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流亡反對派領袖山嵐西在大馬控訴,母國已淪中國殖民地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儘管柬埔寨的流亡反對派領袖山嵐西等人,無法在11月9日的柬埔寨獨立日返國,而泰國當局也禁止他們入境,不過他們成功入境馬國,也獲得馬國國會的接待。
馬來西亞媒體《當今大馬》報導, 流亡法國的柬埔寨反對派救國黨(CNRP)主席山嵐西(Sam Rainsy),日前在馬國控訴洪森政府政府不惜犧牲貧窮的公民,任由其母國變成中國殖民地。
山嵐西接受《當今大馬》專訪時指控,洪森政府掠奪農民的土地,以轉交給中國人,山嵐西說「中國把柬埔寨變成了一個中華僑居地。他們派來的人並非遊客,這些人並不富裕,且來自各行各業。」
不過山嵐西並不將此問題怪罪於中國,他認為是洪森政府的政策使中國成為國家的單一投資來源,才形成此過度依賴中國的局面。
山嵐西原計劃在11月9日的柬埔寨獨立日,試圖與其他党領袖通過泰國邊境闖關回柬埔寨,但有關計畫被泰國航空阻止而受挫,因此目前山嵐西與同黨副主席莫淑華(Mu Sochua)人在馬國境內。
儘管洪森政府已去函要求馬國政府進行遣返,但馬國外交部以山嵐西等人並非持柬埔寨的國際護照入境為由,而未對他們進行扣留。
山嵐西:受馬國民主變革鼓舞
山嵐西指出,今年9月馬國首相馬哈迪訪問柬埔寨時,曾提醒勿過度依賴單一的外來投資國。
《當今大馬》報導,馬哈迪在今年3月訪問菲律賓時,也提出上述提醒,並建議菲國管制和限制中國的影響力。
《德國之聲》報導,2018年8月馬哈迪訪問北京時,在與中國總理李克強召開的聯合記者會上指出:「我們不想看到新型殖民主義出現,因為窮國沒有能力在開放、自由的貿易中與富國較量。必須是公平貿易才行。如果是這樣,那我和李總理一樣支持自由貿易,因為這對全世界都有利。」
山嵐西認為,由獨裁者統治的國家很可能會被中國控制。對於馬國在2018年5月8日實現建國以來的首次政權輪替,他直言深受馬國的民主變革啟發與鼓舞,因為馬國為其他東南亞國家樹立了政權可得以和平移交的榜樣,而印尼也是稱得上民主的東南亞國家。
《中國報》報導,山嵐西12日結束訪問馬國國會行程後,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他可能會在馬國多待幾天,同時視歐盟與洪森政府的談判進展為何,再決定何時返回柬埔寨。山嵐西也向媒體表示,相當感謝馬國政府允許他和其他救國黨人士入境,而他們能獲得馬國國會接待,反映馬國國會議員是支持柬埔寨的民主。
新聞來源:
- 流亡在野領袖控訴,柬埔寨淪中國殖民地(當今大馬)
- 受大馬民主變革鼓舞,柬在野領袖盼回國抗爭(當今大馬)
- 感謝大馬收留 沈良西等待時機反柬埔寨(中國報)
- 馬哈蒂爾:支持一帶一路 反新殖民主義(德國之聲)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楊之瑜
最新發展:
-
唯一反對黨遭取消參選資格,聯合國批評柬埔寨選舉不具包容性 6月前
-
柬埔寨流亡反對派領袖山嵐西入境馬國遭驅逐出境,馬國外交部稱安華不知情 6月前
-
柬埔寨139位反對派人士面臨大審 ,人權律師:沒有事實與法律基礎 3年前
-
【東南亞週報】東協南韓峰會上印尼與南韓完成CEPA談判|杜特蒂解除副總統掃毒委員會職務|Dyson敲定全球營運總部搬遷至新加坡老發電廠 4年前
-
【東南亞週報】美防長訪越菲強化軍事合作|泰政壇新星他納通遭撤議員資格|川普呼籲柬埔寨「回歸民主道路」 4年前
-
【東南亞週報】柬反對黨領袖根索卡軟禁解除|越南音樂老師反政府言論判刑11年|泰將開放個人種植醫療用大麻? 4年前
-
柬埔寨總理稱為國家團結釋放反對派人士,惟未同意流亡海外反對派領袖返國 4年前
Tags:
一圖看懂 太陽光電三大觀念釐清!2050淨零台灣為何要有太陽光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本文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隨著全球73個國家加入碳稅或ETS,碳定價已被證實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遷的有效手段。尤其台灣產業以外銷為導向,淨零減碳議題不僅是為環保,更關係到台灣企業的競爭力;若不積極面對挑戰,碳價成本將威脅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衝擊產業競爭力。因此,產業轉型發展綠電減排,已是不可不為的生存策略。
