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量可供12.8萬戶家用,台灣第一座大型離岸風場「海洋風電」啟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雖然是離岸風電的「先發」,但亞洲各國已經開始追趕,總統蔡英文表示將請經濟部盡速研擬,提出2026年到2035年「下一個十年階段」的新目標。
台灣第一個具商業規模的離岸風場「海洋風電」(Formosa 1)今(12)日正式啟動,預計今年年底進入商業運轉,為台灣離岸風電政策立下重要里程碑。總統蔡英文更現場宣布,將來台灣離岸風場開發目標將再「翻倍」,要求經濟部盡快提出「下1個10年、10GW的目標」,讓台灣的廠商能在全世界的市場,賺綠能產業的錢。
位於台灣苗栗縣外海的海洋風電,是台灣第一座具商業規模的離岸風場,總裝置容量為128MW,分2階段建置。第一階段2支風機(共8MW)已於2017年4月商轉;第二階段今年5月開工,並在10月完成20支風機的安裝作業(共120MW),預計今年底就能開始商轉。
根據海洋風電新聞稿,風場併網發電後,將每年為12萬8000戶家庭提供乾淨能源,並減少超過24萬5600噸的碳排量,相當於100萬輛摩托車的碳排量。
曾被唱衰,台灣離岸風電未來目標要「翻倍」
海洋風電今日於苗栗龍鳳漁港舉行風場啟用典禮,總統蔡英文也到場致意。蔡英文致詞時表示,海洋風電在月底正式商轉後,每年可以供電給12.8萬戶的家庭,這相當於苗栗縣6成以上的家庭。「3年多前如果告訴大家,我們會看到台灣的第1座離岸風場完工,第2座、第3座正在動工,我們的國家正在邁向綠能國家,很多人大概都會難以想像。現在,事實證明,我們做到了。」
蔡英文指出,即使大多數有遠見的人,都在共同支持台灣邁向綠能、走向進步,但還是有特定的少數人在唱衰反對。她也說,10幾年前台灣要做高鐵的時候,有些人也是採取保留的態度,但台灣的進步,從來不會、也不能因為政治口水或保守的心態而停下來。「我們堅持向前,就會看到成果」。
蔡英文說,台灣雖然是離岸風電的「先發」,但亞洲各國已經開始追趕,因此綠能發展不能只規劃到2025年。她將請經濟部長沈榮津盡速研擬離岸風電的「區塊開發」政策,提出2026年到2035年,下一個10年階段的新目標,建立離岸風電在台灣永續發展的生命周期。不僅要吸引更多外商,把亞太營運中心設在台灣,也要讓本土供應鏈廠商,能夠更放心投資。
台灣離岸風場政策目前進入到第2階段「潛力場址」,將在2025年前完成5.7GW的裝置容量,目前風場已全數遴選、競標完畢,自海洋風場開始,今年起幾乎每年都有風場完工併網。原訂第3階段「區塊開發」將採5年(2025-2030年)、釋出5GW的裝置容量,蔡英文今日的宣示,等同將原定計畫「翻倍」。
經濟部:未來風電價格將低於平均電價
針對蔡英文「10年10GW」的宣告,經濟部今日也立即回應,表示目前正依進度落實2025年目標,將會開始規劃10年10GW(也就是每年1GW)的區塊開發政策。
經濟部指出,由於2025年競價風場價格為2.2-2.5元,未來10年10GW區塊開發的招標價格,預期也將低於對用戶的平均售電價格(2.6253元),不過相關國產化需求仍會持續。
身為台灣第一間投入風場開發、經營的企業,上緯董事長蔡朝陽表示,自2010年上緯投入離岸風電開發,到今天很驕傲地將第一座離岸風場 - 海洋風電交給台灣社會,這不僅是政府離岸風電政策的重大里程碑,也充分證明台灣企業已具備規模離岸風電的開發能力。上緯除了是海洋風場的開發商,上緯製造的風力葉片用樹脂,也被用於海洋風場風機的葉片製造。
台灣未來離岸風場完工時間表
2020 | ━━ | ━┥ |
|
2021 | ━━ | ━┥ |
|
2022 | ━━ | ━┥ | 德商達德WPD(麗威風電175MW) |
2023 | ━━ | ━┥ | 丹麥商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 CIP(彰芳風場452MW ) |
2024 | ━━ | ━┥ |
|
2025 | ━━ | ━┥ |
|
延伸閱讀:
- 5年練兵組「台灣隊」:2025年台灣將成風電王國,還是「下課回家」?
- 【懶人包】首座大型離岸風場完工!離岸風電是台灣奇蹟還是「債留子孫」?
- 創下全球風電首例的台灣,怎麼鍊出世界級的競爭力?專訪風機龍頭西門子歌美颯
核稿編輯:羊正鈺
最新發展:
Tags: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