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威遜及他所屬的無紀律部隊

汪威遜及他所屬的無紀律部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前線警員的暴力必須追究,而縱容警察濫權、逃避刑責的警隊高層,例如江永祥汪威遜等人,將來要接受的懲罰也不能比施暴的警員輕,他們每一次公然撒謊、為違規行為開脫,就是讓前線警員繼續任意妄為的助燃劑。

今日香港民意研究所(前身為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發表最新調查結果,公布香港紀律部隊及駐港解放軍最新民望數字。這項調查約每半年進行一次,對上三次調查時間分別為2018年5月、2018年11月及2019年6月(在反送中運動大規模爆發之前),另外亦在8月初特別就警隊進行過一次調查。[1]

各紀律部隊的排名改變不大,最高的依然是消防處,最低仍是警隊(但對上三次仍比駐港解放軍評分為高,今次則較低),但跟6月調查相比,警隊評分大跌超過4成,由61分跌至35.3分,更有4成人給予0分。這個結果絕不令人意外,跟6月中至今其他有關警隊的民意調查一致。[2]

其實警隊由上至下根本已經毫無紀律可言,繼續稱之為「紀律部隊」,恐怕也對其他部門不公平。

先不說眾多在鏡頭下拍得清清楚楚的警暴[3],就連上星期日(12月1日)有警員在尖東站推跌一個跪在地上的婆婆時,警察公共關係科高級警司江永祥仍然用各種說法為警員行為開脫,拒絕道歉。[4]

早於8月15日的警方記者會上,江永祥已承認前線警員用「曱甴」指稱示威者、市民「不是太理想的字眼」(也僅止於此,未有進一步譴責或明言禁止使用)[5],但接下來的三個多月,傳媒繼續在示威現場拍攝到警員使用「曱甴」一詞,警方對有關行為亦無任何表示。

vlcsnap-2019-12-06-20h43m11s949
香港警察Facebook直播影片截圖

唯一例外也許是科大學生周梓樂離世當晚,有防暴警察大叫「今日開香檳慶祝」及多次使用「曱甴」字眼,警察公共關係科回應及承認有前線警員「言語間提出不恰當字眼」[6],雖然警方指已「訓斥涉事者」,但未見有任何處分——而且警隊近月屢次縱容、包庇警員違規,也令人難以相信會有任何處分。[7]

由6月12日起警隊一直為人垢病的,不僅是警暴本身,還有隱藏警員編號、拒絕出示委任證等小動作,目的顯然是想逃避責任。[8]當時根本沒有太多人要針對警員「起底」,反而是因為警隊濫權兼逃避刑責、民眾不信任現有監警機制能有效處理問題,才導致出現「老豆搵仔」之類的「起底」頻道。警方則反過來指因為有大規模針對警員的「起底」,為警員違反《警察通例》的舉動開脫,甚至變本加厲,在法庭文件隱藏警員姓名編號、申請禁制令等。[9]

直到10月底,警方開始使用「行動呼號」卡,宣稱這是回應公眾關注及保障警察私隱之措施,又指可用行動呼號向投訴警察課投訴。[10] 撇除委任證是唯一辨認警員身份證據[11],而且按《警察通例》警察須向市民披露職級及警員編號或姓氏(視乎職級)[12]兩點不論,實際執行上,有不少前線警員根本沒有戴上那張「行動呼號」卡,又或是反轉顯示一片空白,連這種號稱可以「保障警察私隱」的做法下,也刻意隱藏身分。[13][14]

11月中,警方行動部高級警司汪威遜為「反轉白卡」的做法開脫,指這是「警員工作繁忙,面對不同壓力、困難而出現的情況」。[15]

其後警隊改用「藍卡」顯示行動呼號,但多家傳媒拍攝到(我在示威現場拍攝亦有見到)前線警員不但沒有配戴藍卡,更在頭盔、制服上展示不同飾物,包括國旗及警方警告旗等,更有警員在原應放上藍卡的位置插入「警告/催淚彈」的字眼。[16]

