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擁群像》:對大部分的動物來說,「讓世界變無菌」意味著死神的降臨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書要徹底打開通往新世界的大門,探索體內不可思議的宇宙,瞭解我們與微生物相依為命的起源,它們如何用超乎意料的方法改變我們的身體,也形塑我們的日常生活。
文:艾德.楊
- 本文節錄自《我擁群像》書序
我們的細胞裡攜帶2萬到2萬5000個基因,但根據估計,體內微生物的基因數估計是這個數字的500倍。巨大的遺傳潛力加上飛快的演化速度,讓它們成為操控生物化學的大師,能應付各種挑戰。微生物幫助我們消化食物,並釋放原本無法獲得的養分,也為我們提供飲食中缺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微生物一方面幫我們分解有毒、危險的化學物質,一方面則取代或用抗菌化學物質殺死危險的微生物,保護我們免受疾病侵害。此外,微生物製造的分子影響我們散發出來的體味。微生物是如此不可或缺,我們將生活中各種想得到或想不到的任務都託付給它們,例如:引導身體構成,釋放分子和信號導引器官的生長;教育免疫系統,訓練它分辨敵友;影響神經系統發育,甚至可能影響我們的行為舉止。
微生物深刻而廣泛地為我們的生命付出,並遍布我們身上的每個角落。如果我們在審視自己的生命時忽略它,就是以管窺天了。
本書要徹底打開通往新世界的大門,探索體內不可思議的宇宙,瞭解我們與微生物相依為命的起源,它們如何用超乎意料的方法改變我們的身體也形塑我們的日常生活,以及我們為了確保能與它們保持不越界的伙伴關係所使用的各種手段。你將目睹我們是如何在無意間破壞這層伙伴關係,危害自己的健康;也將知道如何操縱微生物群落來扭轉這些處境,來造福我們自己;也將聽到一群富有想像力且充滿幹勁的科學家,不畏嘲弄、否定和失敗,致力於瞭解微生物世界的故事。
當然,我們不只關心人類。(註1)我們也將看見微生物如何賦予動物非凡的力量、演化的機會,甚至是自己的基因。戴勝(hoopoe)是種鳥喙和冠羽讓頭部看起來像十字鎬,全身帶著虎斑紋路的鳥。牠會從尾巴下的腺體分泌出充滿細菌的液體,將之塗在蛋殼上,利用細菌釋放的抗生素阻止其他危險的微生物滲透蛋殼,傷害雛鳥。
切葉蟻(leafcutter ant)身上因為帶有可以產生抗生素的微生物,讓牠能幫自己在土壤中培養的「真菌菜園」消毒。長有尖刺,可以鼓起身體的河豚藉由細菌製造的河豚毒素──一種十分致命的物質──讓企圖捕食牠的掠食者中毒。科羅拉多金花蟲(Colorado potato beetle)是種主要的作物害蟲,當牠啃食植物時,會利用唾液中的細菌抑制植物的防禦機制。
斑馬條紋的天竺鯛(cardinalfish)帶有會發光的細菌以吸引獵物。蟻獅(ant lion)是種長著駭人下顎的掠食性昆蟲,其唾液中細菌產生的毒素會使獵物癱瘓。有的線蟲(nematode)會藉由吐出有毒的發光細菌到昆蟲體內來殺死牠們(註2),有的則會利用從微生物中偷來的基因進入植物細胞,造成巨大的農業損失。

我們與微生物的結盟再三地改變了動物演化的過程,也改變了周遭的世界。理解這種聯盟重要性的最佳方式,就是去思考如果它瓦解了會發生什麼事。
想像一下,如果這個星球上所有的微生物突然消失,往好處想是不再會有傳染病,許多害蟲也無法維生──但好消息僅止於此。草食性的哺乳動物,如牛、羊、羚羊和鹿都會餓死,因為牠們完全依賴腸道微生物分解堅韌的植物纖維;非洲草原的獸群將會消失。同樣必須依賴微生物幫助消化的白蟻也會消失,將白蟻做為食物來源或仰仗蟻丘做為防護的大型動物也會不見。蚜蟲、蟬和其他吸食樹液的昆蟲會因沒有細菌補充它們飲食中缺少的養分而滅亡。
到了深海,蠕蟲、貝類等動物完全依賴細菌獲取能量,一旦沒有微生物,牠們也會死亡,黑暗深海世界中的食物網將因此崩潰。較淺的海洋還好一些,但依賴微型藻類及非常多種細菌的珊瑚,將因為少了它們而變得虛弱而易受攻擊。原本強大的珊瑚礁群會白化、被腐蝕,其孕育的生命都將受到影響。
奇怪的是,人類倒還過得去。對其他的動物來說,「無菌」意味著死神降臨,但人類不同,我們還可以苟活數週、數月甚至數年。我們的健康或許最終會受到影響,但我們將面臨一些相較之下更急迫的問題:少了微生物這個腐爛之神,廢物會急速堆積;我們養的牲畜也將步上和其他草食性哺乳動物一樣的滅亡後塵;農作物也逃不過,沒有微生物為植物提供氮,地球上的植被將經歷災難性的滅亡(由於本書完全側重在動物,我在此向植物學愛好者致上最誠摯的歉意)。
微生物學家傑克.吉爾伯特(Jack Gilbert)和喬許.紐菲爾德(Josh Neufeld)在這一系列想像的實驗後寫道(註3),「從食物供應鏈的浩劫看來,我們可以預測大概只消一年不到,人類社會就會完全崩潰,地球上大多數的物種將會滅絕,倖存物種的族群規模也將大大衰減。」
微生物很重要。我們一直以來都忽略、害怕,甚至仇視它們,但現在該是改變的時候了,若不試著欣賞它們,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就會顯得非常薄弱。我希望藉由本書向你展示動物界的真實面貌,以及當你將微生物視為伙伴時,世界會變得多麼奇妙。本書是另一個版本的自然史,我們將在偉大自然學家們打下的基礎上繼續深化它。
註釋
- 戴勝:Soler et al., 2008;切葉蟻: Cafaro et al;2011; 科羅拉多金花蟲: Chau et al., 2011;河豚: Chung et al., 2013;天竺鯛:Dunlap andNakamura, 2011;蟻獅:Yoshida et al., 2001;線蟲:Herbert and GoodrichBlair, 2007。
- 美國南北戰爭期間,這些發光的微生物也跑進士兵的傷口,並為他們的傷口消毒;部隊叫這神祕的守護光為 「天使的耀輝」(Angel’s Glow)。
- Gilbert and Neufeld, 2014.
相關書摘 ►《我擁群像》:船艦「屁股上的刺」──令海軍頭痛不已的「彎彎蟲」
書籍介紹
《我擁群像:栽進體內的微米宇宙 看生物如何與看不見的微生物互相算計、威脅、合作、保護 塑造大自然的全貌》,臉譜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Tags: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