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推薦書單【日本文學篇】:五本不那麼熱門,但值得一讀的作品

2019推薦書單【日本文學篇】:五本不那麼熱門,但值得一讀的作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筆者在這篇文章中,沒打算一一回顧這些熱門的作品,不過打算和大家分享這一年五個或許沒那麼熱門,但值得一讀不妨收藏的作品。這五本作品分別來自夏目漱石、中原中也、梶井基次郎等人,各自展現了日本文學的不同面貌。

這主要是因為,梶井筆下的文字往往透露出很強的畫面感。且這些景色的書寫能夠緊緊扣住主角內心的思緒。傳遞出很強、深沈的感受。在景物的描摹中,梶井經常加入一種突如其來的想像,使畫面乍看是靜的,卻充滿人物的心理活動。筆觸就像精準的鏡頭,淺淺淡淡地勾勒出人物的心境。整體讀下來很值得細細品味。

第四本:瑣碎卻難忘的事、平凡卻難忘的人——國木田獨步《武藏野

和之前的兩位作家一樣,國木田獨步對台人來說,大概也不是個熟悉的名字。但在日本近代文學的發展中,國木田獨步是個無法被忽略的作家。就像柄谷行人在《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所說的:「日本近代文學是在國木田獨步時,才第一次得以自在地書寫。」足以顯示他的重要性。

〈武藏野〉是獨步生平中最為著名也最為重要的作品。除了讓他被譽為日本自然主義文學的先驅,也被認為是日本重要的自然書寫作家。不過,讓筆者印象深刻進而理解他的文學脈絡的,反而是他的另一篇〈難忘的人〉。這篇小說與其說是在寫令主角感到難忘的三個人,不如說,是為了打破人們對「難忘」的定義而寫的。即難忘的人,不是指不能忘記的人,而是就算忘記也沒有關係,卻無法忘記之人。在書中分別是無意間瞥到在岸邊蹲著撿拾物品的男人、唱著山歌駛過路邊的馬夫,最後則是在人群巷弄中獨自彈著琵琶的漢子。這些人在書中和主角沒有任何互動,甚至可能連眼神都沒對到,然而在主角的驚鴻一瞥中,莫名地留下無法忘懷的身影。

獨步注意到,其實生活充滿著這樣的事物,並被這些不理會也不會怎樣的意外帶來重大的改變。這造成一種影響:文學的價值,應該在於對常常被忽略卻其實可以深深影響人心的對象的細膩關注。也因此,在他的小說中,描寫的主題多半是沒沒無名的老翁、常民、流浪漢等,以及各種沒有語言而顯得平凡的自然風景。〈武藏野〉之所以有那麼巨大的文學價值,便是因為獨步以一種非常細膩、寫實的筆法,描寫了那些平常被人看習慣,但只要細看便可以令人難忘的風景。

瑣碎卻難忘的事、平凡卻難忘的人、平常卻難忘的風景,這便是國木田獨步所有作品的基調,也是他們的趣味所在。

第五本:精煉又魔幻的文字迷宮——寺山修司《我這個謎

相關書摘 ▶《寺山修司自傳抄》:對小鎮而言,美軍進駐倒不如說是性愛入侵

最後一本是《我這個謎》。是六、七零年代影響日本劇場、電影、攝影、建築、文學界的前衛藝術家——寺山修司寫的自傳抄。與其說這是他的自傳,不如說,《我是個謎》是寺山修司各種過往的「記憶」,透過精煉又魔幻的文字所交雜而成的鏡子迷宮。

無論是在詩歌,或在其他創作中,我都極度討厭「告白」。我認為我不是為了「表露自己的內心實情」而寫,而是為了「隱藏自己的內心實情」而寫……

我不建議人們把這本「自傳」真的看成是作者的過往,因為對寺山修司而言,創作是為了隱藏自己。而所謂的「記憶,未必是作者過去實際發生的事情,而是作者希望過去實際發生的事情。」

《我這個謎》並不是一本自傳,而是一本探討虛構(自傳、記憶)的虛構作品,因為所有的自傳、記憶都摻雜著虛構,把這些「過往」透過文字再次虛構化和探討。虛構就成為了心中比真相還更真實的事物。換言之,真實不存在於過往,而存在於對「過往」的虛構。

虛構,對作者來說遂成了一種對自我、經歷的複製與多重化,而創作不是為了表現、擴大自己,而恰恰是為了想盡辦法消除充滿缺乏的原本的自己。這種缺乏,或許來自自己對家庭的恨與不滿(這在書中寫特別多,也非常令人深刻),或許來自自己對生活殘酷遭遇的壓抑和怒吼。總之作家選擇走上創作這一艱辛的道路,是為了不讓千瘡百孔的自己失去活下去的希望與目標。透過各種「記憶」的重組和思索,不停對「我」做出各式各樣的虛構,最後到底什麼是「我」,也無法分清了……他們成了「我這個謎」的由來。同時也是「藝術」這個謎的由來。

如果你對自我、人生感到迷惑,《我是個謎》或許是本能幫助你的好書。而如果你是個對創作、文學有興趣的人,那麼,這本書強烈推薦你去閱讀,因為他將會讓你對創作有一番新的體悟。並讓你更明白什麼是虛實交錯的體驗。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