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加油.反抗.報仇

加油.反抗.報仇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到了今天,仇恨既成,怨憤難平,而當權者卻依舊置身事外,任由警暴持續發酵,所謂的補救手段亦永遠遲到,這筆債恐怕會如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假如以6月9日第一場百萬遊行作為起點,今日,這場抗爭運動已經持續五個月。

這五個月期間,抗爭的手法、文宣的類型、示威者的情緒反應等,都在一直變化,但最令我感慨的,是「香港人」口號的下句:由「加油」、「反抗」,再到「報仇」。

加油

6月至10月4日,口號是「香港人,加油」。這段時期,香港人歷經了《逃犯條例》的暫緩、壽終正寢到撤回;抗爭者相繼以死明志;7.21、8.31的兩次恐襲;各種各樣的肢體暴力、性暴力,但大家喊的,依然是「加油」,相對溫和,而且打氣、自我勉勵意味居多的「加油」。

反抗

10月4日,林鄭月娥引用《緊急情況規例條例》訂立《禁止蒙面規例》(禁蒙面法),當日下午,群眾於不同區分聚集、遊行,而由那時開始,口號已經由「加油」變成「反抗」。

71566045_2415091235206876_46636856212717
Photo Credit: 關鍵評論網

報仇

11月8日,22歲的科大學生周梓樂離世,而在此之前,有關警察阻撓救援的內容已在社交網站廣為流傳,加之CCTV片段與警方公佈的說法明顯不一,難以釋疑。結果,當日早上,媒體公佈周同學的死訊,中午時分的各區遊行中,「香港人,反抗」已變「香港人,報仇」。

加油、反抗、報仇,口號的改變,伴隨著的是香港人嬲怒、怨憤的程度不斷上升。但其實,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沒有人天生要與人為敵,而出名講效率、實際的香港人更不會有這樣的閒情來與你持續抗爭。只是到了今天,仇恨既成,怨憤難平,而當權者卻依舊置身事外,任由警暴持續發酵,所謂的補救手段亦永遠遲到,這筆債恐怕會如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要還也還不清。

「止暴制亂」,是官方對這場運動的應對方針,但就算暴力和混亂被止住,這仇恨,在沒有真相、沒有改革的情況下,經歷過這五個月的香港人,相信會記一生,恨一世。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作者Medium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黎家樂
核稿編輯:tnl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