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菲年底解除民答那峨戒嚴|星美簽協議允星空軍在關島設分遣隊|泰式按摩列UNESCO文化遺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菲律賓官方日前宣布,將於今年12月31日解除在民答那峨島所實施長達兩年半的戒嚴;星美兩國在美西時間12月6日簽署一項軍事合作協議,兩國同意將為新加坡空軍在關島設立戰鬥機訓練分遣隊。
編譯:荊柏鈞、柯昀伶、鍾依吟(南洋誌)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44期,為讀者挑選2019年12月7日至12月13日期間,有關菲律賓、新加坡、緬甸、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菲律賓|民答那峨島將結束兩年半戒嚴
菲律賓總統府於12月10日宣布,將於今年12月31日解除在菲國南部以穆斯林為主的民答那峨島,實施長達兩年半的戒嚴。
杜特蒂自2017年5月起宣布在菲國南部民答那峨島的戒嚴令,以防止伊斯蘭國(ISIS)等恐怖組織持續發展。當時被認定為伊斯蘭國分支的菲律賓武裝團體阿布沙耶夫(Abu Sayyaf)、馬巫德集團(Maute Group)在馬拉韋市(Marawi)展開攻擊,攻佔市政府等組織,並升起伊斯蘭國的旗幟。武裝團體與政府安全部隊展開武力衝突,時間長達5個月,造成1200人死亡、40萬居民遷移,此次衝突更被視為是菲國近年最大安全危機。
菲國雖在2017年10月宣布已擊斃阿布沙耶夫首腦哈比倫(Isnilon Hapilon),然當地仍未恢復安全狀態。原為期60天的戒嚴令,也一再延長。最近一次是菲國國會在2018年12月決議第三次延長戒嚴期;最高法院也於今年2月表決,支持政府延長戒嚴至今年12月31日的決定。
根據聲明,軍警方認為當地安全狀況已有改善,包含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叛亂已有減弱趨勢、犯罪率下降等。府方發言人帕內洛(Salvador Panelo)指出:「總統府有信心,安全部隊在12月31日後不延長戒嚴令的情況下,仍可以維持民答那峨的和平與安全。」

新加坡|星美簽軍事協議,將在關島設星空軍戰鬥機訓練分遣隊
新加坡與美國在美西時間12月6日(新加坡7日)於加州簽署一項軍事合作協議,兩國同意將為新加坡空軍在關島設立戰鬥機訓練分遣隊。該編隊成形後,將成為星國在美領土派遣的第四支空軍訓練分遣隊。
新加坡國防部指出,該協議將為星國空軍在關島安德森(Andersen)空軍基地進行軍事訓練設定框架,戰機型號包括F-15SG型與F-16戰鬥機,以及G550空中預警機等。星美雙方在針對訓練區與基礎設施等議題的研究討論後,達成這項協議,不過關於確實派遣人數、時間與規模等訓練細節,有待雙方進一步磋商研擬。
現行星國空軍在美編制的三支分遣隊,分別為亞利桑納鳳凰城盧克(Luke)空軍基地F-16戰機分遣隊、愛德荷州山家(Mountain Home)空軍基地F-15SG型戰機分遣隊、以及亞歷桑納銀鈴(Silver Bell)陸軍直升機場AH-64D阿帕奇直升機分遣隊。此外新加坡空軍也在法國與澳洲各派遣一支空軍訓練分遣隊。
新加坡與美國從1990年簽署一項關於讓美軍使用星國海空軍基地的軍事諒解備忘錄以來,雙邊軍事合作交流密切,也讓新加坡成為美國在南海軍事戰略部署的重要據點。李顯龍今年9月訪美時,與川普政府達成協議,將該諒解備忘錄效期延長15 年至2035年。此次雙邊針對星國空軍在關島編制分遣隊受訓,為星美軍事合作的一大進展。

緬甸&泰國|緬甸將擁首艘潛艦,引起泰國高度關注
為力抗中國對緬甸的影響力,印度將加速移交俄製潛艦辛杜維爾號(INS Sindhuvir)予緬甸,而緬甸也預計於2020年3月至4月期間正式運用該艘潛艦訓練水兵因應複雜的水下作戰。
該艘3000噸柴電動力基洛級(Kilo- class)潛艦將成為緬甸首艘潛艦,雖然據信已服勤長達31年,但歷來均定期在印度及俄羅斯維修翻新。雙方早在潛艦移交前即如火如荼展開前置訓練作業,包括在印度沙塔瓦哈納(INS Satavahana)潛艦學校訓練緬甸水兵、印度更數次將機動訓練團隊派至仰光等。
印緬雙方自印度前任總理曼莫漢(Manmohan Singh)2012年5月訪問緬甸起,即致力強化軍事合作,印度除為緬甸軍事機構培訓人員,雙方也定期舉行聯合軍演、雙邊海軍協同巡邏等。
面對緬甸擬將該潛艦投入安達曼海參與國防軍事任務,泰國皇家海軍(Royal Thai Navy)直指「緬甸正提升其軍事能量」,泰方高度關注並積極準備以因應此新局勢。
已超過60年未採購新潛艦的泰國,計畫向中國採購3艘要價360億泰銖的潛艦,目前除一艘元級潛艦已動工建造外,其餘仍在爭取預算並交付審核的程序之中。

