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控50年前曾殺過人,二二八基金會執行長坦承:去留由受難者家屬們決定

遭控50年前曾殺過人,二二八基金會執行長坦承:去留由受難者家屬們決定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犯過錯的人,而且是相當嚴重犯行的人,到底能不能有機會被認可他的懺悔與改過?我們決定的也許不只是一個人的去留,而是這個社會到底對轉型正義的了解與想像長什麼樣子

二二八事件基金會執行長楊振隆昨(3)日遭前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長廖繼斌召開記者會指控有殺人前科,曾在50年前在高中時砍殺班導師,質疑其不適任,對此楊振隆承認,當時未成年的他,覺得被老師刁難而犯下此事,後來入獄服刑後被假釋,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被揭露,50年來他戰戰兢兢度過,他的適任問題由長官和二二八家屬判定,不論去留他的坦然接受。

《中央社》報導,廖繼斌昨天下午舉辦記者會,他根據投影片中的內容表示,當年18歲的周振隆,58年5月7日在省立基隆中學(現為基隆高中)持斧頭往江姓導師的右後頸猛砍,江姓導師緊急送醫急救後仍不治死亡,事後遭到警方逮捕,而當時殺害老師的學生周振隆,就是基隆文學作家,也是二二八受難者周金波的兒子,後來改姓為「楊」。

廖繼斌指,行政院長蘇貞昌10月25日在立法院備詢曾經表示,有些罪惡天地不容,例如當著別人媽媽的面前將孩子的頭砍斷(內湖小燈泡命案)就是天地不容;楊振隆當年卻因對老師不滿,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前砍殺老師,事後還出任二二八事件基金會執行長,質疑不適任。廖繼斌表示,他舉辦這個記者會沒有好處,他也無法回任館長,單純就是看不下去,要到全國、全世界把這件事情講出來。

廖繼斌指二二八執行長楊振隆曾殺人 質疑不適任
Photo Credit: 中央社

《ETtoday》報導,對此,前國民黨立委蔡正元3日凌晨在臉書譴責,二二八紀念館館長是部長級的職位,但蔡英文、蘇貞昌沒有提名歷史學者出任,卻提名一位藥商擔任這個職位,「而這位藥商又是當著全班同學面前砍殺老師頭顱的兇殘殺手,難道蔡英文和蘇貞昌想用這個任命來凸顯人性的殘酷嗎?」

蔡正元質問,蘇貞昌曾說「當著母親面前砍殺女童頭顱的罪行天地不容」,「那麼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砍斷老師頭顱的罪行,天地容不容?蔡英文和蘇貞昌的答案是:不但要容,還要出任部長級的紀念館館長,這個政府真是兇殘的象徵!」

《中央社》報導,記者追問,如何斷定楊振隆與行凶的周振隆是同一人。廖繼斌表示,周振隆的父親叫周金波,住在基隆孝一路、職業是牙醫,並且周振隆共有3個哥哥;而楊振隆的父親、居住地及兄弟數量,與周振隆相同。廖繼斌也說,現場媒體可以前往南海路上的二二八紀念館詢問楊振隆,若非本人,籲楊振隆立刻報案,並指控是散播假消息。

誰是楊振隆?

楊振隆原名周振隆,是二二八事件基隆受難者周金波家族成員之一。《自由時報》報導,周金波是台灣早期的知名醫師作家,1920年出生於基隆,因台灣「抽豬母稅」習慣,身為長孫的楊金波改姓「周」,他的兒子也有一半姓周、一半姓楊,周金波在228事件中九死一生,經歷的苦難直到孩子長大才逐漸被發掘出來。

二戰結束後,周金波擔任和興(現為仁愛區新店里)里長,參加「三民主義青年團」並擔任基隆分會文化部長,1946年國民黨撤退來台後,施政表現令許多台灣人失望,周金波參與抗議活動被捕,遭到警察刑求拷問,228事件時,周金波3度被憲兵隊、警察局、要塞司令部逮捕,他的弟弟楊國仁則遇難身亡。周金波受創極深就此不問政治,將情感寄予文藝和電影戲劇創作,憑藉流利日文將多部日劇改編為台語電影,如《紗蓉之戀》,《女真珠王的復仇》、《秋風夜雨》等。

二二八紀念館執行長楊振隆
Photo Credit: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官方網站

綜合《中央社》《風傳媒》報導,1969年5月份,當時就讀省立基隆中學高二的楊振隆因為長期覺得受到班導師江新同刁難,在被江新同警告將退學之後,隔天上午以短斧頭斬向江後頸,江因傷及大動脈送醫後不治死亡。

對於當年為何向老師行凶,楊振隆說自己年少叛逆:「跟學校老師處得不好,那時候我思想比較偏激。」楊振隆不願多談對老師有何不滿:「這樣對受害者不公平。」

案發後楊振隆遭判15年,入獄服刑7年多,1976年夏天假釋出獄,假釋隔年,他以同等學歷報考大學,進入台北醫學院藥學系。在假釋的5年期間,楊振隆持續受少年觀護人檢視,若5年不再犯,得塗銷罪名,意即無前科,對此楊振隆說:「感謝國家給我這個機會。」

大學畢業後,他通過國家考試取得藥師資格,在榮總及日商上過班,一直到2005年他首度出任二二八基金會執行長,才放下藥師專業。談起50年來的心路歷程,楊振隆說:

「我在(出獄)前面幾年最難過,很多人看你是不是真的是悔過了,你前面10年真的很難過──我們真的想去彌補自己的過錯,但別人不見得這樣想,他覺得你只是一時、沒有真的要改,但一直到現在、50年過來,我變得怎樣大家看得出來。」

《聯合報》報導,他也感謝國家給他自新的機會,這50年來,他戰戰兢兢度過,其實自己的同學、社運界朋友都知道這段過去,但此事三不五時就被拿出來,而且每次提的都是同一人,他也很無奈,不能理解為何改過向善的例子會變成壞事炒作。

他2005年第一次出任二二八基金會執行長時,當年也是同一個人提出反對意見,只是當年沒這麼直接,「我不太清楚,為什麼改過向上的行為會變成壞事,有句話說:『看我一生,不要看我一時。』我年紀都這麼大了,是非都看的很清楚了,也沒甚麼好爭辯的。」

《風傳媒》報導,儘管在法律上楊振隆是「無前科」的,楊振隆大可主張這點,但他也表示,並不想主張無前科這事,他想面對自己過去犯的錯,也有人建議他以《個資法》回擊,他覺得不需要。

對於過去犯案再度被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前館長廖繼斌提起,楊振隆還是有點無奈:「如果我今天沒接受過法律制裁,逃避它、也沒改過,我想這個社會對我不容是當然的,但我今天轉變成這樣、也被很多人接受了,結果你今天又來炒作這個,我只好,唉,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