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萬名阿富汗孩童每天一睜開眼,就害怕身邊發生爆炸或槍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19年五月,聯合國的兒童機構表示,截至2018年底,阿富汗的衝突已迫使1000所學校關閉,預估370萬名年齡介於7至17歲的兒童——幾乎是國內一半就學年紀的孩子——無法上學。
文:Ezzatullah Mehrdad
譯:Sunny Tsn
某年八月底,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沙雷・穆罕默德(Saleh Mohammad)一如往常在房子後院玩耍。他跳過一綑木柴,弄傷了腳,一片指甲剝落,不過當晚仍如期前往參加他家準備已久的大日子——姊姊的婚禮。
樂隊開始演奏,沙雷就坐在一旁,在樂聲中享受這場婚宴。不過他愉悅的心情沒能持續多久,前來參加的客人竟有一名自殺炸彈客,宣稱效忠伊斯蘭國(ISIS)後引爆炸彈。婚禮嘎然而止,沙雷短短13年的生命也在此刻畫下句點。
一家之主古拉姆・穆罕默德・哈茲拉蒂(Ghulam Mohammad Hazrati)急著疏散賓客、運出傷患,卻遍尋不著兒子沙雷。附近每家醫院他都一一確認過,仍然沒有沙雷的消息。最後,他注意到院子裡有一具身負重傷的屍體,屍體的身分如他所言:「我們從他剝落的腳指甲認屍。」
這場炸彈攻擊造成92人罹難,其中不乏像沙雷這樣的青少年與學童。
由於阿富汗幾乎有一半的人口都是低於15歲的孩子,他們是受目前戰亂影響最深的族群:自殺炸彈、汽車炸彈、無人機攻擊、夜襲行動等等,各地的地面作戰已造成無數阿富汗人犧牲。
過去四年阿富汗內戰以來,聯合國已記錄1.4萬起「侵害兒童權利」的案件。2015至2018年期間, 該國的衝突已奪走近3500條年輕性命,逾9000人受傷。根據聯合國報告顯示,有43%幼童傷亡是武裝叛亂團體所致,30%是親政府的軍隊所為。
存活下來的人通常都得背負心理創傷度過餘生。非政府組織「拯救兒童基金會」(Save the Children)今(2019)年表示,預估有2000萬名孩童每天一睜開眼,就害怕身邊發生爆炸或槍擊。
九月初,塔利班組織在喀布爾犯下一起汽車爆炸案,14歲的青少年卡馬努丁(Kamaludin)存活下來,他回想起這件驚魂,說道:「因為我隔天要上學,所以當晚早早就上床了,可是突然被爆炸聲驚醒。」他家兩層樓的房子完全崩塌,弟妹從建築殘骸中被挖出來。
移動圖書館巴士Charmaghz為喀布爾的孩子提供閱讀空間,創辦人暨管理者費絲塔・卡琳(Freshta Karim)說道:「重點是,我們不懂孩子生活在暴力下所經歷的創傷和憂鬱。」她表示,直接暴露於暴力危險的小孩易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指一個人經歷了極度嚴重的創傷壓力事件,感受到害怕、無助感、或恐怖,而且已經達到病態的程度)。
從近期發生的兩起攻擊案可看出戰爭對孩子造成的精神傷害。七月發生的一起汽車爆炸中,塔利班一大清早就襲擊阿富汗的一處軍事基地,時間恰好是喀布爾學童的上學時間,至少有26位學生遭受波及受傷。在阿富汗中部城市加茲尼(Ghazni)的另一起汽車爆炸案中,塔利班以阿富汗的一間情報機構局為目標發動攻擊,附近正好有一所私校,一名學童不幸罹難,60名受傷。
爆炸地點附近的學校關閉了好幾天,重新開課後,學生回到的教室早已被嚴重炸毀。偏遠地區的情況更糟,塔利班叛亂團體和阿富汗的安全部隊經常占據學校建築作為基地,極少離開。
普遍發生的地面作戰是學校關閉的主因。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指出,2017至2018年間,阿富汗學校受到的攻擊成長了三倍。
2019年五月,聯合國的兒童機構表示,截至2018年底,阿富汗的衝突已迫使1000所學校關閉,預估370萬名年齡介於7至17歲的兒童——幾乎是國內一半就學年紀的孩子——無法上學。
卡琳說,這是對阿富汗孩子最深的傷害。「他們失去揮灑天分的機會,在戰爭下發展不了潛能。未來的科學家被埋沒了。」
「阿富汗內戰奪走了孩子〔在健康環境裡〕成長的空間。」卡琳補充:「他們無法學習批判性思考,被塔利班和伊斯蘭國等極端份子剝削時會更加脆弱或容易被他們影響。」
即使真的跟塔利班武裝份子達成談判,受過教育的新世代仍可能對阿富汗下一波戰爭火上加油。冗長的和平之路已經走了好多年,卻依舊看不到盡頭,而才就讀小六的沙雷・穆罕默德已在戰爭的摧殘下一暝不視,來不及看到他暑假前那場期中考的成績了。
婚禮前幾天,沙雷・穆罕默德才剛考完期中考,迎接暑假的到來。開學後,父親哈茲拉蒂收到他的成績單,訴說其感受:「穆罕默德成績很好。我本來希望他能順利完成高中學業、大學讀法律系,畢業後找個好工作,為未來鋪路。」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環印度洋專欄”的相關議題
- 2019-12-29 在崩壞的阿富汗社會,有人靠著幫助受害者得到內心平靜
- 2019-12-22 阿富汗和平還要等多久?美中俄的「南亞大博弈」
- 2019-12-15 2000萬名阿富汗孩童每天一睜開眼,就害怕身邊發生爆炸或槍擊
- 2019-12-08 為何巴基斯坦想當伊朗和沙烏地的「和事佬」?
- 2019-12-01 避免黑市買假藥吃出人命,坦尚尼亞新創公司「送藥到你家」
Tags:
Living as ONE:一圖看懂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看見居住、永續新可能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全臺首場以「社會住宅」為命題的主題展覽「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即將於9月23日至10月01日登場,邀請大家於展出期間走入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與北向製菸廠,一窺臺灣社會住宅的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
今年9月23日至10月01日,由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主辦的「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LIVING AS ONE)將於松山文創園區盛大登場。這次展覽內容以「我們+」為主題,取加號與「家」的相同讀音,巧妙地展現政策以「社會住宅」為核心、強調居住權的精神,同時也隱喻著臺灣社宅發展史中從零到一的累加與創造。
臺灣社會住宅發展史:一段集體創造的過程,一個關於我們成「+」的故事
臺灣社宅的發展歷程,相比歐美日韓等國於二戰後就開始不同,臺灣受特殊的歷史紋理與經濟脈絡影響,社宅的推動軌跡才不過十餘年。但其實自1989年反對高房價的「無殼蝸牛運動」後,不少民眾就意識到居住議題的重要性,並持續與政府、民間溝通對話,試圖改變「有土斯有財」價值觀中居住權、所有權緊緊相依的觀念,進而影響住宅政策的發展。

