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越南不譴責俄羅斯?少了俄羅斯的支持,越南的南海主權維護將更艱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越南屬於威權國家,自然也不會把人權等普世價值放在外交的第一位,對越南來說最重要的是現實主義與國家利益。而俄羅斯在越南近年面對中國文攻武嚇的狀況之下,即便與中國有密切的貿易往來,但基於戰略平衡的道理依然會提供軍火給越南。
文:阮氏清金(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大學、長榮大學、成功大學越南文講師,專長為越南語、越南文化、越寮柬關係研究)
聯合國大會 2022年4月7日針對暫停俄羅斯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HRC)的成員資格一案進行投票,其中越南投下了反對票,雖然越南駐聯合國大使表明反對戰爭,但對聯合國直接除名俄羅斯的做法也不贊同。
越南擔心的事情只有一個:少了俄羅斯的影響力,未來越南在南海處境會更困難。
和印度一樣,越南大部分的武器都屬於俄規國造或直接向俄國購買,此外越南的國防策略整體是守勢,其最大的假想敵就是中國,在美國尚未全面取代越南軍火規格與買主時,俄羅斯永遠是最大的買家。
越南是少數將俄文列為國家重要學習語言的國家之一,這是因為越南在能源和防務上需要大量的俄文人才,這和越南人學習英語的動機不太一樣,因此在越南會出現一種奇特現象:越南政府和軍方通常親俄的人比較多,年輕人大部分都比較喜歡美國文化。
越南屬於威權國家,自然也不會把人權等普世價值放在外交的第一位,對越南來說最重要的是現實主義與國家利益,俄羅斯在越南近年面對中國文攻武嚇的狀況之下,大量提升了越南的海軍和陸上裝甲,俄羅斯即便與中國有密切的貿易往來,但基於戰略平衡的道理一定會用各種方式授予越南新式戰機、防空導彈系統、軍艦、潛艇、坦克等陸、海、空軍裝備,因此越南擔心的是,假設將俄國陷入孤立的境地,中國一定是最後贏家,這個不是在嘲諷親中的媒體,而是越南本身就有這方面的擔憂。
和印度不同之處在於,越南人口不到1億,沒辦法靠自身力量去平衡俄國對中國的依賴,從能源出口這件事上,越南就沒有能力同印度一般採購大量煤炭、原油。
越南希望最圓滿的解決方案是俄國在國際壓力下停戰,以及俄羅斯被納入西方的系統之中,而不是將俄羅斯陷入孤立。只要長期有和俄羅斯接觸的國家 、團體與個人都很清楚,俄羅斯希望獲得西方真正的接納與對等談判,但是西方外交體系依舊沉浸在理想主義的思維之中,所以才會發生俄羅斯明明經過了葉爾欽時代卻加入不了歐盟與北約,但中國共產黨從來沒垮台的狀態下卻被認為可以透過和平演變來改變中國。假設今天西方外交體系是以現實主義外交為依歸,就會搞清楚俄羅斯不會是威脅,俄羅斯只是普亭透過輪流當總統執掌權力的民主國家,而中國才是那個一開始就應該卯起來不讓她加入世貿體系的國家。
越南近年國際地位和形象不停地趨於正面,外界普遍認為越南沒必要為了俄羅斯損失在西方國家面前的形象,但這種假設其實犯了一個錯誤的前提:越南的國家形象從來不是依靠政府去改善的。越南的國際形象這幾年大幅度躍生有三個前提:
1.越南移民在全世界愈來愈多,將越南的文化也跟著傳播到全世界,讓各國對越南文化愈來愈理解。這可以體現在全球的越南迷身上,我們可能可以看到一個洋五毛一天到晚歌頌中共黨的偉大,但很少越南迷會去歌頌越共的偉大。
2.老一輩經歷過越戰的世代逐漸凋零,即便越柬戰爭時代的人現在最年輕也40好幾了,也不會記得當時越南戰爭狂人的形象,歐巴馬時代對越南解除軍武禁運象徵一個時代的終結:那個中國打越南給美國看,美國一解越戰仇恨的時代。
3.越南的勞動市場有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的潛力,而且對希望從中國轉移出來的企業特別有利。
撇除掉這三項因素,基本上就構不成越南在這個世界愈來愈受歡迎的原因,而這也是為什麼越南也是共產黨一黨專政的政府體制,但西方體系很少將越南當成敵人的原因,因為越南政府在越南與國際之間的互動角色其實是被動角色。
而且越南外交體系向來只相信大國競爭博弈的現實,對聯合國的共識決投票向來就不信任,所以越南即便在聯合國投下反對將俄國踢出人權理事會的票,但東協與美國峰會時,越南對美國的態度跑得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積極,越南自己也很清楚,和美國關係改善並同時維持與俄國的傳統合作關係,比在聯合國投那一票還要有價值很多。
另外最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越南考慮自身在東協內部地位的問題,雖然踢出人權理事會可能無關乎俄國的綜合實力,但俄國的地位下降絕對是注定的,東協歡迎俄國參與東協事務,一方面俄國軍火便宜,二方面俄羅斯在南海的任何軍事活動,都不至於像美國來到這裡會引起中國激烈的緊張情緒。
越南是唯一可以擔負對口俄國的首驅之邦,所以越南和俄羅斯才會在近期舉行「陸地聯盟-2022」聯合軍演,美國對俄羅斯任何陸海軍事行動都十分敏感,唯獨與越南和印度的聯合軍演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俄羅斯在戰事吃緊之際還是要與越南軍演,某種程度也是透過越南在告訴美國:事實上俄羅斯一直在抗中,但西方世界卻無端的將俄國視為與中國並列的大敵,現在俄羅斯抱持著即便戰爭也要協助越南防中的行動,向西方喊話。
俄羅斯早在2012年至2013年就已經將軍事重心逐漸往亞洲轉移,當時越南也是藉著這一股風一口氣跟俄國訂購了一整隊的潛艇,當時烏克蘭和白羅斯全部都相安無事,所以站在越南的立場來看,根本就是西方自找麻煩在俄國後院放火,緩解中國的壓力。
雖然筆者個人也是親美思潮的年輕世代,但在越南政府親俄這件事上面,越共的專業判斷還是比民間正確的。
延伸閱讀
- 越南棄權於聯合國中譴責俄羅斯,民間學者和公民團體則呼籲俄羅斯結束對烏入侵
- 你知道烏克蘭境內有5萬越南移民嗎?曾是異鄉的廉價勞工,感謝烏克蘭「給了他們自由的感覺」
- 曾為最堅定的盟友到最大軍火貿易國,從越南官方對「俄烏戰爭」的表態回顧越俄關係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吳象元
【圖解】在台灣,等一項癌症救命新藥需要等上超過700天,而日本最快只需要60天!台灣人,你真的有「命」等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等一項救命的藥物,需要多久時間?台灣新藥從申請日到健保正式給付生效,如癌症創新新藥等重大疾病藥物,平均需等超過700天;而鄰近國家日本,則是60-90天內。換句話說,台灣人一旦生了病,想要用到新研發的救命藥物,病人需耗時等待。台灣人,真的有「命」能等嗎?
2022年中,余苑綺因癌症過世,不僅讓演藝圈許多粉絲與親友不捨與難過,也讓許多同是癌症病友的患者與家屬,感到忐忑不安。余苑綺從2014年罹患直腸癌後,立委余天耗費數百萬就為替女兒挽命,甚至四處奔走希望爭取美國最新的抗癌藥物,可惜最終未能等到就已離世。
看得到卻用不到的救命新藥