當全球綠電應用迅速發展,歐盟更早在2020年取得「最綠年」成果,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38%,甚至超越化石燃料佔比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經濟部能源局更研擬太陽光電能源用地白皮書,計畫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然而,太陽光電作為新興能源,對社會大眾來說較為陌生,因此本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觀念1:無毒可回收,汙染趨近零
「太陽光電板製造對環境有害?光電會有電磁波對人體影響?」其實,太陽能板結構簡單(主要由玻璃、鋁框和矽晶片組成),材料無毒且可回收,容易模組化又方便建置;目前政府已建立太陽光電模組回收機制,只要遵守環保法規製造太陽能板,幾乎不會排放汙染物。此外,光電發電設備主要由光電模組與變流器組成輸出直流電,不會產生高頻幅射;設備產生的磁場強度相當於一般家用電器如電腦,並沒有對人體產生電磁波危害的疑慮。
更無庸置疑,源源不絕的日照,讓太陽能成為最乾淨、最友善環境的能源之一,也是台灣綠能發展不可或缺的途徑。
觀念2:智慧電網與儲能,365天不斷電
「太陽光電無法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天氣不好的話,電力又告急?」其實,太陽光電已是是國家發展重點,隨著技術快速發展,勢必能應對高能耗需求,包括工業生產和大型機構的電力所需;例如台電已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結合儲能,增建大甲溪光明發電廠計畫、協和燃氣機組改建計畫,以提升系統韌性與速度。透過智慧技術和儲能系統,太陽光電能夠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甚至有機會成為主要能源。
許多綠能產業正致力發展智慧管理、智慧電網和儲能技術,太陽光電也不例外。透過智慧管理,做到依照實際需求和天氣條件即時調整光電輸出,運用智慧電網提升能源分配的效率,藉由儲能系統在離峰時段儲電,於尖峰時段輸出能量,補足用電缺口,提升太陽光電系統的靈活度與應用效率。簡言之,無論天氣變化,只要建構完備的電力系統韌性,即可維持穩定供電。
觀念3:長遠投資,實現回本
「太陽光電設置和運維成本過高,無法回本?」我們都知道太陽光電源自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隨著太陽光電技術不斷進步,設施的建置和運維成本勢必逐步下降,並反映在電費上;換言之,太陽光電是一項必要的長遠投資,更是一個合理規劃即可預期回報的投資。
目前日本、歐美等國正積極發展農電共生、漁電共生,引導廢耕農地或廢棄魚塭重返耕耘或養殖,他國經驗也多次證明太陽能板有助於降低區域氣溫、幫助維護植被、避免土壤退化。
面對2030年實現產業淨零、2050年全國淨零的目標,地狹人稠的台灣更應該善用土地資源;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再利用廢耕地,推動智慧農/漁業、實現農/漁電共生,並善用太陽光電系統特性,提升綠能佔比、土地與空間利用率、糧食生產效率,最大程度地發揮經濟效益,造就產業多贏。
發展太陽光電的路上或許會面臨許多挑戰,但永續目標在即、綠電趨勢不可逆,太陽光電已被證實是可利用的綠電來源,全民應具備綠能共識、理性討論,共同思考如何實踐環保選址、智慧管理及儲能系統,朝向長遠、穩健的太陽光電邁進,才能為淨零台灣鋪平道路,實現永續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