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馭不適圈》:123間歇心法,化不適感為成長最佳養分

《駕馭不適圈》:123間歇心法,化不適感為成長最佳養分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常常我們對於失敗的抱持「零容忍」,因為害怕失敗,所以不敢嘗試任何新奇或者會遭受失敗事情。因為不想面對失敗的不適,會害我們錯失讓人生進步的重要契機。但當我們不願意面對失敗,怎麼有勇氣縱身躍向成功呢。

於是乎我更願意去傾聽別人背後的動機,又為什麼我在什麼情況之下,不小心惹到他,至少我會讓我自己有機會修改,也讓自己不會懸著一顆心,每天過得很不安寧。

當然還是會去下一些簡單判斷,去看看他們的一些文章還有使用的文字,或者是過往的經歷等等,若太過於情緒化,我就會當作他在抒發自己的情緒,那些不可控制部分,就不需要花費精神在上面。

我們時間已經被臉書和很多社群軟體搶得所剩不多,但如果連我們關掉這些社群平台後,都要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時候,那我們永遠沒有辦法專心一致,這導致在生活、工作上面,缺乏效率和創造力。這就是我所謂的我把這件事情看得太簡單了。

  • 起步太慢的焦慮感

再過去一年,充滿了不安與焦慮,因為那時覺得將要踏入30領域,能學習的時間越來越少,會不斷壓迫自己要多學習,告訴自己每天都要完成一堆事情,參加一堆活動。一直有個聲音縈繞腦中:「要是我在找幾年開始做這件事情,我現在是不是就會更有成就。我就不需要擔心現在時間不夠的問題。」

但作者提到一個有趣的故事:「美國有名的芭蕾舞者艾瑞克・安德伍德(Eric Underwood),21世紀中最偉大的獨舞者之一。原本他是要走上戲劇表演者的路上,恰巧那天招生那天失利。但他不因為這樣而放棄進入學院學習的機會。他試遍所有甄試的會場。但因為當時他是唯一的男生,老師產生對的興趣,進而提供一個機會給他。」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人問他說 : 「14歲才開始學習舞蹈的Eric,起步不會太晚嗎?的確幸運獲得機會進入舞蹈學院來學習,但是因為跟從小學習舞蹈的同儕,根本比不上。」。

想想看到底如何在短時間,一口氣趕上別人多練了十幾年的程度呢?或許更重視,要如何戰勝這個天大的障礙而且不灰心喪志?

Eric回答:「差別在於,我已經14歲了,當有人教導我:『這樣跳才對、那樣跳是錯的。』我很快就能心領神會,並達到標準。反之來看,若是小時候就開始學舞,可能就只是在模仿別人的動作,也根本無法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所以,14歲開始學舞的我,反而成為我最長大的優勢,因為我很清楚我該怎麼學,也知道自己要怎麼做。」

這段話讓我想起最近在阿雅在CMX演講中提到幾件事情更這些事情是相互輝映,像是「學一半,做一半,再學」、「少想、多做,沒有什麼挫折可以擊敗積極。」、「嘗試後最糟的結果是什麼?就是回到原本狀態,沒有什麼好害怕的。」,其中「把你的短處變成你的長處很重要」這恰恰呼應了上面這段故事,這樣無畏無懼心態,無非是在我現在生活中,打上一劑強心針。

  1. 找自己的亮點
  2. 設定自己的目標
  3. 補上自己的缺口(缺點轉成優點)

看到缺點,卻沒有見到優點,沒有好好善用資源,就會發生不斷在打掉重練的困境。但每一段旅程都乘載上一段旅程的能量和資源,只是我們沒有想好如何盤點和利用。

當我們在努力學習的同時,要小心注入的時間並不等於你的產值。所以阿雅提到:「行動不等於進展,輸出不等於產出。」

Step 3:化不適為安適,你要學習擁抱失敗

有一天,在上課時候學生問了一個問題:「我現在很想要離開我這家公司,因為覺得主管沒有辦法好好管理部門,以及共同協助我達成公司的目標。所以接下來,我計畫去某大型電商平台聽他們職缺分享,只是我在思考說我要不要去下午的面試,因為我怕我還沒有準備好。」

我跟她問他:「為什麼覺得不夠好?其實我覺得從來不可能準備好,因為我們都會有一個心魔在,覺得我不會是最好的人。最主要原因是,我們把目標設定為『我一定要拿到這麼面試 offer,要不然我就是失敗』,因為設下這個目標,你害怕失敗,所以我們要努力成為那個最好的人。

但這天始終不會來臨,老實說市場變動很快,今天是職缺長這樣,但明天他們就會想要另外一種人才了,永遠不會有準備好的一天。

如果我們把目標變成「盡全力表現,但重點是我在這場面試得到的反饋、獲得在這產業上面需要得人才背景和能力是什麼、還有在面試時後認識的人脈。」如果有達成這些目標,就算沒有達到offer ,我都覺得這場面試來得很的值得。」

其實過去我也懼怕去面試,不敢告訴別人我的面試狀況,因為我知道當我告訴別人,他們就會來追問我:「面試狀況如何?上了嗎?」,但漸漸發現如果告訴別人:「喔!去面試了,因為某些條件所以不夠符合,但我也從這邊學到不少心得,所以對於未來我可以怎麼樣去精進自己。但也當然我在某部分知識還不足,也可以朝這方向努力。」

我也不會覺得別人問我這問題是要看我笑話,只是希望透過你的我面試經驗裡面,也可以學習如何準備相同的情況。同一時間,他也可以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幫助我們分析為什麼這個問題回答得不夠完善。

常常我們對於失敗的抱持「零容忍」,因為害怕失敗,所以不敢嘗試任何新奇或者會遭受失敗事情。因為不想面對失敗的不適,會害我們錯失讓人生進步的重要契機。但當我們不願意面對失敗,怎麼有勇氣縱身躍向成功呢。

就連貝佐斯也不諱言在股東大會上談論自己的失敗經驗。他提到:「失敗乃是創新的基本要素,我們都明白這個道理,並要相信失敗要趁早,這樣我們就能反覆修正、直到作對為止。」

失敗不可恥,最怕就是你一錯再錯,自己也不知道已經旋在一個輪迴裡面了。如果你只是在實驗犯下一堆錯誤,並沒有辦法保證你一定會成功,除非你當下就直接檢視哪邊出了問題,這意味著你將踏入不適圈,而這樣的失敗才會令你獲益。

總結:駕馭「不適圈」的123間歇心法

步驟一:承認恐懼

不適感源自於恐懼,但一般人不願意承認自己害怕,反而以各種理由「合理化」自己的恐懼,就是逃避不適圈的最佳證明。成功人士不是因為他們大膽勇敢,而是懂得先承認自己的恐懼。

步驟二:找出令你「不適」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