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駭客任務》經典幕後:「子彈時間」怎麼拍、「母體」比較綠是錯覺嗎?

《駭客任務》經典幕後:「子彈時間」怎麼拍、「母體」比較綠是錯覺嗎?
圖片來源:newyorker, themoonsofmars, cellcode, matrixfans, wallpapercraze, ascmag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駭客任務》攝影方面勇於創新,結合當時最新特效技術,研發出著名的「子彈時間」(Bullet Time),以慢動作展現角色Neo閃躲子彈的時刻,成就影史著名的動作場面。

文:黃鈞浩(DCFS編輯部)

《駭客任務》(The Matrix,港譯《廿二世紀殺人網絡》)於1999年由The Wachowskis姊妹指導、Keanu Reeves主演,片中大膽融合虛擬實境、科幻賽博格元素,兼併深度的哲學省思與歎為觀止的動作武打,成為跨世紀經典,歷經20年仍歷久不衰,被IMDB網站票選為影史十大科幻片之一。

團隊為打造獨一無二的「母體」(Matrix)世界觀,不僅找來漫畫家設計分鏡草圖,並運用場景、濾鏡與光線,揉合出鮮明且詭譎的色彩。攝影方面更勇於創新,結合當時最新特效技術,研發出著名的「子彈時間」(Bullet Time),以慢動作展現角色Neo閃躲子彈的時刻,成就影史著名的動作場面。

科幻+武術+哲學=《駭客任務》?華斯基姊妹不落俗套的創作思維

1111111111111111111
圖片來源:newyorker, themoonsofmars, cellcode, matrixfans, wallpapercraze, ascmag

「我們仔細研究了每一幀畫面,探索如何拍攝每一顆鏡頭。」

──《駭客任務》導演 Lana Wachowski

The Wachowskis姊妹自幼便熱愛電影,1980年代觀賞《銀翼殺手》後,即對片中陰鬱、汙穢的賽博格(Cyborg)世界念念不忘:「當時除了我們,每個人都討厭這部片。」當兩人發想創作《駭客任務》時,《銀翼殺手》、《2001太空漫遊》、《阿爾發城》等科幻電影,便成為故事重要的參照對象之一。

「那時候,我們也已經厭倦沒內容的流水帳動作電影。」因此,The Wachowskis不僅將本片設定為科幻動作片,更引入港片武打、禪宗思維、量子力學等內容,卻也因其複雜的敘事結構、視覺概念,無法被電影公司高層及製作人理解。Lana Wachowski說:「這幾乎成了個笑話,人們認為它太繁複、太龐雜。」

Matrix_21
圖片來源:newyorker, themoonsofmars, cellcode, matrixfans, wallpapercraze, ascmag

聘請漫畫家繪製分鏡草圖

為改善此問題,The Wachowskis除將劇本,縮限為三部曲架構,更邀請多位漫畫家,參與視覺概念設計、繪製部分故事分鏡。Lana Wachowski說:「這些朋友為我們畫出動作細節、視覺時刻及風格化的畫面。」例如:《Hard Boiled》著名漫畫家Geof Darrow,便設計出著名的「Sentinel」烏賊型戰機、發電廠陰沉的外觀。

另一位奠定美學的功臣──漫畫家Steve Skroce,曾參與漫威系列《金鋼狼》、《蜘蛛人》創作,為本片繪製高達600張的分鏡草圖,而後也為兩部續集創作。Steve Skroce回顧起製作過程,常需描繪動作場面細節,因此繪製續集中的飛車場面時,他便運用玩具車、模型人物,推演及模擬出真實的場景畫面。

如何辨識是否被「母體」操控?母體與現實世界的場景設計差異

Matrix_3
圖片來源:newyorker, themoonsofmars, cellcode, matrixfans, wallpapercraze, ascmag

「母體無所不在、隨處可見。」

──《駭客任務》台詞

《駭客任務》一片中的兩大場景,主要分為被母體操控、模擬出的「假現實」,以及2197年真實的未來世界,兩者就設計理念、色彩風格呈現明顯對比。

IMG_572801_720X419
圖片來源:newyorker, themoonsofmars, cellcode, matrixfans, wallpapercraze, ascmag

