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離科學:機械人是敵是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這新時代,我們非得像上一世代般勞勞碌碌工作嗎?我們的社會如何達到更公平的財富分配、讓大多數人都能享受人工智能創造的經濟利益呢?
文:鄭昭彤(東京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系博士生)
圖:香港電台
美國拉斯維加斯一家名為Tipsy Robot的餐廳是很多遊客的打卡景點。在裡面你彷彿正體驗科幻作品的場景:店裡只有機械人調酒師。當你用平板電腦點了飲料,在吧台前站著的機械人就會在超過一百種材料中選取適合的材料,搖勻,一滴不漏地倒在杯子裡。顧客喝一口飲料,不禁慨嘆科技的日新月異。


但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歡迎這些不吃人間煙火的服務「人」員。美國賭城的另一個角落,一班服務業員工因為服務業引入機械人而走上街頭。「他們在搶走我們的飯碗。」一位參與遊行的女人說。「我們需要這工作來生存、養兒育女。」

近年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普及,人工智能和人類搶飯碗的例子並不少見。酒店的住客打開門,卻看見一台小小的機械人,送來了她剛在客房服務點的飲料;農園「雇用」機械人收割成熟草莓,不僅準確更能長時間工作;在中國,顧客用手機掃描自己的臉,進入了沒有收銀員的無人超市;機械人在偌大的倉庫裡收集訂單上的貨物,送到工人前裝箱。負責裝箱的工人大概不知道,新一代的機械人甚至可以取代他們的工作了。


在日本的一場商場,一台打掃機械人獨力完成了本來需要5個人做的地板清潔工作。經營商場的集團喜見機械人的高精度與高效率,計劃在旗下70家商場都引入打掃機械人。清潔工人如何看待AI的威脅呢?「機械人能夠做到例行公事,但它不懂如何處理特別髒的部分吧。」工人一邊說,一邊熟練地掏出工具鏟走桌上的污跡。
蒸氣機、汽車、電腦與人工智能
經濟學家對於技術轉型對社會的影響並不陌生。90年前,知名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提出了「技術性失業」(Technological unemployment),也就是因為技術發展、人力需求降低而失業的現象。在人工智能興起前,世界也經歷了三次大型的技術性失業:
1769年,瓦特(James Watt)改良了蒸氣機,被視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起點。十九世紀開始,大規模的工廠生產取代了手工生產,原本從事手工生產的人們失去了生存空間,繼而發起示威,甚至破壞機器。隨後工業革命也創造了鐵路、鋼鐵等大規模工業,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
二十世紀初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了內燃機和電力等新技術。當中汽車的發明,大大減低出行的成本。短短十數年,紐約的繁華街道已經難以見到馬車的踪影,馬伕、養馬人卻因此也失去了賴以維生的工作。幸好流水式的汽車產業極需人手,因此能夠吸納這班失業的人群。隨之而來的是二十世紀中期的數位化革命(Digital Revolution),其「代表作」當然是電腦和電晶體的發明,而電話接線員等工作則逐漸息微。二十世紀後期經濟迅速發展,這班失業的人最終都找到新的位置。

在前三次工業革命中,技術性失業都只是過渡期的現象。現在,人工智能也牽起了一場的新革命,不少從事機械式作業的人在意識到危機之前已經被機械人取代了。但今次,我們很難想像人工智能可以創造甚麼新的職位來安置這班失業的人們。經濟學家甚至警告,今次的技術革命有別之前,甚至有可能動搖到資本主義社會的根基,導致社會的財富只會集中在少數掌握人工智能技術的商人手中。
人類的最終武器:創造力
提出技術性失業的經濟學家約翰也曾經提到:「人們自會解決經濟問題(Mankind is solving its economic problem)」。在面對人工智能這個強大的競爭對手,人們只能不斷思考:究竟有甚麼工作是只有人類才能做到呢?
福井小姐是日本銀行的職員,如果是在30年前的日本,是一份可以安心做到退休的工作。但在她讀到瑞穗銀行在引入自動化系統後削減了1.9萬員工後,感受到危機感,因此不惜動用到自己的結婚基金,在週末跑到大學進修,目標是考取中小企業顧問執照。她認為這類型的工作比較難以被自動化取代。
根拿.麥爾是個木工工匠,他的工作夥伴是一台木工機械人,擁有比他更精湛的技術。「說真的我被打擊到了。」話雖這樣說,但他以此為契機改變自己工作定位,學習設計技巧,用機械人創造出以往的工藝難以實現的作品。人類善於設計,機械人精於操作,兩者合作無間。