事實上,類似遺憾在台灣時有所聞。即使國外屢有救命新藥問世,台灣人卻不一定能使用得到。根據數據顯示,在日、韓、以色列、加拿大等11個高所得國家中,台灣的肺癌存活率在高所得國家排名倒數第四,只有日本的一半;攝護腺癌存活率為倒數第一、乳癌倒數第二,胃癌則輸日本、韓國。若以平均餘命來看,台灣也比日本短少三年。
國人平均餘命、癌症存活率等指標,落後其他國家,健康投資不足也是一大原因。若與鄰近的日本比較,日本整體醫療支出佔整體GDP比例為11%、其中強制性醫療保險支出8.3%、藥費支出2.3%,而台灣則是6.1%、3.5%、1.2%,三者占比皆低於日本。
慢性病、罕見疾病甚至是現今新興癌症治療趨勢,如免疫療法、精準醫療等,亟具突破性、療效更佳的治療,在健保資源有限下,被限縮給付,導致病人只能自力救濟,自掏腰包使用。

為什麼新藥新科技導入台灣那麼難?

健保業務也包含引進新藥及新科技,但為什麼仍讓新藥新科技導入受阻?首要原因就是健保財源不足,進而排擠新藥引進。雖然每年的健保預算相較25年前開辦時的2000多億元,已成長到8000億元,但醫療費用年年成長,仍跟不上如雨後春筍增加的治療項目。台灣整體藥費支出早已偏低,新藥預算更是嚴重不足,不但零成長,甚至還負成長。
財務衝擊下,造成新藥給付審理流程頻頻卡關,許多國外原廠新藥因台灣議價空間小,使得引入時程拉長、健保給付條件越趨嚴格。許多效果良好的藥品,卻因支出費用高,在健保現有預算限制下,只得限縮藥品的給付範圍,讓可使用的病人族群也連帶限縮。
無法與國際治療標準接軌的台灣

新藥納入給付前都得先進行「醫療科技評估」(HTA),意即評估新藥引進是否具有成本效益,但常常因財務衝擊大,在醫療科技評估(HTA)這關就被擋了下來。依據2019年藥品查驗中心醫療科技評估(HTA)報告顯示,僅3成癌症患者所需用藥能獲得健保給付。
影響的不僅是個人減少延長生命機會,也讓台灣用藥標準大幅落後先進國家。根據統計,台灣新藥從申請日到入健保給付生效,如癌症等重大疾病創新藥物,平均審查需超過700天;而鄰近國家的日本,則是在60-90天內。
尤其,相較於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的藥品適應症,台灣健保給付的藥品適用範圍,因為預算相對限縮,僅部分適應症可以納入健保,未納保之適應症的病人必須自救苦等審核通過。換句話說,台灣人一旦患重大疾病,可能只有三個殘忍選擇:一是使用既有治療控制病情苦等新藥納保;二是賣車賣房自費使用藥品換取生命延續;三若金錢耗盡最後只能放棄治療。反觀日本,新藥給付不僅時間快速,甚至是依照仿單所有的適應症都給付,民眾可以使用到依照仿單給付的最新藥品。
環環相扣下,台灣標準治療早已和國際嚴重偏離。政府對於台灣醫療政策要有前瞻性的思考,應全面檢討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增加新藥預算以加速新藥新科技納入給付,為台灣民眾謀求新藥可近性及最佳醫療選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