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移民政治:從不分區立委名單評國民兩黨的新住民政策思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20年選舉倒數兩個月,國民兩黨的不分區立委名單也出爐,其中新住民的代表由誰出線,成了新聞的焦點。學者楊聰榮認為,新住民群體所代表的身份政治,未來在台灣政治是個重要的議題。
移民政治成為歐美國家大選的主要課題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對於台灣的選民來說,這可能還是一個相對比較生疏的課題,畢竟台灣的大選一直到四年前才出現了第一位新住民立法委員。不過這個生疏的課題,卻成為本屆不分區立法委員提名的主旋律之一,新住民代表,成為我們觀察不分區提名名單的一個重要的角度。
上一屆不分區立法委員的提名,國民黨推出林麗蟬,是柬埔寨因婚姻移民而來台灣的新住民,成為台灣有史以來第一位新住民國會議員。這在當時被認為是國民黨名單的亮點,國民黨在這方面拔得頭籌,獨領風騷四年。反觀民進黨,當時並未想到推出新住民代表。從移民政治的角度來看,國民黨領先,民進黨連個代表都沒有,林麗蟬成為唯一的新住民國會議員,若有相關議題要發聲,朝野各黨都會讓位給林委員,佔了一個極佳的發言位置。

本屆的不分區立法委員名單排出來之後,民進黨顯然記取歷史教訓,也排出來了新住民代表羅美玲,而且是排名第四。不只在新住民代表這個議題上,從無到有,一舉突破了過去的格局,而且名列前茅,代表民進黨重視新住民。
反觀這一次的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提名,爭取連任的新住民代表林麗蟬並未被提名。國民黨這一次的突破是將陸籍配偶背景的代表放到名單裡面,而且還一舉提名兩位,也是排名十七的牛春茹,以及排名二十九的史雪燕,但這兩位都不在安全名單裡。
從移民政治角度來說,這次得分的是民進黨,而國民黨的佈局顯得混亂且無章法。像新住民這樣的少數族群,最重要就是身分代表——即具有這樣身分的人是否有代表在其中。民進黨雖然只提一位,但是名列安全名單的前段,保證一定會有新住民代表。反過來說,國民黨提名兩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毫無作用,因為兩位排名都在後面,成為聊備一格的裝飾品。這樣的結果,如果最後選舉當選名單沒有大的意外,變成只有民進黨有新住民代表。以後談到新住民議題,主客關係異位,變成民進黨一枝獨秀。
國民黨的佈局在新住民代表方面訊息混亂,令人感到意外。如果有兩個名額,有一位找陸配新住民,另一位找東南亞新住民,就可以在兩方面都有代表。目前這樣的提名方式,不僅讓東南亞的新住民失望,就連中國大陸來的新住民也失望。可以說新住民人口結構的兩大區塊都沒有得到分數。
這種佈局方式是最糟糕,需知少數族群代表最重要的就是身分代表,如果無法列入安全名單,還不如當初所有的新住民都不要提名。提了名又把他們放在不會當選的名次,一定會得到反效果,反而讓看重這個議題的選民感到反感,對於選舉的加分效果適得其反。
至於人選本身,在這一次的不分區名單中應該是屬於次要的問題。國民黨的主要問題是,尋求連任的林麗蟬沒有出現在本屆不分區立委提名名單之中,這必須要有一個說法。如果沒有一個比較周延的說法,過去國民黨在政治的得分,現在反而變成負分了。一個新住民國會議員的人才經過四年的培育,應該是國民黨的資產,如果隨手丟在腦後,對於過去培養出來的支持者是難以交代的。