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曾經進行了一次試驗計劃:如果讓參加者每月固定得到一筆基本收入,使其不用擔心基本生活問題,他們怎樣選擇自己的人生呢?有參加者選擇回到校園修讀社工,也有人辭掉銀行工作,踏上了起始收入很低的平面設計師之路。可惜後來計劃因為爭議性過大、加上資金問題而被迫中斷,我們也無從得知參加者能否成功轉型。但也可以預見,若不用擔心溫飽問題,人們大概不會選擇那些枯燥又浪費氣力的工作吧。
當社會上大部分生產力、勞動力都可以由機械人代勞,社會形態的轉變乃是必然。身處這波動盪浪潮之中,比起絞盡腦汁創造新職位,我們也許可以反過來思考:在這新時代,我們非得像上一世代般勞勞碌碌工作嗎?我們的社會如何達到更公平的財富分配、讓大多數人都能享受人工智能創造的經濟利益呢?
但願有一天,人們不需長期工作,也可以過上舒適生活,可以把心力留給我們真正的強項:想像與創造。
Tags:
不用是專家也能輕鬆妝點生活,Adobe「攝影計畫」利用AI智慧修圖升級你的照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你也喜歡攝影嗎?想讓手上的照片輕鬆升級,那麼你絕對不能錯過Adobe的「攝影計畫」方案,這邊我們就分享幾個利用「攝影計畫」讓照片質感提升的小技巧!
想到創作就會想到Adobe,在Adobe全系列軟體中,Lightroom跟Photoshop是諸多專業攝影師與攝影愛好者必備的軟體。這幾年來,Adobe為它們導入AI科技,讓照片透過簡單步驟就能變得更有質感。
因應現在人手一機的全民攝影的風潮,Adobe特別針對拍照愛好者推出「攝影計畫」,新用戶首年每月方案優惠價不到300元,輕鬆讓你提升照片質感,晉升專業影像玩家。
想讓出遊的照片變得更好看嗎?想讓自己得照片與眾不同嗎?那你肯定不能錯過這篇文章,我們將介紹Lightroom跟Photoshop實用好上手的功能,簡單就能有更好的照片。
一鍵輕鬆編修,讓你幾個步驟就能創造出個人風格的Lightroom
Lightroom是一款深受專業攝影師與攝影愛好者喜愛的影像軟體,它一直以來都以快速地調整、輕鬆的大量管理照片聞名,也讓世界上諸多的攝影師得以創造出專屬自己的影像。如果我們只是平常出遊與享受生活美好的片刻,紀錄下這一切後,Lightroom會不會稍嫌大材小用呢?一點都不會!近期Lightroom也針對現在使用者喜愛的風格,推出各式各樣的預設集,也導入了AI智慧,能夠智慧辨識出主體,就算不是專業大師,只要輕鬆一鍵,就能透過Lightroom將生活日常修整出質感好照片。
首先先來介紹「自適應」這個預設集,它的原理是利用AI演算、辨識出特定主體,讓我們可以套用各式各樣的場景,讓整體照片快速變得好看。
「自適應」預設集裡面分成兩個,其中一個是『主體』。『自適應:主體』這個濾鏡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辨識出主體後,針對主體的區域進行濾鏡的套用、快速修整。
這個功能非常推薦使用在人像的補光上,會有非常好的效果。在這裡我們分享修整的前後,透過『『自適應:主體』預設集的修整,可以看到人像的主體有更自然的打亮,如果你想製造出更多風格的話,除了主體亮度也能有其他變化。


