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聖誕節》:怦然心動的科幻小品,龍后連當遊民都有魅力

《去年聖誕節》:怦然心動的科幻小品,龍后連當遊民都有魅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去年聖誕節》在愛情片的包裝下,巧妙縫合了當代的器官移植與反移民焦慮議題,過去我們將賽柏格定義為有機與無機物的結合生命體,彷彿有機與無機間有一層扞格,此種闡述在《去年聖誕節》中有著有趣的發展。

文:Lizard

(內文有雷,可先收藏文章觀影後閱讀)

如果你看到標題有點困惑,大概要有心理準備,因為你即將被爆大雷了,但如果你看到標題抓到我可能會說什麼,那你想的沒錯,這是科幻片,《去年聖誕節》這部片交給龍后來演真的是太對了,如果你喜歡她的表演,那就不該錯過這部富含聖誕精神也令人驚喜的電影,她連當遊民都有魅力。

有些電影適合一個人觀看,故也適合帶著一包面紙進場,《去年聖誕節》就是這樣的電影,它讓人又笑又哭,艾蜜莉亞.克拉克(Emilia Clarke)飾演的凱特琳娜的人生就像磨損的唱片,在大病後,便開始過自暴自棄的重複生活,夜夜沉迷於酒肆、肉慾,電影以喜劇的形式快速描述了她的荒唐人生,提著一個行李箱被趕來趕去,因為她總是漫不精心且不在乎室友的感受,只在乎如何「享受生活」,她的生活就外人看來,可說是亂七八糟稱不上是「生活」。

她在一間聖誕百貨替華人阿姨工作(楊紫瓊 飾),然而她總是分神看向窗外的工作、她有一個在當律師的姊姊,然而她與姊姊總是說不上三句好話;她有一個渴望歌唱的靈魂,然而她總是無法獲得表演工作;她有一個父母健在的家,然而她總是不想輕易回去。下了班的她遊盪在街頭,彷彿幽靈。 但其實她的家就在隧道之外。

可以注意本片妝容,大概只有艾蜜莉亞這種天生自帶喜感與惹人憐愛的演員,才能駕馭像泡麵一樣捲曲又破碎染金的頭髮,再加上燻的像站壁似的妝容(別忘了她還搭配豹紋大衣)但是即便如此落魄,當時間開始流動,她還是有一種令人無法指責的魅力,且看她在聖誕百貨怎麼打掃跟偷閒的,穿著那套全套綠色小精靈服裝上班,這套服裝太高、太矮的演員穿起來可不像她一樣好看,但她穿起來剛剛好。

她的角色就行為而言非常惹人厭,誰想要會把你家當旅館來借宿還毫不尊重的朋友?誰想要會讓你上班一直被媽媽煩只因為她常常失蹤的妹妹?誰想要這種上班時常偷懶放空的員工?,然而艾蜜莉亞卻能將這些糟糕的行為演的不那麼討人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天真又故作成熟,迷惘又故作清明,寂寞又故作活潑的女孩。

MV5BMDY0ZDc1ZWUtNjMzOC00YmIzLWI4ZTUtY2Vi
Photo Credit: IMDb

一個26歲女孩,在大病之後再也掌握不了自己,她覺得自己的身體很陌生、她覺得自己的慾望很陌生、她覺得自己的人生很陌生,她活著,但僅僅是一天過一天。 直到她遇見了那個總是「向上看」的古怪男孩湯姆(亨利高汀 飾),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與他巧遇,湯姆帶她探索這座城市前所未見的面貌,我們跟著她,見到了這個冷酷的冰雪世界,原來是這麼的美麗,在城市我們所不見的角落,都隱藏著我們未曾謀面的臉孔與故事,或許這是因為凱特習慣了低頭看著地上,想著自己,所以她從未想過原來聖誕節可以這麼有魅力,而非俗爛與老套,凱特想著自己的同時,恰好迷失了自己,因為她忘了他人。

如果我們去發掘聖誕節最初的意義,那是上帝將他自己以肉身的形式送給人類,全能的上帝化身肉身所縛的基督,象徵著人類歷史的重要時間點,上帝不再是高高在上以其聲音喝斥人類,而是下凡與人類並肩同行,走在滿是荊棘與碎石的道路上,肉身意味著有了與人類一同感受痛苦的能力,與「他人」共存。這痛苦來自對於有限的無能,也意味著一個新的開始。

凱特開始重拾對人生的信心,無論是對於歌唱、對於家庭、對於以前不會靠近的街友中心,又或者是用全新的態度面對尖酸的老闆,並挖掘她的少女心,成就她與一位中年紳士的好姻緣,她甚至有辦法對湯姆吐露真心,關於那困擾已久的大病,在那場突如其來的大病中,凱特被推入手術室,進行換心手術。

「我好像看到他們把我的心臟拿了出來,然後丟到垃圾桶裡。」 她向湯姆坦承,這個改變她一生的時刻,因為古怪的湯姆改變她的人生,他與其他只享受肌膚之親的男人不一樣,她感到自己的心臟在為湯姆跳動,她不斷想著他,尋找著他,但湯姆卻常常失蹤,這個古怪的男孩甚至沒有手機,她到湯姆曾去的地方尋找著他。 終於找到了他。 然而,湯姆卻沒有辦法回應她的感情。 他告訴凱特:「妳不能這樣依賴我。」 而凱特生氣了,她以為,自己又遇到了一個渣男,她的心又再次被玩弄了。

「Last Christmas, I gave you my heart」 「But the very next day you gave it away」 喬治麥可的歌詞唱出了凱特的心情,她是如此寂寞,在尋找一個能心心相印的人。

原來,那個古怪的男孩從一開始就只有她看的到,因為女孩生病的那一天,男孩因車禍被送進醫院,他的心臟移植給了她,這解釋了為何凱特會去到男孩曾經去的地方,做男孩曾經做的事,因為他們已經結合在一起,他們失去了激情的能力,卻比共享不同身體的愛侶更親密,這來自一個醫學的謠言,科幻的假設: 「如果心臟跟大腦一樣都帶著自己的記憶呢?」

這意謂著一種大腦的去中心化,我們的身體裡,還有許多我們不以為「我」的「我」,當我們的生命看似結束,器官移植卻延續了我們的生命,在他人身上「我」繼續作用,故而繼續存在,這不是靈異,也不是奇幻,而是一種「器官記憶」的概念體現,基督所允諾的「永生」不是在彼岸,而是在既存的他人身上,用自己的生命,替陌生他人續命,這不是最極致的愛又是什麼呢?

「Last Christmas, I gave you my heart」 湯姆確確實實的將自己的心給了凱特,這不只是指心臟,不只是指他的生命,還包含他的人生觀、他的習慣、他的經驗、他的所思所想,那個湯姆沒有完全消失在世上,還存在凱特的體內。

《去年聖誕節》巧妙縫合了當代的器官移植與反移民焦慮議題,過去我們將賽柏格定義為有機與無機物的結合生命體,彷彿有機與無機間有一層扞格,然而當有機物作為一種材料,能用3D影印機列印(無機的3D),例如今年4月15日以色列臺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在綜合科技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宣布已成功用人體細胞製造出世界上首顆3D列印心臟,雖然那只是兩公分的迷你心臟,卻彷彿打破了有機與無機,天然與非天然的對立,讓進入的他者能夠與原本的「身體」和諧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