12月6日記者會上,有記者問到為何仍有前線警員沒有展示「行動呼號」卡片,汪威遜反稱記者未做過警察,不知道加裝備困難。困難在何處呢?由於他的回答太無賴和無恥,我必須逐字打出來︰

咁你話係咪真係咁簡單,將一張卡攝落去個心口度就得㗎呢,到底心口上面有無嗰個裝卡嘅地方呢?裝卡嘅地方嗰張卡會唔會跌到出嚟嘅呢?咁你個心口又會唔會孭其他嘅裝備呢?一切一切呢我都唔夠膽答你,因為你又唔明白,咁樣好難嘅,好難令到你咁短時間明白。咁但係希望你對警隊有信心,千祈唔好畀人誤會咗,我哋特登唔做好呢樣嘢。咁呢個我哋絕對唔想出現嘅。[17]

由使用白色「行動呼號」卡至今超過一個月,而且警員制服上本來有一個專門放卡——也可放委任證——的位置,不少警員早前亦有放進「行動呼號」卡(包括反轉來放),現在大家質疑的正是那些空着位置不放藍卡,甚至放上其他飾物的警員,汪威遜竟然可以用上述理由開脫,反稱記者沒做過警察不知道有多困難,這些說話甚至稱不上是謊言,純粹是無賴及無恥。

以目前的監警機制,根本沒有太多人會相信「行動呼號」卡有助監察警隊、減少濫權失控行為[18],前線警員相信也很清楚,可是他們仍然用各種方式拒絕配戴藍卡,明顯沒有紀律、反抗高層指令,但高層不敢公開承認,反而用如此荒誕的言論包庇,還好意思叫自己做「紀律部隊」嗎?

前線警員的暴力必須追究,而縱容警察濫權、逃避刑責的警隊高層,例如江永祥汪威遜等人,將來要接受的懲罰也不能比施暴的警員輕,他們每一次公然撒謊、為違規行為開脫,就是讓前線警員繼續任意妄為的助燃劑。他們知道自己在胡說八道,只是以為沒有後果。

在這些調查、懲罰來臨之前,我們必須把他們的言行清楚記錄整理,一個不漏。

相關文章︰

參考資料︰

  1. 民研計劃發放香港紀律部隊及駐港解放軍民望數字(香港民意研究所)
  2. 例如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的調查,最新一次由香港民意研究所接手,結果可參考此文
  3. 比方說只屬冰山一角的這十段影片
  4. 防暴警尖東站推跌老婦 江永祥:不排除係無心情況下推跌(眾新聞)
  5. 815警方記者會整理(下)︰「曱甴」不是「太理想字眼」、811尖沙咀曾射布袋彈(關鍵評論網)
  6. 【周梓樂離世】屯門防暴警稱「開香檳慶祝」 警:已訓斥涉事者(明報)
  7. 例如11月11日以電單車撞向人群的交通警在休假後已復工
  8. 例如6月時我在〈警員的處境只會越來越危險〉一文已提到此事。
  9. 可參考〈警方「反起底」的雙重標準及徒勞無功〉一文。
  10. 新設「行動呼號」識別身份 非所有警員適用 謝振中:平衡公眾利益與警察私隱(立場新聞)
  11. 法夢︰委任證是唯一辨認警員身份證據、警察根本無權執行禁制令(關鍵評論網)
  12. 參考《警察通例》第20-03條「在市民要求下披露身分」
  13. 特稿:警員佩戴行動呼號 衝突前後七成變四成 昨整體54%有戴 指揮官:不做說不通(明報)
  14. 鄭承隆:執勤時無佩戴白卡警員違反紀律(Now新聞)
  15. 警方指警員反轉行動呼號白卡因工作繁忙面對不同壓力(香港電台)
  16. 【抗暴之戰●黃埔】蒙面警冇戴藍咭 胸口展示黑旗「警告催淚煙」(蘋果日報)
  17. 【最新】「行動呼號」卡仍有警員未佩戴 汪威遜:未做過警察不知加裝備困難(Now新聞)
  18. 原因詳見〈向警方投訴警察使用暴力?——現有監警機制之不足〉一文。

核稿編輯︰Al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