參與式與算,身為民代的我便有責任,年年提撥相關經費協助系統的維護。

「達觀經驗」創下許多「首例」:台灣第一次確實執行參與式預算,並且完整結案;人民第一次可以直接決定,政府該把人民繳納的稅收,花在他們所指定的建設或活動;人民第一次透過公民參與,公開倡議自己對公共事務的「政見」,並以此爭取落實政見所需的經費;這次的試辦共計有一、三二四人參與投票,投票率高達三四.九五%,這創下的可是參與式預算的世界紀錄呀。

這些成果讓許多人都感到振奮:第一次真正做頭家的社區里民、協助辦理及備詢的市府各級單位、擔任審議學者及顧問的海洋大學教授吳建忠、陪伴所有提案人走過兩個多月大小討論/提案修正的服務處團隊;當然,也包括一步一步從發想走到最後的專案主持人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