一度曾有聽說,國民黨將在不分區名單調整的時候,重新把林麗嬋放進去。許多陸配團體在聽到消息後,調整提名當天集結在國民黨中央黨部前抗議,這種場景幾乎是最糟糕的,因為這樣塑造了在國民黨支持者中,陸配和東南亞配偶是互相對立的印象。這樣各自支持群眾互相對立的場面,會留下不良的後遺症,對國民黨日後要提出任何新住民政策都會造成困擾。

在人選本身,民進黨所提的代表並非沒有異議,也有從負面的角度來分析的,不過這位代表特殊的地方,是南投縣現任的縣議員。評論者雖然可以用家族政治等因素來評論,不過也表示她已經經過民意的考驗,民進黨將其列為不分區立委,就是將通過民意考驗的人才提升到國會議員的格局,就是個有民意基礎的新住民代表。民進黨的提名策略,至少在新住民代表的角度上,所傳遞的訊息比較清晰。
然而不論兩大黨的提名策略如何,這一屆的不分區立委提名,新住民代表已經是個清楚的議題,是兩個大黨提名不分區立委不可或缺的焦點。這個焦點,早在兩大黨都成立新住民委員會時就已經開打,成為兩黨互別苗頭的重點政見。要從兩個大黨的提名結果來看,民進黨重視東南亞配偶,國民黨重視陸配,台灣的移民政治,又成為朝野兩大政黨政策競合的主戰場之一。
延伸閱讀:
- 「母語教學」雖立意良善,但須意識到「新二代」標籤裡存在著不同獨立個體
- 東南亞人不是「雞」,他們讓台灣社會得以有更多元的文化視野
- 當孩子好友是新住民子女:是否對東協的理解和想像,依舊停留在「幫傭的瑪麗亞」?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楊之瑜
Tags:
2023資安產業日:新秀育成、跨域合作,資安培育基地在沙崙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11月24日,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於沙崙資安服務基地舉辦「2023資安產業日」,結合產業研討、資安講堂、企業攤位展示以及互動遊戲等形式,創造資安產業與產業資安交流媒合的舞台,匯聚產官學研等領域,打開臺灣資安新氣象。
疫情後,全球數位化的腳步更加迅速,網路惡意攻擊形式也不斷翻新,對臺灣造成許多資安威脅。因此,政府將資安產業列為國家重要產業之一,2021年底於臺南沙崙啟用的「ACW SOUTH 數位產業署沙崙資安服務基地」(下稱沙崙基地),就以推動資安產業發展、提升產業資安防護能量、推動產業資安、創造資安跨域合作為核心使命,積極推動人才育成、驗測實證產業技術、跨域合作等計畫,打造臺灣指標性的資安場域。
啟用至今,沙崙基地已培育超過2300人次的資安人才、已開發23套攻防演練劇本,並協助23家次廠商完成33項次資安產品驗測。為進一步凝聚臺灣資安產業,上週五(11/24)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於沙崙基地舉辦「2023資安產業日」,結合產業研討、資安講堂、企業攤位展示以及互動遊戲等形式,創造資安產業與產業資安交流媒合的舞台,匯聚產官學研等領域,打開臺灣資安新氣象。
2023資安產業日盛大開幕:臺廠深耕、國際肯定,見證臺灣資安領先全球。
今年資安產業日聚焦於臺灣IT(資訊科技)、OT(營運技術)領域的資安研發、供應鏈聯防、產品驗測及人才培訓等亮點成果。數產署也在開幕儀式中加入巧思,展現各界深耕資安技術、提升產業資安韌性的歷程,並透過授贈資安新秀榮譽獎狀,凸顯沙崙基地攜手產業共育新秀的不遺餘力。此外,為了促進資安產業與產業資安進一步的交流與對話,也邀集資安領域專家,分享AI協防、公私協力及CMMC等最新資安趨勢;並於主會場中透過23家攤位展示,構築產官學研之間的交流平台,促進研發技術及創新服務的產業能量流動。
