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澄清「課本沒有」,韓辦指「小學教肛交、性高潮」是反映家長焦慮

教育部澄清「課本沒有」,韓辦指「小學教肛交、性高潮」是反映家長焦慮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雖然教育部緊急澄清,目前所有課本沒有「肛交、性高潮」的相關內容,不過高雄市教育局局長今天指出,教科書和教學現場是有差距的,有的老師會脫稿演出。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妻子李佳芬日前在屏東出席輔選活動時,指校園內「小三教肛交、小六教性高潮」,批評民進黨政府的教育有問題引發熱議,教育部昨(11)日傍晚緊急發出聲明澄清,表示目前所有課本都沒有相關內容,呼籲不要再傳不實謠言。

安定力量黨主席孫繼正也曾在造勢活動提出相同指控,遭教育部告發後未被起訴。韓國瑜競選辦公室發言人葉元之則表示,課本的確無相關內容,但李反映的是家長團體的憂心,政府應該對教學現場把關。至於韓國瑜的副手張善政則表示尊重性平教育,對於同性戀應尊重而非鼓勵,他也幫忙澄清,李是在批評蔡政府一意孤行實行課綱,應該用最有共識的版本。

李佳芬「造謠」風波,教育部急澄清

(中央社)李佳芬日前在屏東批評現在的校園教育教一些課綱沒有的東西,很多媽媽傳影片給她,轉述校園內小三教「肛交」,小六教「性高潮」,讓很多媽媽擔心,學校不應該在小學就教這麼前衛先進的知識,認為政府沒有做好教育把關的責任。(影音

教育部昨天傍晚召開「再次呼籲別再抹黑性平教育」記者會,由教育部長潘文忠親自出面澄清假訊息,潘文忠指出,過去網路流傳很多對性平惡意的假訊息,有的還竄改教科書內容,以不實訊息誤導家長,嚴重扭曲性平教育,教育部過去就已針對這些惡意抹黑不斷澄清,並提供圖卡讓家長知道真實情況。

潘文忠提到,近日網路又流傳不實訊息,還有公眾人物未經查證,在公開場合提起坊間流傳的假訊息,引發家長不安。但目前國中小教科書都經過嚴謹審議,根本就沒有「小三教肛交、小六教性高潮」這些內容,因此嚴正澄清這些假訊息。教育部也請國家教育研究院蒐集國中小各年級的教科書,放在記者會現場供翻閱檢視。

潘文忠表示,性平教育是希望讓孩子們理解個別差異後彼此尊重,避免因不瞭解而產生霸凌,對於部分團體和公眾人物引用或轉述未經查證的不實訊息,並造成誤導,教育部對此感到遺憾,也表達沉痛抗議,希望謠言和抹黑到此為止。

「小學生教肛交、變性、性高潮」的說法是從哪來的?

律師林智群在臉書上表示,他查到最早這個說法是出自反同婚團體護家盟,當時是說「同婚合法化,學校教肛交恐有法律依據」,但後來通過的同婚專法共27條,內容根本沒寫到「肛交」。

安定力量黨主席孫繼正今年6月8日,於高雄市長韓國瑜在花蓮縣的造勢場合,公開指稱國中開始教肛交教育、可自己變性動手術等。

當時潘文忠在6月14日就在臉書發文澄清,孫繼正所述的內容,完全悖離事實,與國高中教科書不符,如有一點良知或求真精神,只要向各級學校教師求證,取得課本及課程內容,即可知前述言論都不屬實。

教育部也在6月舉報孫繼正散布性平教育謠言,並且提出62冊性平教材作為佐證,但法院以孫繼正提出一段網路影片「潘部長,您被蒙蔽了嗎」認定孫繼正已盡查證義務,也認為孫除了該影片所涵括的內容外,並未添加其他內容,不符合社會秩序維護法「散布謠言,足以影響公共之安寧者」的規定,所以不處罰。

潘文忠對此不能接受,強調影片不只來源不明,也與事實不符,經過有心人士剪輯,已經造成家長恐慌,適當的查證方式應是翻閱課本、詢問教育部課綱內容、向各級學校教師請益。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科長謝昌運也說明,當時向警政署舉報孫繼正時,提出62冊國高中教材作為證據,包含各版本的教科書,裡頭確實都沒有孫繼正所提的肛交、自己做變性手術、多元多P、用藥等內容。

謝昌運指出,現行教材都經過嚴格審查程序,不可能有上述不當性平內容。而孫繼正向法院提出的影片,是經過有心人士剪輯,流傳坊間已久,很難查證是否是課堂真實狀況。

曾獻瑩在臉書上批評,明明就有同運團體進入校園亂教、個別老師補充教材混亂,曾有小三學生在課堂上被老師教保險套使用,高年級有學習單內容提及自慰,《青春水漾》影片討論過性高潮,這些「校園亂象」教育部不管,發澄清說明就像是顧客抱怨菜太鹹不想吃,老闆卻回應食譜一切正常。

《新頭殼》報導,高雄市教育局長吳榕峯今天在議會面對議員批評李佳芬捏造不實謠言應該道歉時則表示,教科書和教學現場是有差距的,有的老師會脫稿演出,教師在教學現場有教相關內容,是家長反映出來的。

不過曾因為在學校教授保險套使用而被家長團體抨擊甚至告上法院的劉育豪老師,則在臉書上再次強調澄清,自己並沒有教過「肛交」,教授內容有先經過家長問卷同意,而且主要是再談安全性行為和保護自己,後來教育部調查後也認定為專業內容,檢察官並未將其起訴。

除了擔心「性教育」,保守家長團體還要「同志教育」也從性平教育裡消失

去年公投第11案通過「不應對國中小學生實施同志教育」,教育部今年初修正發布《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第13條規定,把原條文「同志教育」4字刪除,改為「認識及尊重不同性別、性別特徵、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性傾向教育,及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防治教育」等內容。

上月23日,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委、無黨團結聯盟立委高金素梅就在立法院召開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草案公聽會,對教育部提出的修正草案進行討論,出席公聽會的人士看法不一。

綜合《女人迷》《聯合報》報導,中華民國全國家長聯誼會代表陳貞瑾質疑,教育部的修正只是「換個說法」,依然違反公投第11案的意旨,高雄市家長協會理事長洪志和則表示,「身為一個真正的家長,受到家長爭議的教材本來就都不該放在教科書裡。曾收到消息指出有男生就是被教育影響,追求男同(志)的生活,已經染毒,再從染毒到染愛滋。」曾獻瑩則批評,「國中國小階段,為什麼要一直去討論變性、同志議題?」教育不應該變成「某種意識形態的推廣」。

不過高雄市中正高工專任輔導教師卓耕宇肯定教育部提出性平法施行細則第13條修正。修訂前同志教育常常被窄化為認識同志的教育內涵;修訂後能更全面保障學生並有助提升教職員工生的性平意識。曾任行政院性別平等委員會第1屆委員、也是目前第4屆委員的李安妮說,也對此修法表示肯定。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羊正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