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國領袖談定烏克蘭15日起停火 發表和平計畫13要點

四國領袖談定烏克蘭15日起停火 發表和平計畫13要點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項和平計畫以去年9月於明斯克達成的失敗協議為基礎,同時也為分離叛亂分子在東烏克蘭控制的地區走向自治,規劃出路線圖。

蘋果報導,為解決烏克蘭危機,烏克蘭、俄羅斯、德國與法國4國領袖,前天起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Minsk)會談,經馬拉松式17小時會商,終於在12日達成和平路線圖,訂定烏東自15日凌晨零時起的停火協議。未參與和談的烏克蘭東部親俄叛軍也簽署協議,但內容與歐洲領袖期望有落差。

德國總理梅克爾稱此為「希望的微光」,法國總統歐蘭德則說:「歐洲鬆了一口氣!」但會談時烏東戰火仍熾,俄國50輛坦克也駛入烏東,和平前景仍堪慮。

烏克蘭政府10個月來與東部親俄羅斯的分離份子奮戰,已造成約5400人死亡,本月危機升高,美國甚至考慮提供烏國政府武器。烏克蘭總統波洛申科(Petro Poroshenko)、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法國總統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及分離份子領袖,11日起展開會談,尋求和平解決方案。

停火協議要點包括:烏克蘭與叛軍自2月15日起停火、撤出重型武器、釋放全部囚犯,並計畫設立非軍事區,範圍比去年9月所畫的更大,長程武器將撤到50公里到140公里外。不過分離份子尋求頓內次克(Donetsk)、盧甘斯克(Lugansk)2州能獲更多自治權,自訂外交及經濟政策,未有共識。據克里姆林宮發表的聯合聲明,與會各國承諾尊重烏克蘭主權與領土完整。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但會談同時,烏國政府軍和分離份子繼續交戰,24小時內雙方10死35傷。俄國也在境內12個地區展開軍演,隨後烏國政府指控,俄軍50輛坦克、40組飛彈發射系統及40輛武裝車輛,晚上越境進入烏克蘭,種種動作令和平蒙上陰影。

中時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嘉德(Christine Lagarde)12日宣布,與烏克蘭達成175億歐元(約台幣5513億元)的紓困協議,若加上其他來源的貸款,烏克蘭未來4年可望收到總額達400億美元(約1.3兆元台幣)援助。

拉嘉德表示,這是烏克蘭推動經濟前進的「轉捩點」。這將是烏克蘭10年來的第4批IMF紓困金。2014年4月的上一批紓困金未能穩定基輔當局的財政狀況,主因是烏國政府須對抗烏東叛軍。

中央社報導,這項和平計畫以去年9月於明斯克達成的失敗協議為基礎,同時也為分離叛亂分子在東烏克蘭控制的地區走向自治,規劃出路線圖。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烏克蘭和平計畫13要點如下

  1. 自2月15日起,立即在頓內次克和盧甘斯克地區全面停火。
  2. 撤離所有重型武器,並設立緩衝區。停火後第二日、也就是2月17日開始撤離重武器,且不超過14天。
  3. 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OSCE)自停火第一天檢查停火,及撤離重武器,並可使用衛星和無人機作監控。
  4. 撤離重武器後首日,必須就盧甘斯克和頓內次克舉行地方選舉展開對話,及討論基於烏克蘭法律,給予叛亂分子控制區暫時自治權的未來「政權」。烏克蘭國會必須在30日內通過法令,基於去年9月的協議,界定可有自治權的地理區域。分離分子地區有權決定他們使用的語言。
  5. 實施法律,確保參與頓內次克和盧甘斯克戰事的人獲寬恕和特赦,免於起訴和懲罰。
  6. 基於「人人適用」原則,釋放和交換所有人質及非法拘禁的囚犯,自撤離重武器後5天開始。
  7. 確保人道物資的分配和取得。
  8. 雙方都需朝重建社會和經濟合作努力,包括支付退休金和賦稅。烏克蘭將恢復在衝突區的銀行體系。
  9. 烏克蘭必須能完全掌控橫跨衝突區的國界,此過程自地方選舉隔日開始,必須在2015年底前完成,前提是實施第11點提出的憲改。
  10. 所有外國武裝團體、軍事設備和傭兵都需撤出烏克蘭,由OSCE負責監控。解除所有非法團體武裝。
  11. 經頓內次克和盧甘斯克代表同意的烏克蘭新憲法,必須在2015年底前實施,准許地方分權。2015年底前也需通過法律,承認分離地區的特別地位。
  12. 分離地區將舉行地方選舉,由OSCE監督,但未指明日期。
  13. 加強三方聯絡團體的活動,包擴建立執行和平計畫的工作團體。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所謂的烏克蘭聯絡團體簽署12日的協議,團體成員為頓內次克和盧甘斯克分離地區領導人、前烏克蘭總統庫契馬(Leonid Kuchma)、俄羅斯駐基輔大使朱拉波夫(Mikhail Zurabov),以及OSCE特使塔里亞維尼(Heidi Tagliav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