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以色列一年三次大選,納坦雅胡還有機會重登總理大位嗎?

以色列一年三次大選,納坦雅胡還有機會重登總理大位嗎?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以色列選民將在2020年3月,史無前例地在一年內第三次走進投票所,選舉國會議員。除非投票率有顯著的改變,並帶動某個陣營或某政黨的得票率顯著成長、獲得壓倒性的勝利,不然將無法組成政府的僵局再次訴諸選民,很可能還是會讓僵局持續。

以色列當地時間12月11日晚間,9月才選出的第22屆國會,由於三個月仍未能組成下一屆政府,正式宣布解散。下次國會選舉,訂在2020年3月2日(註1)。這是繼今(2019)年4月及9月的兩次國會選舉後,選民再度走進投票所。也造成該國史上首次,在一年內歷經三次國會選舉的窘況。

倒帶至約四週以前的11月20日晚間,藍白聯盟(Kahol Lavan)主席甘茨(Benny Gantz)宣布無法在當晚午夜的期限以前,組成政府。在那之前,現任總理、即聯合黨(Likud)主席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則於10月22日知會總統李弗林(Reuven Rivlin),自己無法組成政府。開創以色列史上首次連續兩位受總統之命組成政府的政黨領袖,都失敗的先例。

原本在甘茨的宣布之後,所有國會議員仍有21天的期限,可以提名任何一位國會議員(包括已經嘗試組成政府的納坦雅胡與甘茨)為總理,獲120席中超過半數(即61席)議員提名的議員,就會受總統任命,再次企圖組成政府。只是,在國會兩大黨的黨主席(聯合黨的納坦雅胡與藍白聯盟的甘茨)都相繼失敗後,一些試圖挑戰組成政府這項艱鉅任務的動作或風聲,都隨著12月11日最後期限到來之際,煙消雲散。

問題是,在歷經兩次選舉以後,再一次選舉是否就能打破這場史無前例的僵局?此時,甫成為以色列史上在位最久總理的納坦雅胡,還面臨檢察總長的起訴。第三次選舉是否能改變納坦雅胡長期在位的現狀?抑或是這場僵局的延伸?

聯合黨內部挑戰

11月21日,甘茨嘗試組成政府失敗後,檢察總長曼德布里特(Avichai Mandelblit)隨即宣布針對詐欺、收賄與背信等三項罪名,起訴70歲的現任總理納坦雅胡。這項發展讓黨內外對納坦雅胡的批評加劇,甚至在聯合黨內部也開始有選舉主席的呼聲。其中,53歲的前教育部長基甸・薩阿(Gideon Sa'ar)是聯合黨內少數有意願及可能性「挑戰」納坦雅胡的中生代黨員。

面對抗議與挑戰聲浪的納坦雅胡已經表示,願意舉辦聯合黨主席選舉。他在12月9日發表的聲明中信心滿滿地說道:「一旦國會要重新進行大選,聯合黨就會舉辦黨主席選舉,而總理納坦雅胡將會大獲全勝。」目前已經確定,聯合黨黨主席選舉將在12月26日舉行。

的確,暱稱「比比」的納坦雅胡現在不比從前,他不僅年事較高,多年的貪腐傳聞與現在的起訴,家人、包括妻子與28歲的兒子雅伊爾(Yair Netanyahu)近年一些不得民心的事件或傳言,加上今年連續兩次國會選舉後都無法組成政府,或多或少都對他的聲望與形象造成影響。

但是,納坦雅胡的自信也不完全是空穴來風的。不少觀察家認為,納坦雅胡能夠在位多年,部分原因是他對黨內有希望挑戰自己的新秀,向來多所提防。在聯合黨內,納坦雅胡長年在領導、凝聚向心力、與防止潛在挑戰者中做一種「恐怖平衡」。

而且這個平衡在幾個層面來說是奏效的:幾位友黨領袖,包括「以色列是我們的家園黨」(Yisrael Beiteinu)主席李伯曼(Avigdor Lieberman)、「新右派」(Hayamin Hehadash)的沙凱德(Ayelet Shaked)與班奈特(Naftali Bennett),都是和納坦雅胡有過節後、脫黨自組新黨的前聯合黨黨員;在檢察總長宣布要對三項罪名起訴納坦雅胡後,雖然有不少聲音或示威活動,要求比比下台,卻也有不少比比的支持者對檢察總長的起訴表示抗議,認為這根本是政治獵巫;自從薩阿表態挑戰納坦雅胡後,一些黨內同志或聯合黨支持者就指責他為「叛徒」;下文也會提及,最近公布的民調顯示,如果薩阿真的取代比比成為黨主席,聯合黨在下次選舉中將會失去幾個席次。可以說,一些支持聯合黨的選民,不是死忠的比比粉絲,就是對他作為總理抱持強烈的肯定。

總而言之,雖然表明欲挑戰納坦雅胡的薩阿已經獲得幾位聯合黨地方首長、甚至黨內右翼人士的支持,但他是否能對納坦雅胡造成有效的挑戰,目前仍是個問號。而且如果黨主席選舉結果真的照納坦雅胡的估計,也就是由他勝選,其實反而可能讓他藉由黨內「民意」來「打壓異己」。這也能解釋為什麼,納坦雅胡願意在黨主席選舉上「讓步」。

只是,比比就算保住了黨主席一職,也不見得能保住總理位,更不能保證這場政治僵局不會繼續歹戲拖棚。

AP_19307357802590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過渡政府的「鬼打牆」

這項「一年三次選舉」的首例究竟是如何產生的?首先,政黨間在某些議題上有根本、無法妥協的歧見,是今天這場政治僵局的主因之一。2018年底,納坦雅胡宣布提前解散政府的其中一個主因,就是哈雷迪猶太教徒(Haredim)徵兵的問題。在今年的兩次大選後,「以色列是我們的家園黨」領袖李伯曼都一再堅決表示,自己絕對不會在世俗與宗教的衝突上讓步。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場僵局中扮演關鍵角色的李伯曼,他所帶領的以色列是我們的家園黨,在今年第二次、也就是9月的選舉,席次從4月選舉的5席上升到8席,也就是說,他頑強不屈服於宗教政黨的態度,在選票上是加分的;這意味著至少在第二次選舉時,部分選民非但沒有「懲罰」或「怪罪」李伯曼讓他們必須二度走進投票所,甚至可能站在李伯曼這邊,反對宗教政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