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行政人員的勞動困境(下):「產業的中堅」還是「藝術的耗材」?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藝術行政不是藝術家,他協助並參與了藝術生產的過程,成為作品與藝術家、觀眾、社會溝通的橋樑。他不享受掌聲,但同樣能在終曲落幕時獲得成就感。只是在藝術的召喚之外,我仍然認為只有完善的保障和制度才能讓更多人更安心地專注在藝術的至美裡頭。
在這篇文章即將付梓成篇的同時,好友E正巧得到一個將近20年歷史的表團的offer,這是他加入表演藝術行政的第一份工作:
E:現在辦公室加我三個人,但有一個傢伙下個月就走了,在跟我交接他的工作。
我:那你們不就剩兩個人要做整個團的行政工作嗎?
E:是啊。另外一個人掛經理算管理職,但她其實也才來三個月。
我:……那,準備離職那個她做了多久?
E:兩個月還四個月吧。
對話的當下我腦袋裡有兩個想法,一個是說這些人是專案人員吧?(但就E的說法,這些人包括他都是以全職身分進團的)第二個是,這樣都可以玩十幾二十年,難怪藝術行政被當免洗筷呢。也或許在一個演藝團隊中,藝術行政(相對表演者、創作者而言)不需要嚴苛的專業要求,乍看之下似乎有著較高的可取代性,卻也導致許多團隊未必會願意花費資源在藝術行政的培養和訓練上,並忽略一個健康且穩定的行政組織對團隊發展的重要。

在本文一連串對薪資待遇和勞動環境的梳理之外,竊以為造成表演藝術行政從業困境的還有兩個面向的欠缺與模糊,一是職能的訓練、二是職涯的藍圖。
分工不明或是沒有固定的組織架構,是常見於許多演藝團隊(甚至不乏老牌團隊)的職場現象。也因為如此,當一個新的藝術行政投入職場,幾乎什麼面向的業務都要學、都要會,前文所提到的金枝演社或采風樂坊畢竟經營多年,可能已建立出一套人員訓練的機制。但表演藝術行政更容易遇到的,是團隊裡無人可問(或是無人「有空」可被問)的困境,往往是一個人默默在往年的企劃存檔中瞎子摸象,在雇主│藝術家的隆隆炮火中殺出血路,幾乎是所有藝術行政剛入行必經的震撼教育。
「很多藝術行政的職能養成,中間很多是沒有過程的」表演藝術聯盟秘書長李孟融提到。在基本的文書、行政及專案管理的能力、以及表演藝術基礎的學識涵養之外,業界對行政人員最要求的還是經驗的累積。但是到底一名藝術行政人員應該要累積些什麼?甚至於說他自己「想要做│成為什麼」?有什麼技能他需要去學習?
再加上藝術行政要做的事情且多且雜,對於藝術行政的能力養成,其實一直以來都沒有個明確的規劃或是方向可以讓新入行的從業人員參考。「這樣的狀況下,一旦藝術行政人員出現流動或汰換,很容易就會往其他產業走。」當然,還是會有藝術行政人才在別的產業有所累積後仍然選擇帶著成長回到藝文環境繼續耕耘,但更有可能是就這麼一去不復返。

而因為國內的演藝團隊大部分都還是以結構扁平、總人數不超過15人的小型工作室模式運作,意味著人員在團隊組織內的升遷有限。很多團隊的組織從團長下來就是基層行政,最多中間再夾一個經理。同樣的,一個藝術行政在職涯的旅程中,薪資可能能夠有十分微幅的成長,但職銜或職位通常不會有垂直的改變(就是說,你不會從A團做到B團再去C團,就從藝術行政變成行政總監,沒有這回事)。
就如同李孟融所說「在從業的過程中,(行政人員)可能並不清楚他職涯的目標在哪裡,就很難再去整理或思考自己需要的資源是什麼。你是要去念管理呢?要精進語言嗎?還是增進藝術的學養呢?」而在缺乏職涯藍圖的情況下,也導致許多藝術行政人員可能在從業一段時間後便感到自己的職業缺乏願景或是前瞻,選擇另謀他路,而這也近一步導致國內藝文環境在中高階行政人才的缺乏。「整個產業上中高階的人才其實是很短缺的,以臺灣這麼高的演出量來說,是不是每個專案都找得到專業的經理人來扶持每個腳色,這是一個核心的問題。」李孟融提到。
若是不以演藝團隊為標的,而將討論面向擴大至組織架構相對完整的表演場館、文教機構等單位,或許便能夠提供從業人員較穩定的薪資成長和權益保障。而2018年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三館到位,輔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推動地方場館升級優化,也確實創造不少藝術行政的工作機會。
但是,「現在場館的體制,到底能不能容納一個所謂非公務員體系的專業人員進去經營?」國表藝三館屬行政法人暫且不論,大部分的地方藝文場館都還是受該地方政府的文化處室管轄,人員聘用受限於公務人員法規,許多場館至今仍是空有硬體而無專業人員營運的狀態。「就制度面來看,現在是有點卡住的。」李孟融坦言。
文化部2012成立以來,國內的藝文相關扶植政策歷經數次大改,明(2020)年文化部及所屬機關預算更高達283億,較2016年部長鄭麗君上任時的165億足足成長了七成。 而無論是預算挹注或法規調整,短時間內我們恐怕都還不會看到成效,這些政策的改變對整體藝文環境是好或壞還有待時間來檢驗。而在這之前,無論作為雇主的藝術家抑或是藝術行政都只能繼續在時代浪潮中自力更生、載浮載沉。但於此之外,還有什麼樣的資源是演藝團隊或任何一位藝術工作者可以參考或是求助的呢?

