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時代雜誌》有隱瞞投票數據嗎?
看到一篇文章批評《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的選擇[1]︰
文中宣稱《時代》指香港人取得30%票數是誤導讀者,原因是《印度快報》(The Indian Express)在投票結析前的報導提到「(香港)示威者以89%的贊成票被選為“是”」。
《時代》的確沒有公開投票完整數據,所以我也無法肯定沒有造假或黑箱,但我相信作者誤解了89%這個數字。較早前我去過《時代》網站投票,他們的機制是可以對每個人(或群體)投「Yes」或「No」(支持成為年度風雲人物),而且逐個投票,即可以同時對多人投「Yes」——而且實在有很多個選擇,我投了幾個後就放棄。
《印度快報》提到的「89%」是指單獨投給香港人中「Yes」的比率(加上「No」的比率就是100%),而《時代》提到香港人取得30%票數應是指整體投「Yes」的票中佔了三成[3](如果像2017年那樣寫「received 24% of the “yes” votes cast」可能會比較清晰[4]),兩個比率意思完全不一樣。
如果還是不明白,可以參考以下超級簡化版的例子。假設只有三個選項,以下是投「Yes」和「No」的票數(括號內為「Yes」的比率)︰
- A - Yes: 9, No: 1 (90%)
- B - Yes: 6, No: 14 (30%)
- C - Yes: 3, No: 9 (25%)
投給A的人當中有9成投「Yes」,然而A的9票「Yes」只佔整體——9+6+3 = 18——「Yes」票的一半。而如果投票的選項越多,整體「Yes」票數會增加,令這兩個比率的差距越大。
另外,作者又宣稱︰
如果他們直接寫「89%的2019年年度投票選擇了香港的示威者」,那麼他們的立場就肯定站不住腳,因為《時代》選擇的年度風雲人物Greta Thunberg得票率只有13%,捨棄89%選擇13%實在太難看了,而且他們也難以給予合理的解釋。
撇除他誤解了那個比率(但他不奇怪89%加上13%已經會超過100%嗎?),其實也沒有甚麼難看的,《時代》早就表明這個投票結果跟編輯選出的年度風雲人物是兩回事,走去查一下《維基百科》也知道[5],這兩天亦有不少人再三解釋了。
我同意作者批評《時代》那篇文章中對香港示威的描寫,不過通貝利同樣是個新聞人物,就算《時代》選了她也不用立即說是向中國/人民幣下跪吧,畢竟這是個嚴重指控,最好先拿強一點的證據出來,證明《時代》老闆因為生意干預編採自主。
順帶一提,今年香港示威也上過兩次《時代》亞洲版封面︰


利益申報︰《關鍵評論網》跟《時代》所屬的時代集團合作,獲授權可以翻譯及發表《時代》的內容。[6]
後記︰那位作者在原來的帖文回應了,我也附上我的回應。
相關文章︰
參考資料︰
-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3052256611452579&set=a.181567308521538
- Hong Kong protesters lead in popular choice for TIME Person of the Year 2019 (The Indian Express)
- Hong Kong Protestors Win TIME’s 2019 Person of the Year Reader Poll (Time)
- Here's the Winner of the Reader Poll for TIME's 2017 Person of the Year (Time)
- Wikipedia: Time Person of the Year - Online poll
- 關鍵評論網完成 B 輪募資,並將與 Time 集團開啟戰略合作(Inside)
原文見作者Medium,此為加長版本。
核稿編輯︰Alvin
Tags:
《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Ep1:氣候變遷引發飢餓浩劫,我們如何即刻救援?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直播節目,由李漢威、蔡尚樺聯手主持,與資深媒體人范琪斐對談,帶領觀眾一窺全球正面臨的嚴重氣候變遷、迫切的糧食危機,以及世界展望會在全球各地展開的救援任務。
於5月3日首播的《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直播節目,由李漢威、蔡尚樺聯手主持,與資深媒體人范琪斐對談,除了帶領觀眾一窺全球正面臨的嚴重氣候變遷、迫切的糧食危機,也帶觀眾認識世界展望會在全球各地展開的救援任務,並邀請各界一同付出行動,與世界展望會一起集結眾人之力、力挽狂瀾,守護飢寒交迫的社區家庭與兒童,同時醫治急需挽回的自然環境。
人類生活正備受考驗,而此刻的我們仍有機會扭轉命運。
全球氣候變遷,引發嚴峻糧食危機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報告,目前全球約有40%人口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且約有33~36億人正生活在極易受到氣候變遷衝擊的環境中。當全球氣候變遷日益嚴重,人類與其依存的生態系統所要承擔的風險也就愈來愈高。
而全球極速暖化、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氣象,也引發物種滅絕、蟲媒傳染病、生態系統崩潰、致命熱浪、缺水和農作物減產等後果。事實上,在NASA最新的研究也表示,最快在2030年,氣候變遷就會影響全球玉米和小麥的生產;而這項結論,也呼應了聯合國IPCC發布的《氣候變遷與土地報告》。如果不採取有效的因應措施,到了2050 年,氣候變遷將導致全球糧食產能下降5~30%。

