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發電量可供12.8萬戶家用,台灣第一座大型離岸風場「海洋風電」啟動

發電量可供12.8萬戶家用,台灣第一座大型離岸風場「海洋風電」啟動
Photo Credit: 海洋風電 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雖然是離岸風電的「先發」,但亞洲各國已經開始追趕,總統蔡英文表示將請經濟部盡速研擬,提出2026年到2035年「下一個十年階段」的新目標。

台灣第一個具商業規模的離岸風場「海洋風電」(Formosa 1)今(12)日正式啟動,預計今年年底進入商業運轉,為台灣離岸風電政策立下重要里程碑。總統蔡英文更現場宣布,將來台灣離岸風場開發目標將再「翻倍」,要求經濟部盡快提出「下1個10年、10GW的目標」,讓台灣的廠商能在全世界的市場,賺綠能產業的錢。

位於台灣苗栗縣外海的海洋風電,是台灣第一座具商業規模的離岸風場,總裝置容量為128MW,分2階段建置。第一階段2支風機(共8MW)已於2017年4月商轉;第二階段今年5月開工,並在10月完成20支風機的安裝作業(共120MW),預計今年底就能開始商轉。

根據海洋風電新聞稿,風場併網發電後,將每年為12萬8000戶家庭提供乾淨能源,並減少超過24萬5600噸的碳排量,相當於100萬輛摩托車的碳排量。

曾被唱衰,台灣離岸風電未來目標要「翻倍」

海洋風電今日於苗栗龍鳳漁港舉行風場啟用典禮,總統蔡英文也到場致意。蔡英文致詞時表示,海洋風電在月底正式商轉後,每年可以供電給12.8萬戶的家庭,這相當於苗栗縣6成以上的家庭。「3年多前如果告訴大家,我們會看到台灣的第1座離岸風場完工,第2座、第3座正在動工,我們的國家正在邁向綠能國家,很多人大概都會難以想像。現在,事實證明,我們做到了。」

蔡英文指出,即使大多數有遠見的人,都在共同支持台灣邁向綠能、走向進步,但還是有特定的少數人在唱衰反對。她也說,10幾年前台灣要做高鐵的時候,有些人也是採取保留的態度,但台灣的進步,從來不會、也不能因為政治口水或保守的心態而停下來。「我們堅持向前,就會看到成果」。

蔡英文說,台灣雖然是離岸風電的「先發」,但亞洲各國已經開始追趕,因此綠能發展不能只規劃到2025年。她將請經濟部長沈榮津盡速研擬離岸風電的「區塊開發」政策,提出2026年到2035年,下一個10年階段的新目標,建立離岸風電在台灣永續發展的生命周期。不僅要吸引更多外商,把亞太營運中心設在台灣,也要讓本土供應鏈廠商,能夠更放心投資。


總統蔡英文及與會貴賓合照_4
Photo Credit: 海洋風電 提供

台灣離岸風場政策目前進入到第2階段「潛力場址」,將在2025年前完成5.7GW的裝置容量,目前風場已全數遴選、競標完畢,自海洋風場開始,今年起幾乎每年都有風場完工併網。原訂第3階段「區塊開發」將採5年(2025-2030年)、釋出5GW的裝置容量,蔡英文今日的宣示,等同將原定計畫「翻倍」。

經濟部:未來風電價格將低於平均電價

針對蔡英文「10年10GW」的宣告,經濟部今日也立即回應,表示目前正依進度落實2025年目標,將會開始規劃10年10GW(也就是每年1GW)的區塊開發政策。

經濟部指出,由於2025年競價風場價格為2.2-2.5元,未來10年10GW區塊開發的招標價格,預期也將低於對用戶的平均售電價格(2.6253元),不過相關國產化需求仍會持續。

身為台灣第一間投入風場開發、經營的企業,上緯董事長蔡朝陽表示,自2010年上緯投入離岸風電開發,到今天很驕傲地將第一座離岸風場 - 海洋風電交給台灣社會,這不僅是政府離岸風電政策的重大里程碑,也充分證明台灣企業已具備規模離岸風電的開發能力。上緯除了是海洋風場的開發商,上緯製造的風力葉片用樹脂,也被用於海洋風場風機的葉片製造。

台灣未來離岸風場完工時間表

2020 ━━ ━┥
  • 上緯(海能風電378MW)
  • 德商達德WPD(允能風電320MW)
2021 ━━ ━┥
  • 德商達德WPD(允能風電320MW、麗威風電175MW)
  • 丹麥商沃旭能源(大彰化東南及西南風場 900MW)
  • 丹麥商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 CIP(彰芳風場100MW)
2022 ━━ ━┥ 德商達德WPD(麗威風電175MW)
2023 ━━ ━┥ 丹麥商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 CIP(彰芳風場452MW )
2024 ━━ ━┥
  • 丹麥商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 CIP(西島風場 48MW )
  • 中鋼(中能風場300MW)
  • 台電(台電風場300MW)
  • 加拿大北陸與新加坡玉山能源共同開發(海龍二號 300MW)
2025 ━━ ━┥
  • 丹麥沃旭能源(大彰化西南337.1MW+大彰化西北582.9MW)
  • 加拿大北陸與新加坡玉山能源共同開發(海龍二號 232MW、海龍三號512MW)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羊正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