「我自己是很期待能有職涯的輔導或諮詢」李孟融提到「表盟這兩年來其實一直計畫想做這件事。比如說我們可能看到一個行政可能一時跟藝術家不愉快就選擇離職,但或許他這個階段其實可以不用離開。或是說,一個行政可能在某個團隊做了五年都在做一樣的事,那他其實可以考慮轉換跑道。那像這樣的角度可以幫助行政人員優化自己,一方面也是幫助演藝團隊優化管理和人事的組織。」而藝術行政的範疇比我們想像中大很多,他未必要是在一個演藝團隊裡頭。比方說文化場館、文教基金會、媒體或是其他組織,其實還有很多很多事可以做,並且仍然是在回饋表演藝術這個環境。
Tags:
南投10大農遊體驗──下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年來,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仿效日本推行「農業六級產業化」,南投許多農業區發展為休閒農業區,將農村景觀、農業文創、食農教育與環境教育概念等元素融入,營造民眾休閒農業旅遊與體驗學習活動的場域。
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仿效日本,結合一級農業生產、二級農產品加工、三級農業體驗和服務,推行「農業六級產業化」,其發展的休閒農業區將在地生產、農村景觀、農業文化創意、食農教育與環境教育概念等元素融入區內,營造農業主題特色,開發商品,同時提升產業服務質量及充實友善旅遊環境,成為民眾休閒農業旅遊與體驗學習活動的場域。
近年來,南投許多農業區推出農業體驗活動,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遊客體驗農作的樂趣!
以下精選10大南投農業體驗活動:
6. 埔里鎮──果寶歡酵觀光工廠
「果寶歡酵觀光工廠」位於埔里鎮,為全亞洲第一大的網室有機嘉寶果農場,面積達12公頃,主要是以埔里絕佳氣候與水質培育出的果中黑鑽石──嘉寶果,由農場親自栽培,堅持全面以生態平衡的共生方式進行培育。藉由觀光工廠、觀光農場的開放,酵素等健康知識的展示,好物選購、休憩角落的提供,給民眾一個身心靈舒展放鬆的好去處。
◎ 建議行程:參觀觀光工廠→農場採樹葡萄→製作果醬→野餐→製作果醋
◎ 體驗活動:採果體驗、果醬DIY、一日農夫體驗、果醋DIY、酵素DIY
◎ 嚐鮮特選:樹葡萄(12-5月)
◎ 伴手好禮:樹葡萄酵素果乾、有機康普茶、樹葡萄酵素、鳳梨果醋、牛樟酵素
地址:南投縣埔里鎮桃米巷64之4號
7. 埔里鎮──宏基蜜蜂生態農場
「宏基蜜蜂生態農場」位為埔里鎮,為傳承超過一世紀的養蜂百年品牌。經營者賴朝賢先生投身養蜂50餘年,生產蜂蜜連年得獎,受台灣養蜂協會譽為「評蜜博士」,並榮獲「神農獎」殊榮。多年來帶領台灣蜂農實施自然農法,輔導協助合作蜂農產銷管理,推廣自然農法與蜜蜂生態教育,研究改良蜂蜜、蜂王乳生產技術,頑固的追求各單品風味蜂蜜所醞釀之極緻品質與香氣,研發出多樣蜂產品引領台灣市場。近年更為台灣首家「產銷履歷蜂蜜」業者,致使出產的每滴蜂蜜安心有保障,且風味極緻!
