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與調適:諾貝爾獎的焦點與在台灣選戰的缺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自從那些平常不太關心公共議題的朋友們有了小孩,竟然不約而同的問起氣候越來越極端,下一代該怎麼辦?台灣該怎麼面對?而根據氣候變遷研究機構的繪圖,可以看到幾張驚人的升溫與海平面上升模擬。
文:于欣可
最近跟幾個剛升格當媽媽爸爸聊天,大家談到自從有了下一代以後,開始認真關心起環境議題來。以前每天當個忙碌的上班族,少有心力多瞧環境議題,現在不僅關心起周邊環境,還開始每天起床看空氣品質,然後關心起暖化與氣候調適。幾個稍有資料手作能力的朋友,也架起了暖化與綠地的環境資訊平台「Ecoceo」,希望把自己整理的資訊分享給大家。誰都不想讓自己的下一代成長在糟糕惡劣的環境中。其中有位朋友稱,以前他根本不在乎隨地丟垃圾,但自從有了小孩,他甚至已經去了兩次淨灘活動。真的奇妙,自從有了小孩,我那些平常不太關心公共議題的朋友們,竟然不約而同的問起氣候越來越極端,下一代該怎麼辦?台灣該怎麼面對?
這個大哉問不是未來式,是現在進行式。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耶魯大學教授William Nordhaus,關心的正是氣候變遷與經濟如何相互作用影響,進而提出「整合型氣候變遷評估模型」,將氣候變遷納入總體經濟面向評估,並據此提出若要有效控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應聯合全世界所有國家,共同徵收「碳稅」(carbon taxes)。與William Nordhaus共同獲獎的,是提出知識與創新得以成為推動長期經濟發展動力的紐約大學教授Paul Romer。
這兩位學者獲獎的時代性意義,正反映當代對「人類社會該如何可持續的在極端氣候下發展生存」這一個大命題之急迫性。這不僅僅是世界頂級學者們掛心的重中之重,也應該是影響每個地球人的頭號大事。無獨有偶,之前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於仁川會議發表報告,指出全球暖化的速度比預期中來得快速,預計在2030年,也就是再12年,地球均溫將會比19世紀工業化前提高攝氏1.5度。暖化的結果,將造成全面性的環境災難,嚴重影響人類居住環境、經濟發展與基本生存條件。IPCC呼籲各國時間所剩無幾,應採取大規模行動,阻止可預見的系統性災難發生。

身為一位拒當酸民的鄉民,最喜歡的就是大夥兒一起上網找答案,或看看有什麼立即可做的,於是大家的腦筋也動到了選舉上。是有沒有需要這麼政治化啊?沒辦法,環境議題與暖化調適這種事情還真不是從不亂丟垃圾,或著偶爾去報名淨灘活動就做得到的。不過很可惜,撇開那些選舉口水新聞,願意認真談政策的候選人真的少,我們到藍綠各候選人臉書跟網站,正打算認真整理大家有關環境的政見時,驚訝地發現很少候選人有談如何防災減災跟調適氣候變遷!
其實也不用我在這裏說了,大家閉著眼睛也都知道許多候選人的政見都差不多,就是蓋房子啊撒錢啊。他們多半在談大開發,模式你我都很清楚:1.在某塊地上畫大餅,蓋某種你我都不知道要幹嘛的園區,2.產業進駐然後就會創造就業。如果產業這麼容易就能有,台灣早就GPD世界第一了,政治人物早就得諾貝爾獎了。不然就是加碼老人福利(送錢),但錢哪裡來?反正跟中央要,不給,就是中央不對。
即便如此,我們依然很好奇,颱風暴雨年年不斷,難道台灣人淹不怕嗎?尤其是2018年嚴重的823淹水(大家還記得嗎?)。不把淹水當一回事,真的很麻煩,大家要知道的是,根據IPCC的報告,至少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持續上升中,再來看一看,這跟台灣有什麼關係啊?當然有啊!別說鄉民我危言聳聽,根據氣候變遷研究機構Climate Central的繪圖,可以看到幾張嚇到你睡不著的升溫與海平面上升模擬,有興趣可以前往該網站自己嚇自己:




在台灣,大家已經習慣掌握權力者這樣說:淹水就是前任做不好或前任杯葛預算。候選人總是說:如果我上任,就爭取預算蓋堤防搞大型治水計畫。8年800億這種多少年內花多少錢的治水計畫言猶在耳,但怎麼錢越花越多,水卻越淹越嚴重?這種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所造成的水換,等於直接拿鈔票擋水一樣,一點都不科學啊!
究竟為什麼,從政府的政策與治理,到日日播放的新聞台,忽略這樣嚴重的氣候暖化調適議題?筆者認為,倘若現行的政策治理、績效與考核系統出了問題,而問題的根源與其受其負面效應影響的族群,最終來自一票一票拱這些候選人上台掌握權力,卻不關心政策、沒有認真監督這些代議民主代表的選民們。
一個在公部門打滾幾年的好友提供一個觀察:台灣民主制度是「眾人卸責制」, 候選人贏得選舉、宣誓就職以後,選民便有個「責任歸咎對象」──將身為公民的政治責任與社會責任全推給政府,跟著政論節目照三餐罵政府。而對政府裡的公務員來說,反正政府怎麼做也不會得到掌聲,多做多錯,公務系統運作的邏輯防弊大於興利,試圖在陳腐的結構裡推動改革與創新處處受阻。長年的習得無助下,最安全的生存之道,不就是配合民選首長的政績,以製造KPI為唯一目標,因循苟且度日。
少數認真、有心推動改變的公務員,日常工作流做表面功夫配合上意、忙著對媒體斷章取義的低品質報導闢謠解釋,在挫折與苟且生存的循環裡討生活,繼續每三到四年一次的選舉,政客們選前承諾,選後找理由推卸責任。這樣的結構裡,氣候暖化與調適策略議題,在日常的瞎忙裡,既不是選民關注的目標,光理解議題的複雜度,便曠日費時,會關心的才是傻子。
極端天氣正以大家想不到的尺度與速度襲來,如果我們再不好好想想如何要求政府系統面對,如果我們再不認真想一想自己作為一個公民(好吧,公民太沈重,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父母),該如何擔起責任,讓下一代能有更多空間面對災難的挑戰。大家一定都不希望,到最後唯一能做的事情除了繼續罵政府(無濟於事),只剩下祈禱天佑台灣了。希望在這一天到來以前,我們大家能學會為自己負責。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