開幕式的成果短講中,榮獲2023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的代表黃鼎傑組長表示「工控資安近年來逐漸受到產業重視,ICSentry工控資安威脅分析平台榮獲R&D 100 Awards的肯定,代表臺灣資安創新研發能量受到國際的注目與肯定。」對所有為資安產業奉獻心力的人來說,這座獎項是國際對臺灣資安研發能量的肯定,也鼓舞了在資安道路上持續努力前行的產業夥伴。綜觀今年臺灣資安的成果,數位發展署林俊秀副署長讚嘆,「臺灣資安真的是十年磨一劍。如今能夠收穫如此亮眼的成果,都是奠基於許多人多年來的共同努力,才終於走到今日這一步,真正把臺灣資安發揚光大。」
為產業注入新活力:業師領銜、接軌產業,從理論到實務的新秀實戰
不過,資安產業若要持續發展,帶來更多的創新技術及服務,後進的人才培育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此,今年沙崙基地也延續去年沙崙資安新秀大賽「育才」的核心精神,辦理「2023沙崙資安新秀媒合培育計畫」,攜手產業師資,幫助對資安領域有熱忱、有興趣的新秀們找到學習的環境與資源,更上一層樓。
開幕式中,數位發展部唐鳳部長也蒞臨現場,親自頒贈今年度入選參與資安新秀媒合培育計畫的企業與同學們榮譽獎狀。授贈前,唐鳳部長也在致詞中肯定「企業出專題,學生來解題」的媒合模式。資安新秀代表陳躍心同學表示,計畫過程最特別的是接受業界導師的專業指導,不僅加深他們對資安理解,也在過程中體會到理論學習和產業實務的差異,對未來的課業學習及職涯發展都影響深遠。下午時段的新秀快講活動中,新秀們更充分展現對於資安領域的熱情、以及對業師輔導的感謝與肯定。
開幕式結束後,新秀們在「Testbed 資安應用多元展區」展出此次的專題成果,同時亦將想傳達給大眾的計畫成果資訊,透過有趣的闖關遊戲進行推廣;除此之外,現場還有「新秀成果導覽活動」,由專人詳盡地介紹沙崙計畫的發展脈絡與成果亮點,並帶領觀眾逐關導覽,深入認識不同新秀隊伍在培訓過程的點點滴滴:例如來自長庚大學資管系的「什麼時候要吃藏壽司」隊,運用叡揚資訊提供的培訓平台及漏洞檢測工具,開發出具備安全框架的「智慧安全會議室管理系統」;以及跨校組隊的「吃飯皇帝大_白飯北科大」隊,透過菱鏡提供的硬體設備進行實作,進行資安攻擊的觀測與分析,並且在專題期間偵測到一起真實的DDos攻擊。

有趣的是,分享過程中新秀們不約而同的表示,參與計畫最大的收穫是他們從一次次的挫折與困難中,領悟到實作與理論的差距。而當自己從單純解題、答題的「解題者」,進階為找到問題、解決問題的「出題者」後,他們對資安領域也產生更多熱情。另一方面,參與育才的企業導師也相當肯定新秀們的認真,他們學習過程的衝勁和態度,就是成功解題的關鍵,也期待未來沙崙基地的人才培育計畫能夠更大、更廣,為臺灣資安產業注入更多活水。
新秀人培 x 產業對話:臺灣資安的關鍵節點
開幕式時,唐鳳部長曾提到,「數位部為了彌平『資安產業』和『產業資安』的距離,長期致力於推動各項資安計畫,以期未來新的服務或需求出現時,雙方能在毫無知識隔閡的狀態下連結,最大化技術迭代的速度。」而ACW SOUTH數位產業署沙崙資安服務基地就是兩者交會的關鍵節點,不只培訓更多產業資安人才,同時挖掘更多潛在的新秀投入資安產業,也促成臺灣各界企業的相互交流,啟發越來越多的正向循環。也期許未來在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的帶領下,沙崙基地能匯聚更多資安人才,凝聚產業資安能量,攜手產官學研朝更靈活、多元的資安未來邁進。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