而另外一個『自適應:天空』,顧名思義則是針對天空進行調整。它能辨識出天空的邊界,除了常見的夕陽與日出以外,還有顏色更強烈的調整,能讓照片變得更加吸引人目光。


要建立屬於自己的照片風格最常遇到的問題是不知道從何處下手。但在Lightroom裡可輕鬆解決這樣的困擾,使用「圖庫」這個功能分頁下瀏覽、挑選管理照片時,就能用非常簡單的方式編修好手上的照片。
只要在「色調控制」裡面按下「自動」,再透過下面的細項調整曝光、清晰、鮮豔,不需要精密的熟悉每一個選項,幾秒鐘就能輕鬆得到好看的照片,摸索出屬於自己的照片風格。


若想要有更強烈的個人風格的話,Lightroom裡面的「預設集」也非常值得推薦,Adobe針對常見的照片類型提供出許多預設集,讓使用者一鍵套用自己喜歡的風格,再經過微調,就能創作出類似底片拍出的風格照片。
這樣的風格照片涵蓋我們日常會遇到的各種類型,舉凡人像、旅遊、生活紀錄等等…若你是喜歡在IG分享生活或者撰寫部落格的人,這就是一個快速且簡單建立自己風格的方式。



自由創意翻玩,讓Photoshop的AI智慧替你輕鬆編修好照片
如果說Lightroom是Adobe設計給攝影愛好者來調整、管理大量照片的軟體,那具有強大、多元編修功能的Photoshop肯定更是影像愛好者的好幫手。
經過多年的演進,Photoshop如今也發展出獨具一格的AI智慧演算,像是天空取代、神經網路濾鏡、智慧感知,都是能快速上手,快速創意改造照片的必學功能。
以天空取代來說,我們只要在「編輯」中選擇「天空取代」,此時Photoshop會運算出天空的範圍,我們只要從內建的幾個天空圖片中選擇出自己想要的天空,就能輕鬆替換掉。
這個功能很適合用在多雲的天氣,可以讓風景的照片更豐富,甚至還可以根據挑選替換的天空,增添一些雲朵,讓每次出門的風景不受氣象影響,每張都好看。



神經網路濾鏡(Neural Filters)則是Photoshop的獨家功能,它運用了近期熱門的雲端演算技術,分析照片的組成,並將資料上傳到雲端後,再搭配本機電腦的處理運算效果。
神經網路濾鏡目前已有幾種不同的類型,在這裡我們特別推薦「智慧型肖像」與「皮膚平滑化」兩個濾鏡,兩者都能讓我們輕鬆讓人像類型的照片變得更好。
「智慧型肖像」可以在演算後讓我們針對表情、視線方向,甚至是外表年齡跟頭髮厚薄都做調整,是很實用的濾鏡。

「皮膚平滑化」則透過雲端的AI演算,能快速簡單的讓我們獲得自然的膚質。簡單就能有好氣色跟膚質,再也不需要花時間使用圖章工具。

出門在外,遇到人多的觀光勝地,或者是環境中的雜物一時沒注意的話,常常會有預期之外的物件入鏡,以前我們需要使用圖層跟修圖技巧,現在Photoshop的「智慧感知」功能,只要圈選覺得礙眼的雜物,在「編輯」內選擇「內容感知填色」,幾秒鐘的時間畫面雜物就能去除乾淨。


攝影愛好者必備Lightroom與Photoshop,AI科技讓你輕鬆增添照片質感
Adobe「攝影計畫」讓所有人都能輕鬆編修照片,它包含了照片編修常用的應用程式:Lightroom、Lightroom Classic、Photoshop 電腦版本與iPad的版本。還包含了20GB的雲端空間,我們隨時都可以分享照片,也可以在不同裝置上同步照片來編修。
Lightroom與Photoshop經過長期的發展,具備許多完善的功能,現在更是導入了AI運算技術,大幅降低了使用難度,在這強調個人風格與影像品質的數位時代來說,不只是專業攝影師能使用,一般的IG分享、部落格撰文,都能提升自身經營的影像質感。
目前Adobe也針對「攝影計畫」服務推出限時八折的優惠,新用戶訂閱計劃,首年每月只要新台幣257元。簡單上手、輕鬆負擔,是時候讓「攝影計畫」輕鬆提升你的照片質感了!
Adobe「攝影計畫」:優惠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