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天朝之眼,解殖民心靈:從「國家–工人」關係回答為何越南不是小中國

脫天朝之眼,解殖民心靈:從「國家–工人」關係回答為何越南不是小中國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以越南2015年發生的退休金罷工爭議,來看越南工人如何運用團結的力量,逼迫政府撤回國會已經通過的法案,這個案例可以凸顯它跟中國「侵略性威權國家」的差異。

文:王宏仁(中山大學社會學系)

當我忙著新書《全球生產壓力鏈:越南台商、國家與工人》(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編輯工作時,也目不轉睛看香港局勢變化,內心非常焦慮,總是期盼結局不會墮入黑暗深坑。但是到今天為止,已經連續五個月的反送中抗議運動,每一週的衝突都在升級,從一開始的和平遊行,到這兩個禮拜警察圍攻中文大學、浸會大學、城市大學、香港大學,全面用催淚彈、橡膠子彈轟炸理工大學裡頭的抗議學生,這個過程,看不到香港未來任何一絲亮光。

中共號稱給香港高度自治、一國兩制,但這次的大規模抗議運動也顯示,香港根本只是中國殖民的一個地方而已,地位越來越接近西藏、內蒙、新疆。中共的統治手法,以及國家行為,如果我們透過跟越南的國家行為進行比較,就可以看出那種「狼性」。

當我踏入越南研究後,很自然會以中國研究的資料來看待越南,但是當看到越南工人罷工,越南政府卻從來不曾鎮壓工運,對照中國公安經常棒打示威請願者,不禁會有疑問,同樣是黨國體制、一黨獨大,為何越南對待社會運動的方式跟中國如此不同?

我的新書第三章,以「防禦型 vs. 侵略型」威權政府的概念,解釋兩國政府行為的差異,這種差異,也預見了香港「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運動,中共政權鎮壓香港人示威抗議的必然。鎮壓之後,因為香港在國際政治上屬於中國領土,國際強權要介入,十分困難,幾乎可以預見悲劇收場的結局。

越南不是小中國:政治與經濟體制的差異

許多人都認為越南是「小中國」,包括經濟改革是跟隨在中國之後約10年,政治體制也是一黨專政,越南共產黨就如中國共產黨,監控所有的公民社會活動。日本學者石塚二葉分析越南國會跟共產黨的關係,認為國會有「兩面性」,也就是一方面對於政府的人事任命、提案、行政責任,可以提出批評討論,例如在2013年國會就對於國家主席、總理、最高人民法院跟其他國家幹部共47人,提出信任投票。但是另外一方面,由政府部門提出的法律、或者2013年的憲法修正案,最終以98%的人數贊成通過,看起來國會仍受到黨的控制。石塚認為會出現這樣的兩面性,是因為共產黨希望透過「國會革新」的形象,正當化現有體制,安定目前的統治支配,所以他對於未來越南一黨獨裁體制是否會往民主的方向變化,持否定的看法。

但是也有不同意這種說法的,理由是:一、越南共產黨很早就實施黨內集體領導跟民主化、直接差額選舉(例如國會在1987年的選舉,候選人是當選人的1.7倍,使得某些黨幹部也會落選);二、政治制度設計上,黨、國會跟行政部門三者之間,一直維持著三頭馬車的制衡型態,黨的政策必須跟政府的政策一致,而不是黨領導高於其他兩個機構;三、在地方政治上,國家必須透過在地的社會關係才能執行其政策,也因此中央政策必須多少反映地方的聲音與需求。

在比較越南跟中國勞資關係上的差異時,一個非常重要的制度差異,是由土地產權差異而來的。中國在1958年的大躍進期間開始推行人民公社,將農村土地跟生產資料都歸入基層的政治組織,鄉、鎮、村跟人民公社結合為一,此時村委會兼具農民集體經濟組織與基層自治機構兩種角色。但是1980年的農村改革,卻沒有將土地產權分給農民,村委會仍然管控著農民的集體土地,所以當外來資本在某地方設廠生產時,必須跟地方的鄉鎮村合作,才有可能租得土地來建廠,或者購買地方的土地。而地方政府除了開發工業區、出租土地給外資,也蓋了許多宿舍供外來的農民工居住,收取租金。透過土地的集體所有來營利,使得珠江三角洲的許多鄉鎮居民變成了收租階級,基本上不會在工廠工作,也因此當發生勞資衝突時,地方的利益跟資本家牢牢鑲嵌在一起。

但是越南的土地基本上是私有的,要徵收任何一塊土地,都必須跟私人協商。曾經有一陣子有農業集體化的政策,但是時間只有兩、三年,後來土地也都發還給農民自己耕種。由於政府並不掌握土地,而且土地也可以遺產傳給子女,所以即使號稱土地是國有,但實際運行上跟資本主義社會沒有兩樣。

這種政治結構、經濟組織的差異,讓中共政府有能力去掌控最底層的經濟與政治,也因此經常用暴力手段來處理社會事件。但是越南共產黨對地方最多只有政治力的滲透,在經濟活動上,仍無法用政治力來逼迫私人企業「國進民退」,而越南人民也勇於對抗國家的不法行為,因此從來沒有看過如中國政府那樣大規模迫害人權的行為,國家跟社會之間,只要人民不要跨越那一條雙方心照不宣的紅線,就可以和平相處(而這一條紅線經常是國家-社會協商出來的,可參考新書第三章的討論)。

我這裡就以2015年發生的退休金罷工爭議,來看越南工人如何運用團結的力量,逼迫政府撤回國會已經通過的法案,這個案例可以凸顯它跟中國「侵略性威權國家」的差異。

2015年的退休金爭議罷工原因、過程與結果

發生在2015年3月底針對退休金政策修改的罷工事件,BBC報導這是胡志明市最大規模、最長的罷工之一,很不尋常的是,工人抗議的是政府的退休金政策(社會福利政策),而不是勞動條件或薪資。

根據2014年11月國會通過的新修訂社會保險法第60條,將來離開工作崗位的工人,必須等到退休年齡(男生60歲,女生55歲)才能夠提領他們繳交的退休保險金,這個政策預計在2016年1月開始實施,而舊的社會保險法第55條規定則是:工人離開工廠一年後,就可以領取一筆他們已經繳交的退休金。這個政策是為了因應越南逐漸老化的人口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