經過民間組織與政府單位的共同努力,2005年「社會住宅」一詞終於列入政策文件,其後伴隨著一系列的倡議、修法行動,直到2015年廢除國民住宅條例後,才終於確立社宅只租不賣的政策方向。換句話說,臺灣社宅乃經由長期的倡議運動而生,並在體制內、外的漫長溝通與修法過程中一點一滴的累積後,才形成現今結合社會福利、社區營造、公共服務的社宅樣貌。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不只是全臺首次以「社會住宅」為命題的主題展覽,更是臺灣社宅發展的重大節點。此次展覽從倡議經歷、議題訴求、政策結果,及共榮共創的未來可能性等面向,將內容分為「社宅倡議+」、「社宅實踐+」、「社宅趨勢+」、「社宅生活+」四大展區,帶著觀展人一起看見社會住宅的方方面面,理解它的內涵與成果。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看見社宅實踐的三種可能性
談了那麼多,社會住宅(Social Housing)到底是什麼?簡而言之,社宅最核心的概念是「只租不賣」,由政府將住宅以低於市場價格的租金,出租給一般戶或弱勢戶。目前臺灣的社宅主要有兩種類型,第一類是由政府主導或輔導興建的「社會住宅」;第二類則是由政府補助租屋服務業者開發民間房源 的「包租代管」。除此之外,社宅入住資格也有限制,《住宅法》規定,社宅應提供至少40%以上戶數予經濟或社會弱勢者,及一定比率予未設籍當地但因就學、就業而有居住需求者。

也因此,過去很容易因「社會住宅」與「弱勢戶」的連結造成負面觀感。不過事實並非如此,除了社會扶助的面向,社宅更加強調「多元混居」,且社宅並非獨立於社區的存在,當中不只有住戶,還乘載了許多社區的公共服務資源。例如07號展區展示的「信義區廣慈博愛園區社會住宅(E基地)」,就設有完善的物業管理機制、商業店鋪、托嬰中心、住宿式長照機構、身障空間等,不論是入住社宅的住戶,還是周邊社區的民眾,都可以享受社宅帶來的益處,住得安心、滿意。

另一方面,由於興建社宅的能量有限,所以政府除了興建新的社宅,還透過「包租」或「代管」的方式,媒合擁有閒置房屋的屋主及有居住需求的房客,重新利用現有的住宅空間,提供專業服務與租賃關係的保障。在展覽05號及08號展區中,亦展示了「包租代管」的社宅政策,無論是租稅補貼、居住體驗、傳統租屋困境等各個面向,都能夠讓觀展者更了解社宅政策下的多元樣貌。
社宅不只是房子,還是你未曾體驗過的生活方式
全臺各縣市都有社宅,而不同縣市的社宅,也發展出其獨特的特色。例如國家住都中心以「公共藝術打開鄰里之門」的林口選手村社宅、臺北市強調社區生活內涵而首創「社會住宅青年創新回饋計畫」(又稱青創戶)、臺中市強調公共空間設計的「臺中好宅」、高雄市以城市、交通與產業為主軸,將社宅融合進整體都市發展擘畫藍圖。

不難發現,在各地的社宅案例中,鄰里、社區、交通、公共空間等關鍵字反覆出現,這些字詞也直指社宅真正的本質──生活;而北中南東的不同發展方向,都是在成就一種地方性的理想生活。所以社宅的未來,其實就是城市生活的未來藍圖。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展覽不斷強調社宅的未來想像,於是在展覽最後,國家住都中心將臺灣的社宅發展置於國際視野中,透過世界各國興辦社宅的案例,呈現全球社宅與城市交織出的獨特風景;並與循環台灣基金會合作,重新發掘永續發展、銀髮混居、共融共享等生活型態的珍貴價值。
除了內容豐富的場館展區,國家住都中心在展期間也舉辦如公共藝術、社宅建設、社宅營運等共24場議題沙龍及工作坊,邀請大家觀展之餘也可以一起動動手、動動腦,想像未來的居住可能!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 《我們+》 展覽詳細資訊
展出時間:2023/09/23 (六)~2023/10/01 (日)
展出地點:台北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與北向製菸廠
入場條件:免費入場
主辦單位: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