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南斯拉夫史》:鄂圖曼缺乏民族統一與融合因素,加深帝國種族間的裂痕

《南斯拉夫史》:鄂圖曼缺乏民族統一與融合因素,加深帝國種族間的裂痕
Photo Credit: Adam Stefanović@Wiki Public Domai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受土耳其統治的巴爾幹一部分封建主改信奉伊斯蘭教,參加鄂圖曼帝國的統治階層。信奉基督教的人民,卻受到各種的壓迫,他們沒有任何政治權利,當然也要負擔苛重的稅捐,他們的生活成為歷史上最痛苦黑暗的一頁。

文:洪茂雄

伊斯蘭文化在巴爾幹落地生根

土耳其人侵入前,巴爾幹半島的南斯拉夫人可分為兩部分,文化也分為東西兩型。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巴爾幹半島與西方世界的經濟和文化都比拜占庭落後,而且多少受到拜占庭的影響。直到第十和十一世紀,西方經濟發達,才創立自己的藝術形式。1054年的宗教分裂,教皇使沿岸和西部的南斯拉夫人直接受西歐文化的影響,再加上克羅埃西亞和達爾馬奇亞長期受傾向羅馬的匈牙利王室統治,以及在阿爾卑斯山地區的斯拉夫人政治上與日耳曼人聯繫,使巴爾幹半島西部更加西歐化。

在東部的塞爾維亞和馬其頓,是拜占庭的勢力圈,雖然尼曼吉德王朝在反拜占庭鬥爭中產生,但由於與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國的關係,文化上是拜占庭式的。馬其頓長期屬拜占庭,獨立的塞爾維亞教會,也是按拜占庭路線而組織,並譯希臘的宗教儀式、教律和其他經文,因此,拜占庭在東南斯拉夫的影響力甚大。

東部地帶,大多數神學和法律的著作,都譯自希臘文,尤其是拜占庭地區。塞爾維亞統治者被迫用希臘文《聖經》,以聯繫近鄰。馬其頓也用希臘文《聖經》,教會著名領袖們也用希臘文寫作。而在西部地帶,羅馬教會以拉丁文為正式語文,也是傳播西歐文化的媒介。斯拉夫人的教會儀式、經典都使用拉丁文。行政文書、官方通信、法定紀念物也是拉丁文。

處在西歐與拜占庭兩個不同世界的影響下,南斯拉夫人之間的文化差異逐漸加深,形成了各具特點的文化區域。在土耳其佔領時期,南斯拉夫東、西部之間文化發展的差異也越來越大。

當蒙古攻打中亞細亞時,突厥-烏古思人游牧聯盟不過數千帳,隨後西遷,投靠賽爾柱(Seljuk)的伊戈尼烏姆(Iconium)蘇丹。他賜給他們一塊與拜占庭接壤的小領地,十四世紀中葉賽爾柱王朝分裂,烏古思族長鄂圖曼創立帝國。鄂圖曼利用拜占庭王朝的內訌,伺機擴大領土。1331年開始一連串的侵略行動,並侵入巴爾幹半島。

土耳其的侵略和統治巴爾幹半島所帶來的後果是:曾抵抗土軍的城市與鄉村都受到洗劫和焚燬,居民如未被屠殺就是淪為奴隸。因此,隨著土耳其的佔領導致了大規模的殖民行動和人口的變遷,人民往北方逃走,塞爾維亞人於十五-十六世紀移往匈牙利南部,克羅埃西亞人渡過庫帕河(Kupa R.)入伊斯特里亞,遠至各島。在海岸地區的人民成群遷往義大利。這種遷徙,使民族混合,某些傳統消失和改變,並改變塞爾維亞與克羅埃西亞的語音和習慣。

基於鄂圖曼的統治方式,若想在軍事和行政機關中獲得職位,或在市鎮的經濟活動中迅速致富,就要改奉伊斯蘭教。改信奉伊斯蘭教最多的為波士尼亞,因為在土耳其侵入時,波士尼亞並未獲得有力教會組織的支持。

受土耳其統治的巴爾幹一部分封建主改信奉伊斯蘭教,參加鄂圖曼帝國的統治階層。信奉基督教的人民,卻受到各種的壓迫,他們沒有任何政治權利,禁止攜帶武器、騎馬、穿華服、建豪宅,當然也要負擔苛重的稅捐。基督教人民受盡了伊斯蘭教徒勝利者的剝削與虐待,他們的生活成為歷史上最痛苦黑暗的一頁。

東正教會聽命於君士坦丁堡大教長,他徵收特別稅,享有對土耳其東正教臣民的民事司法權和其他特權。這些高級希臘僧侶與土耳其人共同充當壓迫者,信奉伊斯蘭教的就給予軍事訓練,基督教奴隸改信奉伊斯蘭教,就可以獲得自由,因此有人改信奉伊斯蘭教。這些改宗者接受伊斯蘭文化,所有的伊斯蘭市鎮都有初級學校(Mekteb)教導阿拉伯文和誦《可蘭經》。大城市設有中級學校(Medresa),教導東方語言、伊斯蘭法律、哲學和數學,薩拉耶佛、貝爾格萊德和斯科普里都有著名的中級學校。高級教育在伊斯坦堡、開羅、大馬士格等地。其他教育機構是清真寺,清真寺除做禮拜外,也是苦修派僧侶的總部(Tekyas),直至今日,這些機構都有圖書館,藏書量大,保藏許多阿拉伯、波斯和土耳其手稿。

伊斯蘭的文學、歷史和音樂的影響,表現在南斯拉夫的民歌與舞蹈,在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和馬其頓中約有三千個斯拉夫化的文字,源自土耳其語,遺有阿拉伯、土耳其和波斯的語源:許多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地區的詩歌都是用阿拉伯文寫成,直到如今,在波士尼亞的穆斯林中不論私人或官方間仍使用基里爾字母。許多散文作品也多為阿拉伯文,主要敘述宗教和法律問題,現在已能確定有一百多名詩人是用波斯文和土耳其文撰寫有關戰爭、故鄉的詩篇,然而這些詩篇往往帶有與官方觀點針鋒相對的思想,最後這些詩人往往被當作分裂教派教徒流放在外。

伊斯蘭的藝術,主要在建築,每個蘇丹和許多大臣都建清真寺、宮殿或其他建築物以標誌自己的統治。十六世紀所建八十多座清真寺,都是宏偉壯觀的,其中最著名的就屬伊斯坦堡的蘇萊曼清真寺(1557)和埃及的謝里姆清真寺(1574)。

又土耳其在巴爾幹半島的建築技術是採用當地的傳統,伊斯蘭教禁止圖繪生物,所以只有植物圖案和幾何圖案的壁畫、木刻、石刻和金屬雕刻、石膏浮繪和大理石浮雕、花乳石和玻璃鑲嵌工藝。土耳其工匠善造金、銀和象牙等鑲嵌品、雕刻和刻畫品裝飾武器,藝術水準高超。其實繪畫生物的禁令常被破壞,因此,裝飾手稿時繪有人物和獸類的精細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