母體世界:毫無吸引力的20世紀景觀

電影雖設定主角Neo原生活於美國城市,但劇組實際則於澳洲雪梨拍攝外景,不僅考量於成本,更由於雪梨擁有20世紀的現代城市景觀,街景充斥鋼筋與玻璃鏡面的大樓。藝術指導Owen Paterson認為,乏味單調但寫實的市街風格,正凸顯電影的主軸:「看似越是真實的事物,實際上往往卻是虛擬的。」

內景部分,包含辦公室、審訊室等場景,同樣於雪梨片場中拍攝。美術團隊刻意在場景加入「格狀元素」,包含牆壁、天花板及地板等,宛如Neo生存於棋盤式的方格中,暗示此世界全由母體電腦精算製造。Owen Paterson說:「我們希望藉由非常明確的網格元素,傳達出一種『人為控制』的氛圍。」

Matrix_51
圖片來源:newyorker, themoonsofmars, cellcode, matrixfans, wallpapercraze, ascmag

未來世界:令人厭惡的暗黑世界

片中設定的未來世界,因人類受母體控制已超過百年,未建造、發明任何新事物,外觀汙穢陳舊、佈滿鐵鏽。例如:劇中Neo吞下藥丸的Lafayette酒店場景,佈景美術師(Scenic Artist)便製作出剝落牆壁、破舊窗簾及地毯。Owen Paterson說:「這讓所有東西,看起來潮濕、腐爛、令人厭惡。」

片中設計也混合復古、現代元素,如反叛軍所使用的Nebuchadnezzar戰艦,便參考20世紀初期的船艦構造,具有巨大的鋼筋結構,又參雜精細複雜的機械零件,宛如船馬達、汽車化油器或火箭馬達的綜合體。Owen Paterson解釋:「這台機器,最初可能建造的像海軍船隻,100年間被反覆整修,讓它可以重新啟動再利用。」

為什麼「母體」都是綠色?攝影如何打光與運鏡

Matrix_6
圖片來源:newyorker, themoonsofmars, cellcode, matrixfans, wallpapercraze, ascmag

「我們問自己『最不吸引人的顏色是什麼?』,我想大家都同意是綠色。」

──《駭客任務》攝影指導 Bill Pope

《駭客任務》以Panavision Platinum攝影機、同牌定焦鏡頭拍攝,並運用高寬容度的Kodak Vision 200T 5274底片拍攝外景、特效場景,Vision 500T 5279則用於拍攝內景,攝影指導Bill Pope說:「我特別喜歡後者的外觀,可以看見輕微的顆粒感。」全片更以Super 35mm畫幅、2.35:1寬螢幕比例,達到極具「電影感」的畫面效果。

1
圖片來源:newyorker, themoonsofmars, cellcode, matrixfans, wallpapercraze, ascmag
2
圖片來源:newyorker, themoonsofmars, cellcode, matrixfans, wallpapercraze, ascmag

從打光色調呈現兩種世界之區別

母體與未來真實世界的差異,也藉由攝影及打光技巧加強。母體世界中,為呈現出病態、扭曲感,綠色作為貫穿全片的主色系,除部分搭建內景採用該顏色外,Bill Pope更經常以綠色濾鏡拍攝,並運用Translight透光背景紙,令外景天空更加白皙生硬:「母體的視覺外觀,應該要讓人感到噁心!」

相較之下,真實世界中因陽光被遮蔽,藍色被設定為主色調,視覺顯得更為冷靜而抑鬱。例如:片中部分場景,以鎢絲棚燈加裝1/4 CTB的藍色濾紙,作為場景的主要光源;拍攝Nebuchadnezzar戰艦時,更運用Kino Flo燈具的柔和光線,映照戰艦藍色的纜線、螢幕,產生藍色光暈的效果。

Matrix_9
圖片來源:newyorker, themoonsofmars, cellcode, matrixfans, wallpapercraze, ascmag

高速攝影、慢動作呈現動作場面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