泰國|擬微幅調漲基本工資,勞資兩樣情
泰國國家薪資委員會(National Wage Committee)宣布將調漲基本工資,曼谷、春武里府、普吉府、巴吞他尼府、暖武里府、北纜府、龍仔厝府及巴真府等9個地區漲幅為6泰銖,其餘地區則為5泰銖。
由於泰國各地現行基本工資不一,調整後每日工資最高者將為普吉府及春武里府的336泰銖,最低者則為陶公府及北大年府的313泰銖。
勞動部常務次長Suthi Sukosol稱此調整「十分恰當」,兼顧勞工雇用與經濟發展。該委員會將於12月17日提送本案至內閣會議討論,盼於2020年1月正式生效。
勞資雙方對此呈兩樣情,勞方多稱不影響雇用。泰國勞工全國代表大會(National Congress of Thai Labor)會長Suchart Thailuan表示,基本工資已兩年未漲,此次漲幅剛剛好;其秘書長Pichit Deesui補充,此次調整僅限一般勞工,有關技術性勞工的部分仍有待討論。
勞方則不樂見調漲基本工資,認為此舉將導致中小企業推遲投資與雇用。泰國中小企業聯合會(Federation of Thai SMEs)會長Chonrungsee Chalermchaikit表示,業界正受出口下跌、中美貿易摩擦、泰銖走強及全球經濟不穩等因素所擾,此刻實非調漲工資的良好時機,呼籲政府提出中長期因應措施。

印尼|爆發非洲豬瘟,成東南亞第7淪陷國
Tags: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看見身障老後的照顧困境,讓照顧悲劇不再發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伊甸基金會期待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不需自己一肩扛起所有的照顧重擔。
高齡社會是醫療技術進步、養生觀念提升的反映,但這樣的發展,也伴隨著許多問題,比方勞動力下降、經濟問題、醫療需求改變等。與此同時,我們可能較少關注到的身心障礙族群以及他們的照顧者,同樣也呈現逐年高齡化的發展,而且背負著更多挑戰與考驗,包括家庭、社會資源、公眾意識等。
根據衛福部統計,近七成生活需要他人協助的身心障礙者,是由家人照顧。老人福利法定義老人為年滿65歲,而身心障礙者往往比一般人提早退化20年,表示身心障礙者45歲即邁入老年期。在家人依舊承擔最多照顧勞動的現況,身心障礙者與照顧者雙雙老化的現象加速,照顧需求更顯迫切與複雜。
關於身心障礙者,你所不知道的是⋯⋯
「自從2000年以來,台灣的社會福利發生了很多變化,不管是在食衣住行各方面,當然,也包括政府開始推動長照2.0的制度。這些改變的立意都是良善的,但是我們的社會觀念卻可能還沒有追上。」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談起關於身心障礙者的福利,有感而發地表示。

在台灣,大眾對身心障礙者還是普遍存在著排斥的心態。何副執行長提到,這樣的排斥,可能不僅僅存在於一般身心健康的民眾,甚至是身心障礙者的家屬,都有可能抗拒接受現實,選擇封閉自己和身心障礙者,停止與外界接觸。「在推動照顧身心障礙者相關的服務上,真的是困難重重,比方我們要辦活動,或者要尋找合適的機構場地,常常遭到民眾抗議。」何副執行長表示。不過,即使如此,伊甸基金會想要持續為身心障礙者倡議、改善現況的決心,並沒有絲毫改變。「因為照顧身心障礙者,真的是非常重要,同時也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沒有人應該被孤立,或者獨自承擔這一切。」
目前伊甸基金會提供日間照顧、居家照顧、社區服務、住宿機構等不同形式的服務,希望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和家人的方式來照顧身心障礙者。「除此之外,因為科技不斷地進步,很多觀念也都在改變,伊甸希望可以永遠多想一步,替大家先做好準備,所以我們提供的各種課程、教材,還有對我們工作人員的培訓等,也都持續在更新。」為了打破傳統觀念上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排斥感,伊甸基金會更是持續舉辦活動,透過各種媒體、平台的宣導,希望能夠改變社會普遍的觀感。更重要的是,讓所有的身心障礙者和他們的家屬知道——你不需要孤軍奮戰,伊甸願意提供各種你需要的支援和資源。
當我老了,你也老了
提到伊甸所能提供的支援和資源,家有多重障礙者的恩蓉媽媽對此感受最深。「我們恩蓉是多重障礙的孩子,她還在我肚子裡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既然我們選擇迎接她的到來,就必須要為她做好最周全的準備,所以我跟恩蓉爸爸一直都很積極地去找各種課程、復健來上,希望恩蓉在人生的這路上,可以走得更順一點。」恩蓉自從八個月大左右就開始接受復健,在醫療上,恩蓉的爸爸媽媽也非常重視她的黃金治療期。除此之外,各種相關的課程、活動,恩蓉爸爸和媽媽也都盡可能去學習、接觸。在恩蓉一家搬到台北之後,恩蓉更是直接開始使用伊甸的日間照顧服務。「這個決定真的是最好的決定,因為伊甸的照顧服務,改變了我們一家相處的氣氛。」恩蓉媽媽真誠地說。