當家庭受困於飢餓,最大的受害者竟是兒童

氣候變遷導致乾旱造成農作物歉收,或是洪水沖毀農作物及房屋,導致資源更少,導致部落間及國家間為了爭奪資源而爆發衝突。更令人難過的事實是,兒童是對氣候影響最小的族群,卻是氣候變遷下的最大受害者。
由於在家庭生計捉襟見肘時,某些脆弱地區的家長,往往將童婚視為撫養子女的唯一辦法;此外,還可能迫使兒童從事危險的勞動工作以協助生計,卻讓他們處於剝削和虐待的嚴重危機。家庭暴力、人口販賣、童婚以及童工問題等,種種暴力不但嚴重影響脆弱兒童的身心狀況,也剝奪了兒童的基本權利與未來前途。
此外,來賓范琪斐也強調,氣候難民、飢餓危機已是現在進行式,且正在擴大蔓延中。當災難發生,首當其衝的是弱勢國家、弱勢人民,以及老弱婦孺等弱勢族群。這些處於社會底層的弱勢兒童,背負著悲慘命運,令人不忍卒睹。然而,除了感到悲痛沈重以外,我們也要知道自己是有能力做出改變行動的人。

世界展望會人道救援三大策略-緊急回應、調適、減緩
「一個地區的糧倉受到影響,生活在地球村的每一個人都必須共同承擔。」氣候變遷造成的毀滅性後果,迫使流離失所的人數創歷史新高,全球正在與本世紀最嚴重的飢餓危機抗戰,而你我都肩負起一定的責任。
例如:人道救援第一線的世界展望會,總是在第一時間搶救因遭受氣候變遷影響的區域和家庭,並針對緊急程度分別訂定短、中、長期的執行策略,恢復家庭與社區生活的韌性,提升居民災變的應變力與經濟彈性,以及促進兒童的長期福祉與發展。具體來說,世界展望會三大行動策略,包括:
- 緊急回應:世界展望會首先提供挽救生命的急迫性服務。例如:供給糧食、臨時居住所、乾净飲用水、簡單醫療設備,以及心理支持。
- 調適:世界展望會與當地社區一同尋求能有效減少氣候變遷危害的策略和措施,以事先預防的措施,減少損害、提升韌力,並開發有益當地生計的機會。
- 減緩:主要是針對溫室氣體減量,規劃長期措施。例如:透過減少排入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或將溫室氣體以吸收儲存的方式,降低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含量,以推遲、甚至避免氣候變遷發生,降低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例如:在世界展望會的宣導下,當地居民改為使用低耗能爐具,取代傳統用大量燒木頭;或是運用生質沼氣煮飯系統,善用農業廢棄物、動物糞便產生沼氣,進而轉化成燃料,減少多於碳排。另外,世界展望會也會幫助地區建設太陽能等再生能源。

若不立即作出改變行動,災難將迅速蔓延至全球各個角落,別等到發生到我們身上時,才後悔莫及。
為孩子迎戰氣候變遷!飢餓三十救援專線:(02)8195-3005 即刻救援動起來

關於《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
由《國際大風吹》李漢威、金鐘主持人蔡尚樺聯手主持,每集《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直播節目將邀請重磅來賓,帶大家深入淺出、探討急需人們重視的國際議題,並呼籲各界付出實際行動,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展開即刻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