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道狂人》的敵人與困境:談判中面對「協議終結者」的應對之道

《賽道狂人》的敵人與困境:談判中面對「協議終結者」的應對之道
圖片來源:《賽道狂人》/ IMDb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把賽車題材搬上大銀幕的作品不少,但真正好看的賽車電影卻不那麼多,而《賽道狂人》絕對是其中的一部佳作。不只是個很棒的傳奇故事,更可以從下列三個層面給我們許多啟示。

因此,想要不只是能唯命是從,就要有能讓老闆在旁邊好好看戲的能力,證明自己不只是能足堪大任,甚至更能振衰起敝,然後你未來的路就能無限寬廣。不管是老闆、或是公司裏多方角力的各股勢力山頭,也都不那麼敢得罪你了,因為誰知道你將來會在哪家公司升到哪一個位置?

也順便送句建言給那些動不動就搞權謀而進行職場霸凌的人:當你打壓一個人時,記得思考一下,這個人的下一步可能會走到哪裡?我就看過不只一個例子,有人把後輩整得很兇而讓對方只能無奈離職,結果離職之後的對方反而加入了更大的競爭對手或主管機關,接下來他只要逢老東家必從嚴對待,當初整走他的你就會變成公司內的箭靶。別忘記,在一家有人會被鬥走的公司,肯定有著不同的勢力也等著覬覦你的位置,而那些人就會拿這當做整倒你的藉口。

MV5BMzMzOTIwZjItOWU1OS00ZWE1LThhOGMtMzU4
圖片來源:《賽道狂人》/ IMDb

三、冠軍

全片最讓人情感糾結的部分之一,其實在於謝爾比面對高層打壓的掙扎。但一開始謝爾比決定乖乖聽話而不讓邁爾斯參賽時,他不但覺得自己愧對了自己的好哥兒們,而且也對自己不敢堅持做對的事(do the right thing)感到羞愧。

原本也想要掩飾情感而咬牙默默接受的邁爾斯,當然也不是滋味,因為他想要駕駛自己的心血去挑戰頂峰的熱情勝於一切啊!但他也只能無奈地接受這樣的安排。

只不過,隱忍退讓從來不是一個冠軍該有的心態,不只在賽車場上如此,在真實生活中亦然。接著我們就看到不是本片就難得看到的一幕,也就是之前曾經飾演傑森包恩的麥特戴蒙,居然和曾經飾演蝙蝠俠的克里斯汀貝爾來了場草地上的肉搏戰了。這場徒手肉搏之「精彩」,甚至已經到了有趣的程度了。

其中讓眼尖的朋友不會錯過的一幕,是麥特戴蒙原本要撿起東西去敲克里斯汀貝爾的頭,但他顯然心裏還是不想讓這位王牌賽車手的肢體有任何損傷,所以改撿了包不會傷人的軟物去砸他。他倆並不是怪罪對方、或想拿對方發洩,但他倆的確都需要為自己的怨氣找個出口。

接下來,謝爾比知道自己要怎麼做才不會後悔了,那就是他願意賭上一切身家來為邁爾斯背書,因為他就是要讓這個45歲的古怪脾氣大叔出賽,為他們兩個實現夢想。電影中的謝爾比曾經輝煌,但心臟的宿疾讓他再也不能在賽道上追逐夢想;但他拒絕讓任何人告訴他自己的心不行了,因為他或許已經沒有一個可以承受賽車時巨大壓力的心,但他還有一顆能讓自己為兩人的夢想堅持到底的心。

當福特的艾科卡打電話給謝爾比,跟他說另一派已經掌權而謝爾比就是應該放棄邁爾斯來顧全大局時,邁爾斯正在外面的賽道試車,接下來還出了意外而全身著火。面對著艾科卡「你為什麼就是要為了一個人那麼堅持」的質疑,謝爾比在電話中大吼著回應:「因為當我們在這裡只會動嘴巴談時,那個人正在外面為我們拚命!」

我在另一篇寫到也是由麥特戴蒙主演的《絕地救援》時(前文見此),提到西恩賓飾演的米契韓德森那個角色,無論他的直屬主管有多麼強烈的要求他不准那樣做,他還是堅持要把意外被困在火星的麥特戴蒙救回來,即使代價是讓他自己失去了那份工作。我那時的結論是這樣的:許多人應該都會期望有米契這樣的主管,因為哪天我們若被拋棄在火星上時,都會期望起碼有一個人願意堅持不讓我一個人在那兒等死。在《賽道狂人》中,麥特戴蒙則改扮演起《絕地救援》時米契的角色,而他不能坐視邁爾斯就這樣被放棄。

仔細想想,我們在職場上若也都能如此,而不是只為了權位或名利汲汲營營,那該有多好?讓自己成為一個願意為別人拚命的人,也讓自己成為一個絕不讓同伴被拋下等死的人。7000轉極速狂飆的背後,不只是來自於一顆劃時代的全新引擎,而是來自於一群不只為了自己而拚盡全力的狂人。他們有這個資格狂,因為他們會將所有的壓力及委屈在賽道上爆發出來,用達成目標來為自己定義成功。

終於來到了不但挑戰技術、更挑戰著毅力的利曼24小時耐力賽,靠著邁爾斯的精湛表現,法拉利的車手在全力對尬之後,居然一個個連完賽都做不到;邁爾斯不但屢屢打破圈速紀錄,而且到最後還遙遙領先。

眼看他就要拿下冠軍了,而且這時的他可望成為當時世上唯一一位在同一年度,贏得包含勞力士迪通拿24小時耐力賽(the 24 hours of Daytona)、賽百靈12小時耐力賽(12 Hours of Sebring)、以及利曼24小時耐力賽等世界三大耐力賽的賽車手,福特高層這時居然出了一個讓人大驚失色的蠢主意,只為了讓「照片很漂亮」,他們希望邁爾斯減速等後面另外兩台車,讓3台福特的賽車能同時衝過終點線。

只為了一張照片,卻要抹煞一個人的努力及夢想。謝爾比和邁爾斯也很無奈,但他們誤以為自己總還是可以並列冠軍,所以在自以為是以團隊大局為主的幻想下,無奈還是咬著牙妥協了。沒想到,走出賽車那一剎那的邁爾斯,以為會有大批人拿著冠軍獎盃和鮮花為他歡呼,沒想到大家簇擁的卻是另一位福特車手麥拉倫(Bruce McLaren)。

原來,雖然三台車到終點時的時間一樣,但大會卻以麥拉倫在起跑時離終點最遠、因以以距離來說,他才是冠軍,而從打造的投入到實際場上表現都領先群倫的邁爾斯反而變成第二名。這時連在銀幕前的我們,都覺得從震驚到心有不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