恩蓉是個喜歡學習的孩子,在享有義務教育的十二年期間,她白天到學校接受教育,傍晚放學回家休息,行程和一般的學生幾乎一樣。但是在高中畢業之後,恩蓉就面臨了大學裡面沒有這樣的服務的問題,換句話說,她白天沒有地方可以去,只能待在家裡,由爸爸媽媽照顧。
「那時候我們想了很多方法、討論過各種可能性,但是因為恩蓉是多重障礙,能夠幫助她的機構真的不多,後來我們只能選擇看護,讓她待在家裡。」但這樣的做法引起了恩蓉很大的反彈,因為她喜歡接觸新事物和具有學習的熱情,和被困在家裡的現實,起了巨大的衝突。恩蓉常常鬧起脾氣,爸爸媽媽也被迫在日常的工作之外,還要處理更多事情、更多情緒,一家人都感到喘不過氣來。
「搬到台北之後,我們進入了伊甸的民生日照中心,在這裡恩蓉可以參加課程,可以復健,有很多她沒有接觸過的新鮮事,讓她非常開心;甚至我常常很驚喜地發現,她持續在進步、在成長。」不只如此,一家人因為伊甸照顧服務的幫助,都各自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在體力上、心情上都更加有餘裕與彼此相處。
你的辛苦有伊甸懂,請放心好好休息
「絕對要尋求協助,一定要給自己一點休息的空間。」恩蓉媽媽談到過去認識的朋友中,也有一位家有身心障礙兒的媽媽。「那位媽媽的先生沒有辦法接受有障礙的孩子,在孩子出生沒多久之後就選擇消失,把孩子丟給媽媽。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家家境還不錯,不需要為經濟問題太費心。」即使如此,這位媽媽朋友還是在某一天傳訊給恩蓉媽媽,說自己真的很累,想要結束一切。「我收到訊息真的嚇到了,立刻找里長、找社工過去那位媽媽家,還好沒有發生遺憾的事情。但這也讓我思索到,人是沒有辦法獨自存在的,特別是有身心障礙者的家庭,了解各種支援系統可以怎樣隨時幫到你,隨時給你一個出口、一個喘息的機會,真的很重要。」
把成為身心障礙者家庭的後盾,當成一生目標的何副執行長,也提到他在第一線上,觀察到一些家庭的狀況。「很多家庭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原因,是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家裡有這樣的問題,覺得很羞恥;有些則是對外尋求協助,就會產生愧疚感。這樣的觀念,其實直到今天還一直困擾著非常多的家庭。」除此之外,經濟上的壓力,也是讓許多身心障礙者家庭不敢求援的主要原因之一。何副執行長提到,曾經遇到過一位身心障礙者,他的一天四餐就是一片厚片吐司,切成四塊,早餐、午餐、晚餐、宵夜各一塊。「而且你可以看到那片吐司已經是幾乎要腐敗的狀態,真的很令人揪心。」

目前政府已經開始在很多地方設立日間照顧機構,就是希望讓身心障礙者可以就近在社區裡也接受到不同需求的照顧服務。何副執行長強調,現在政府有補助,伊甸基金會也很願意提供急難救助,給所有有需要的家庭,一個暫時緩解現況的機會。「只要願意尋求援助,我們一定會想辦法幫到你。我們只希望能夠傳達一個觀念:讓身心障礙者獲得更好的照顧,其實是讓整個家庭過得更好。」
這是一段讓力量凝聚的旅程
除了縱向的提供幫助之外,橫向的新知教育、心得分享也一樣重要,伊甸透過許多方式,讓資訊透明,讓不管是不是身心障礙者和其家庭,都能對身心障礙者的能力和需求更有概念。
何副執行長邀請大家收聽伊甸的Podcast——「先來一杯,我們再聊」,希望能透過照顧者的分享,讓彼此都有傾訴、傾聽的機會,更讓未來都可能是照顧者的你我,有越來越多的參考樣本。與此同時,讓照顧者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自己也有權力追求快樂與自我人生。
談到分享,恩蓉媽媽也非常同意「吐苦水」的重要性。「因為我先生是牧師,我身為師母,其實也常常扮演著傾聽者、照顧者的角色,所以我都很鼓勵有同樣狀況的家庭,把感受說出來、把問題說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恩蓉媽媽希望讓更多身障家庭知道他們並不孤單:勇於求助、適時喘息、讓專業介入。
伊甸基金會從身心障礙者的角度出發,提供個案管理、心智障礙者雙老家庭支持、支持性就業、日間作業設施、日間照顧服務、社區居住等服務,另外還有居家修繕、交通接送、輔具服務等。不僅為身心障礙者提供了實際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給予了他們和家庭一份深深的愛和希望。就像恩蓉和恩蓉媽媽,透過這些協助,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並成為社區中傳播正能量的重要角色。我們期待更多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身心障礙者的照顧重擔,真的不用自己一肩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