◎ 建議行程:蜜蜂生態解說館 生態導覽→百萬蜜蜂隧道 穿越體驗→香氛蠟燭DIY→天然古湧泉泡腳
◎ 體驗活動:純天然蜂蠟香氛蠟燭DIY、純天然蜂蠟護唇膏 DIY、天然蜂蠟紫草膏 DIY、天然甜蜜蜂巢蛋糕 DIY、古錐蜜蜂公仔彩繪 DIY
◎ 嚐鮮特選:蜂蜜(3-5月)
◎ 伴手好禮:荔枝蜜、龍眼蜂蜜、貴妃蜜 、蜂蜜果凍條、蜂蜜醋、蜂蜜果醬
地址:南投縣埔里鎮枇杷路52之1號
8. 國姓鄉──台灣國姓咖啡館
「國姓咖啡館」位於國姓鄉,為大型全木造建築,館內主要展售國姓咖啡與在地小農產品,亦提供簡單台式熱食與手作甜點。不定期與辦理在地小學作品展覽及藝文活動,咖啡館提供遊客農遊體驗及季節性DIY活動,需提前來電預約。
◎ 建議行程:參觀咖啡館區→咖啡採果→手沖咖啡DIY→咖啡館用餐→養生檸檬醋DIY
◎ 體驗活動:手沖咖啡DIY、紅豆大福DIY、養生檸檬醋DIY、
◎ 嚐鮮特選:阿拉比卡咖啡(9-12月)、羅布斯塔咖啡(5-8月)、賴比瑞亞咖啡(6-10月)
◎ 伴手好禮:國姓精品咖啡豆、國姓精品濾泡式咖啡、國姓精品咖啡限定黑鑽禮盒
地址:南投縣國姓鄉福龜村中正路一段127號
9. 竹山鎮──青竹文化園區
「青竹文化園區」位於竹山鎮,抱著對「竹」的使命,青竹文化園區在竹山落實生根已25年,致力於竹產業竹文化的推動,將竹的生態、生產、生活、創作、教育等功能發揮淋漓盡致;從竹工藝技術導入傳承,透過專書編撰、參與標準認證,到茁壯成熟期並朝社會企業邁進。這個由竹林生產者、竹園經營者與竹藝創作者所共同設立的園區,企圖在竹材、營運、創作三方面做垂直整合,使竹的生態、生產、創作、景觀、生活及教育等功能在此合而為一,這與近年提倡的六級產業不謀而合。
◎ 建議行程:竹生態導覽→手作青竹杯→品嘗竹筒飯風味套餐→參觀青竹博物館→竹鐵馬踏青→品味古早味黃金鮮筍包→住竹民宿
◎ 體驗活動:青竹杯DIY、竹童玩DIY、創意竹編DIY、 園藝療癒時光、黃金鮮筍包DIY、幸福竹風車DIY
◎ 嚐鮮特選:香烤竹筒飯、竹炭嫩豆花、竹炭麵、和風竹筍封、竹筍排骨湯
◎ 伴手好禮:青竹竹醋原液、青竹盒裝竹炭片、青竹竹炭杯、青竹炭寶寶多功能除臭包、青竹經濟包竹炭片
地址:南投縣竹山鎮富州里富州巷31號
10. 魚池鄉──日月潭頭社活盆地休閒農業區
「活盆地休閒農業區」位於魚池鄉日月潭風景區內,在政府及農民合作努力下,建立全國最高海拔絲瓜專業生產區,產量面積已接近60公頃,另外,為迎合時下流行的美容、美白趨勢,推出衍生物-活盆地絲瓜水,深獲消費者喜愛。農業區近年來也積極配合政府政策,推廣農村產業之旅,包括建立台灣第一個以農村為背景的大型壁畫國際彩繪村、傳統文化以手工精製的手工蘿蔔、老菜脯產業以及積極建構無毒農業、中藥草、金銀花還有溼地茶樹精油等農業的推廣,戮力創造永續發展機會。
◎ 建議行程:頭社水庫→走跳活盆地→阿嬤洗衣場→彩繪村(農村的壁畫)→古早味割稻飯
◎ 體驗活動:絲瓜水DIY、菜瓜布DIY、醃製老菜脯DIY、紅茶葉書籤、愛玉DIY、金銀花香包、香菇馬卡龍DIY
◎ 嚐鮮特選:絲瓜(5-10月)、愛玉(9-12月)、菜脯(11-2月)、金銀花(全年)、金針花(8-10月)
◎ 伴手好禮:季節性蔬果、紅茶、老菜脯、金銀花茶、絲瓜布、絲瓜水
地址:南投縣魚池鄉頭社村平和巷50-33號
以上廣告由南投縣政府農業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